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2916发布日期:2021-11-15 20:3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脉诊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大批学者对中医脉诊的理论化、客观化以及临床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和试验,大大的推动了中医脉诊的进步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脉搏采集方式和装置。常规的中医脉搏采集系统很多需在脉搏换能装置之外另加其他装置来实现预应力即静态压力的调整,这种形式难免繁杂。而且常规的脉搏换能器多是钢性材质,也有部分是柔性材质,但是个别柔性材质做成的换能装置,例如柔性硅胶等材质,其实质还是固体。此类刚性或固体性柔性材质作为换能装置的接触面放在测试者的桡动脉处仍不能和被测部位紧密贴合。个别采用液体材质的换能装置也不能做到在施加不同的预应力时和测试部位的接触面积保持不变的需求。
3.中国专利cn102551696a公开了一种基于柔性阵列传感器的多路脉象检测装置,由柔性阵列传感器、压力控制装置、信号处理模块、信号采集模块、计算机组成;柔性阵列传感器由柔性阵列式脉搏换能器与气压传感器一一对应连接组合而成;柔性阵列式脉搏换能器采用硅胶制作,选择横向排列若干路,每路腔体横截面是圆形,每个腔体周围用硅胶隔开;压力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增大压力使柔性阵列传感器与软组织紧密接触;气压传感器依次输出到信号处理模块、模数转换器、计算机。本发明主要应用于脉象检测。
4.中国专利cn2198875公开了一种测量人体的动静脉搏动的脉搏波换能器,包括外壳、装在外壳前后的罩盖和后盖、通过手柄螺杆固定在后盖上的手柄,其特征在于外壳内包含一个能感应和输出脉搏跳动信号的粘贴半导体片的应变梁,该应变梁通过连接螺杆固定在座架上,座架与外壳连接,中间设有垫圈,感应触头穿过罩盖、外壳及垫圈的中心孔通过连接螺杆固定在应变梁上。粘贴在应变梁上的半导体片组成全桥电路或半桥电路。
5.以上已公开的中国专利均是涉及中医脉诊的技术领域,但是两者的结构复杂,技术方案和所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和本实用新型不一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实现了使用单一装置既能实现换能装置和测试部位紧密贴合又能实现调整预应力过程中柔性薄膜和测试部位接触面积基本不变的可能,以达到脉搏信号稳定采集的目的,为中医脉搏采集提供了更为简便和稳定的新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
7.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包括褶皱流性体囊,柔性薄膜,流体压强传感器,传感器电信号传输线,流性体充放管,褶皱体内圈;所述褶皱流性体囊凹进去的环向由褶皱体内圈固定,且褶皱流性体囊只在垂直的单一方向上发生形变;所述柔性薄膜与待测
试部位接触;所述流体压强传感器的一端插入褶皱流性体囊,另一端与传感器电信号传输线连接;所述流性体充放管流性体充放管插入褶皱流性体囊内,且充放流性气体或液体。
9.进一步地,所述褶皱体内圈设置在所述褶皱流性体囊的外侧,带动柔性薄膜产生向下的位移。
10.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薄膜为柔性材质,有弹性,内部是流动性强的流体,且和待测部位的接触面积无变化。
11.进一步地,所述褶皱体内圈与褶皱流性体囊接触,利于褶皱流性体囊的周壁保持水平方向无体积的扩张。
12.进一步地,所述褶皱流性体囊内的流体流经流性体充放管。
13.进一步地,与流体压强传感器连接的传感器电信号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电路,并对所需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另一端连接的电路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采集电路。
14.进一步地,所述褶皱体内圈的材质包括钢性材质。
15.进一步地,所述褶皱体内圈的形状包括环状。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用单一装置完成了预应力的设置和动态压力的测试;
18.(2)本实用新型采用内部是流动性强的气体或液体做成的换能装置和测试部位的贴合度更好,可以适应不同桡动脉结构和尺寸的测试者;
19.(3)本实用新型采用褶皱式结构壁周的褶皱体内圈会确保换能装置与人体的接触面不会因施加的预应力的大小不同而造成接触面积的变化,从而确保了脉搏测量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流程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褶皱体内圈为环状钢性圈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如下:1.褶皱流性体囊;2.柔性薄膜;3.流体压强传感器;4.传感器电信号传输线;5.流性体充放管;6.褶皱体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5.实施例
