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83358发布日期:2021-06-15 21:4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治疗仪。



背景技术:

按摩、热敷刺激、药物刺激等是神经内科中为治疗神经疾病,恢复神经信号传递功能而广泛采用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在腿部神经的康健治疗过程中,以按摩的方式最为普遍。就目前而言,传统方式主要还是依靠人工对患部进行挤压、牵拉,这种方式一方面对医护人员的技能熟练度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影响了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摩擦、挤压、牵拉功能的多功能神经内科治疗仪。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神经内科治疗仪,包括按摩座和设置在按摩座上方的夹盖,所述按摩座包括u形槽状的座体,所述座体内底部的中心设置有沿座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倒u形的槽架,所述槽架的顶部设置有沿槽架长度方向延伸的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斜朝下弯折构成斜边,且斜边与槽架的顶部连接;

所述槽架两侧上方的座体内对称设置有两排按摩辊,位于座体两侧的两排按摩辊围成v形的按摩区;所述按摩辊的上端安装在座体内侧壁上的辊座内,并与辊座构成转动配合;按摩辊的下端穿过顶板两侧的斜边,并与斜边构成转动配合;按摩辊下端的端部同轴设置有传动锥齿轮,所述传动锥齿轮与驱动机构连接;相邻按摩辊的旋转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若干大齿轮和小齿轮,所述大齿轮和小齿轮沿顶板的长度方向交错排布,所述小齿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相啮合的接触齿轮;相邻两根按摩辊上的传动锥齿轮分别与接触齿轮和大齿轮啮合;所述接触齿轮、大齿轮和小齿轮的轮轴均安装在槽架的顶部与槽架构成转动配合,大齿轮和小齿轮的轮轴伸入槽架内,且端部设置有同步轮,所述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其中一个同步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座体内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按摩辊包括辊轴和套设在辊轴外的橡胶按摩套,所述橡胶按摩套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压迫凸点。

优选的,所述夹盖包括截面呈半圆形的盖体和设置在盖体内的截面呈半圆形的夹板,所述夹板与盖体之间通过缓冲弹簧连接;

所述盖体和座体的两侧对应设置有边棱,盖体和座体一侧的边棱相互铰接,另一侧的边棱通过搭扣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板的内表面设置有柔性垫。

优选的,所述座体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朝两侧横向延伸的翼板。

发明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通过多种方式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按摩的效果,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具体来说,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打开夹盖,将腿放入座体内,使腿部与按摩辊相接触。驱动机构启动,带动按摩辊转动,按摩辊不断的对腿部进行按摩,由于本发明相邻的两根按摩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相邻按摩辊之间对腿部的按摩形成挤压和牵拉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配合按摩辊自身的转动,实现了摩擦、牵拉、挤压多功能的按摩形式,对于腿部神经康复具有极好的疗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摩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小齿轮、接触齿轮和大齿轮的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3所示的,一种神经内科治疗仪,包括按摩座和设置在按摩座上方的夹盖,将夹盖打开后,可方便的放入腿,所述夹盖和按摩座可以采用独立式结构,也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当采用一体式结构时,通常如图1中所示,所述夹盖包括截面呈半圆形的盖体16和设置在盖体16内的截面呈半圆形的夹板17,所述夹板17与盖体16之间通过缓冲弹簧18连接,一方面起到提高压紧度,保证按摩力度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形成缓冲,防止过度夹紧导致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所述夹板17的内表面设置有柔性垫21。所述盖体16和座体1的两侧对应设置有边棱19,盖体16和座体1一侧的边棱19相互铰接,另一侧的边棱19通过搭扣20相互连接。

本发明所述按摩座包括u形槽状的座体1,所述座体1底部的两侧可以设置有朝两侧横向延伸的翼板22,以提高座体1放置的稳定性。如图1中所示为座体1截面方向上的示意图,在图1中座体1应当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座体1内底部的中心设置有沿座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倒u形的槽架2,所述槽架2的顶部设置有沿槽架2长度方向延伸的顶板3,所述顶板3的两侧斜朝下弯折构成斜边6,且斜边6与槽架2的顶部连接,斜边6形成一个安装面。

