一种肩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3659发布日期:2021-12-25 00:0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肩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肩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肱骨大结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由于肱骨大结节是肩袖的止点,在肩关节的功能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重要解剖结构的大结节骨折,往往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确保其解剖复位。目前临床上对肱骨大结节骨折后常采用的内固定方式为肱骨近段锁定钢板内固定。
3.另外,肱骨大结节骨折部位具有肩袖多块肌腱性组织附着,由于这些肌腱性组织的牵拉,可能会造成骨折块向不同的方向偏移,现在使用的一些肱骨大结节骨折使用的固定板是由非专用的解剖板代替的,对术后肱骨大结节的固定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肩部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固定板对肱骨大结节处的固定效果差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肩部固定装置,包括:
7.主固定板,主固定板的一端为弧形结构,主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穿带孔和第二穿带孔;
8.第一副固定板,第一副固定板的一端与主固定板弧形结构的一端连接,第一副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穿带孔;
9.第二副固定板,第二副固定板和第一副固定板成镜像对称关系,且第二副固定板与第一副固定板形成“v”型结构;第二副固定板的一端与主固定板弧形结构的一端连接,第二副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穿带孔;
10.第一副固定板和第二副固定板的横截面均为弧形面;第一穿带孔、第二穿带孔、第三穿带孔和第四穿带孔中均设置有绷带。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将主固定板与连接第一幅固定板和第二副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成弧形结构,同时第一副固定板与第二副固定板设置成“v”型结构,并且第一副固定板和第二副固定板的横截面均设置成弧形面,更能适应并贴合肩膀处的结构,再采用绷带将其固定在肱骨大结节骨折处,固定效果更好。
12.进一步地,主固定板的弧形结构的圆心角为90
°
~100
°

13.进一步地,第一副固定板与第二副固定板之间的夹角为10
°
~20
°

14.进一步地,第一副固定板和第二副固定板的横截面的弧度角均为100
°
~120
°

15.根基上述技术方案,将各角度限定在适应人体结构的范围内,使固定装置能与不同体格的人体的肩膀均能更好地贴合。
16.进一步地,第一副固定板和第二副固定板均与主固定板粘接。
17.进一步地,主固定板、第一副固定板和第二副固定板均采用橡胶制成。
1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整个固定装置都由橡胶制成,采用材质较软的橡胶不会硌着病人,使病人在用肩部固定装置固定时更舒服。
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肩部固定装置,将主固定板与连接第一幅固定板和第二副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成弧形结构,同时第一副固定板和第二副固定板设置成“v”型结构,并且第一副固定板和第二副固定板的横截面均设置成弧形面,使肩部固定装置更能适应肩膀上端与肱骨大结节的结构,更贴合人体结构,固定时更稳定,固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25.附图中:11

主固定板,12

第一副固定板,13

第二副固定板,14

第一穿带孔,15

第二穿带孔,16

第三穿带孔,17

第四穿带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肩部固定装置,主要包括主固定板11、第一副固定板12和第二副固定板13三个部分。其中,主固定板11的一端为弧形结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穿带孔14和第二穿带孔15;而第一副固定板12和第二副固定板13的一端均与主固定板11的弧形结构的一端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
29.同时,第一副固定板12和第二副固定板13成镜像对称关系,将第一副固定板12和第二副固定板13设置成“v”型结构。第一副固定板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穿带孔17,第二副固定板13的另一端同样设置有第三穿带孔16。
30.在上述方案中,第一穿带孔14、第二穿带孔15、第三穿带孔16和第四穿带孔17中均设置有绷带,通过绷带将固定装置固定在肱骨大结节处。
3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将将主固定板11与连接第一幅固定板12和第二副固定板13的一端设置成弧形结构,同时第一副固定板12和第二副固定板13设置成“v”型结构,并且第一副固定板12和第二副固定板13的横截面均设置成弧形面,更能适应并贴合肱骨大结节处的结构,再采用绷带将其固定在肱骨大结节骨折处,固定效果好,固定装置不容易滑动。
32.在上述方案中,主固定板11、第一副固定板12和第二副固定板13均采用橡胶制成,材质较软的橡胶不会硌着病人,使病人肩部固定时更舒服,病人更容易接受。
33.当采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在四个穿线孔内穿入绷带,再将其大致放置在肱骨大结节处,然后慢慢调整使其贴合,当大致位置调整好后,将绷带拉紧并打结,使本装置固定在肱骨大结节处。
34.实施例2
3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更好地,主固定板11的弧形结构的圆心角为90
°
~100
°
;第一副固定板12与第二副固定板13之间的夹角为10
°
~20
°
;第一副固定板12和第二副固定板13的横截面的弧度角均为100
°
~120
°

36.上述方案中,将各角度限定在符合人体结构的范围内,使固定装置能与人体更好地贴合,固定效果好。


技术特征:
1.一种肩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固定板(11),所述主固定板(11)的一端为弧形结构,所述主固定板(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穿带孔(14)和第二穿带孔(15);第一副固定板(12),所述第一副固定板(12)的一端与主固定板(11)弧形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副固定板(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穿带孔(17);第二副固定板(13),所述第二副固定板(13)和第一副固定板(12)成镜像对称关系,且所述第二副固定板(13)与第一副固定板(12)形成“v”型结构;所述第二副固定板(13)的一端与主固定板(11)弧形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副固定板(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穿带孔(16);所述第一副固定板(12)和第二副固定板(13)的横截面均为弧形面;所述第一穿带孔(14)、第二穿带孔(15)、第三穿带孔(16)和第四穿带孔(17)中均设置有绷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板(11)的弧形结构的圆心角为90
°
~10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肩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固定板(12)与第二副固定板(13)之间的夹角为10
°
~2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肩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固定板(12)和第二副固定板(13)的横截面的弧度角均为100
°
~120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肩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固定板(12)和第二副固定板(13)均与主固定板(11)粘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肩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板(11)、第一副固定板(12)和第二副固定板(13)均采用橡胶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肩部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解决了现有固定板对肱骨大结节处的固定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由主固定板、第一副固定板和第二副固定板组成,主固定板与第一副固定板和第二副固定板均粘接,主固定板和第一副固定板和第二副固定板上均设置有穿带孔;第一副固定板与第二副固定板设置成为“V”型结构;主固定板的连接第一副固定板和第二副固定板的一端为弧形结构;第一副固定板和第二副固定板的横截面均设置成弧形面。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能适应肱骨大结节处的结构,使固定装置更贴合人体结构,固定时更稳定,固定效果更好。固定效果更好。固定效果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 窦树林 王海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眉山市中医医院(眉山市东坡区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17
技术公布日:2021/12/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