26.根据图1

图3所示的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包括褶皱流性体囊1,柔性薄膜2,流体压强传感器3,传感器电信号传输线4,流性体充放管5,褶皱体内圈6;所述褶皱流性体囊1凹进去的环向由褶皱体内圈6固定;所述褶皱体内圈6紧固褶皱部分在流体流入时不被撑开,确保褶皱流性体囊只在垂直的单一方向上发生形变;所述柔性薄膜2与待测试部位接触;所述流体压强传感器3的一端插入褶皱流性体囊1,另一端与传感器电信号传输线4连接,其中流体压强传感器3实时采集所述褶皱流性体囊1内流体的压强变化;所述流性体充放管5可以调整褶皱流性体囊1内的流体量。
27.将脉搏采集装置通过某种手段固定在待测试的脉搏部位。此时柔性薄膜2与待测部位接触。通过流性体充放管5向褶皱流性体囊1内充入流体后,褶皱流性体囊1会只在垂直方向上有体积变化。因为褶皱体内圈6能保证褶皱流性体囊见示1的周壁保持水平方向无体积的扩张,其中褶皱体内圈6为环状钢性圈,且对褶皱体内圈6的厚度不做限制。充入流体时,固定褶皱流性体囊1的褶皱体内圈6带动柔性薄膜2产生向下的位移,并将相应的力施加于待测部位作为预应力。此预应力大小的调整可通过控制充入褶皱流性体囊1内的流体量来调整。所述柔性薄膜2为柔性材质,有弹性,内部是流动性强的流体,且不会因为褶皱流性体囊1内压强的变化而引起和待测部位的接触面积的变化,其相比于固体的柔性或钢性传感器能更好的贴合待测部位。
28.预应力调整合适后,即静态压力固定后,在此强度的预应力之下,脉搏的波动会带动柔性薄膜2的波动,此波动又造成囊体内流体压强的变化,通过流体压强传感器3将此小信号进行采集,配合放大、滤波以及采集等信号处理方式实现动态压力的采集。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褶皱流性体囊,柔性薄膜,流体压强传感器,传感器电信号传输线,流性体充放管,褶皱体内圈;所述褶皱流性体囊凹进去的环向由褶皱体内圈固定,且褶皱流性体囊只在垂直的单一方向上发生形变;所述柔性薄膜与待测试部位接触;所述流体压强传感器的一端插入褶皱流性体囊,另一端与传感器电信号传输线连接;所述流性体充放管流性体充放管插入褶皱流性体囊内,且充放流性气体或液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体内圈设置在所述褶皱流性体囊的外侧,带动柔性薄膜产生向下的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膜为柔性材质,有弹性,内部是流动性强的流体,且和待测部位的接触面积无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体内圈与褶皱流性体囊接触,利于褶皱流性体囊的周壁保持水平方向无体积的扩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流性体囊内的流体流经流性体充放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其特征在于,与流体压强传感器连接的传感器电信号传输线的另一端连接电路,并对所需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另一端连接的电路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采集电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体内圈的材质包括钢性材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体内圈的形状包括环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脉诊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独立的流性体褶皱式换能器,包括褶皱流性体囊,柔性薄膜,流体压强传感器,传感器电信号传输线,流性体充放管,褶皱体内圈;褶皱流性体囊凹进去的环向由褶皱体内圈固定,且褶皱流性体囊只在垂直的单一方向上发生形变;柔性薄膜与待测试部位接触;流体压强传感器的一端插入褶皱流性体囊,另一端与传感器电信号传输线连接;流性体充放管流性体充放管插入褶皱流性体囊内,且充放流性气体或液体。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使用单一装置同时完成预应力设置和稳定采集动态脉搏信号的两种功能,为中医脉搏采集提供了更为简便和稳定的新装置。采集提供了更为简便和稳定的新装置。采集提供了更为简便和稳定的新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 李珺 刘治军 康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卓杨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8
技术公布日:2021/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