所述槽架2两侧上方的座体1内对称设置有两排按摩辊4,位于座体1两侧的两排按摩辊4围成v形的按摩区。所述按摩辊4的上端安装在座体1内侧壁上的辊座5内,并与辊座5构成转动配合。通常所述按摩辊4包括辊轴14和套设在辊轴14外的橡胶按摩套15,所述橡胶按摩套15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压迫凸点,辊轴14的上端穿设在辊座5内。按摩辊4辊轴14的下端穿过顶板3两侧的斜边6,并与斜边6构成转动配合。按摩辊4辊轴14下端的端部同轴设置有传动锥齿轮7,所述传动锥齿轮7与驱动机构连接。相邻按摩辊4的旋转方向相反。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打开夹盖,将腿放入座体1内,使腿部与按摩辊4相接触。驱动机构启动,带动按摩辊4转动,按摩辊4不断的对腿部进行按摩,由于本发明相邻的两根按摩辊4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相邻按摩辊4之间对腿部的按摩形成挤压和牵拉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配合按摩辊4自身的转动,实现了摩擦、牵拉、挤压多功能的按摩形式,对于腿部神经康复具有极好的疗效。

要实现相邻按摩辊4的反向转动,也就是二者的转动方向要不同,如图1和3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若干大齿轮8和小齿轮9,所述大齿轮8和小齿轮9沿顶板3的长度方向交错排布,所述小齿轮9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相啮合的接触齿轮10。相邻两根按摩辊4上的传动锥齿轮7分别与接触齿轮10和大齿轮8啮合。所述接触齿轮10、大齿轮8和小齿轮9的轮轴均安装在槽架2的顶部与槽架2构成转动配合,大齿轮8和小齿轮9的轮轴伸入槽架2内,且端部设置有同步轮11,所述同步轮11之间通过同步带12传动连接,其中一个同步轮11与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3安装在座体1内的底部。驱动电机13利用同步轮11和同步带12带动小齿轮9和大齿轮8同步转动,大齿轮8的扭矩直接传递至传动锥齿轮7,传动锥齿轮7带动按摩辊4转动。而小齿轮9的先传递至接触齿轮10,再通过接触齿轮10传递至传动锥齿轮7,实际上就实现了一轮动力的换向。从而使得两根按摩辊4能够反向转动,当然,在满足相同作用的前提下,采用其他形式的驱动机构也是可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内科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按摩座和设置在按摩座上方的夹盖,所述按摩座包括u形槽状的座体(1),所述座体(1)内底部的中心设置有沿座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倒u形的槽架(2),所述槽架(2)的顶部设置有沿槽架(2)长度方向延伸的顶板(3),所述顶板(3)的两侧斜朝下弯折构成斜边(6),且斜边(6)与槽架(2)的顶部连接;

所述槽架(2)两侧上方的座体(1)内对称设置有两排按摩辊(4),位于座体(1)两侧的两排按摩辊(4)围成v形的按摩区;所述按摩辊(4)的上端安装在座体(1)内侧壁上的辊座(5)内,并与辊座(5)构成转动配合;按摩辊(4)的下端穿过顶板(3)两侧的斜边(6),并与斜边(6)构成转动配合;按摩辊(4)下端的端部同轴设置有传动锥齿轮(7),所述传动锥齿轮(7)与驱动机构连接;相邻按摩辊(4)的旋转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若干大齿轮(8)和小齿轮(9),所述大齿轮(8)和小齿轮(9)沿顶板(3)的长度方向交错排布,所述小齿轮(9)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相啮合的接触齿轮(10);相邻两根按摩辊(4)上的传动锥齿轮(7)分别与接触齿轮(10)和大齿轮(8)啮合;所述接触齿轮(10)、大齿轮(8)和小齿轮(9)的轮轴均安装在槽架(2)的顶部与槽架(2)构成转动配合,大齿轮(8)和小齿轮(9)的轮轴伸入槽架(2)内,且端部设置有同步轮(11),所述同步轮(11)之间通过同步带(12)传动连接,其中一个同步轮(11)与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3)安装在座体(1)内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内科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辊(4)包括辊轴(14)和套设在辊轴(14)外的橡胶按摩套(15),所述橡胶按摩套(15)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压迫凸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内科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盖包括截面呈半圆形的盖体(16)和设置在盖体(16)内的截面呈半圆形的夹板(17),所述夹板(17)与盖体(16)之间通过缓冲弹簧(18)连接;

所述盖体(16)和座体(1)的两侧对应设置有边棱(19),盖体(16)和座体(1)一侧的边棱(19)相互铰接,另一侧的边棱(19)通过搭扣(20)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神经内科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7)的内表面设置有柔性垫(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神经内科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底部的两侧设置有朝两侧横向延伸的翼板(22)。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治疗仪,包括按摩座和设置在按摩座上方的夹盖,所述按摩座包括U形槽状的座体,所述座体内底部的中心设置有沿座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倒U形的槽架,所述槽架的顶部设置有沿槽架长度方向延伸的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斜朝下弯折构成斜边,且斜边与槽架的顶部连接;所述槽架两侧上方的座体内对称设置有两排按摩辊,位于座体两侧的两排按摩辊围成V形的按摩区;所述按摩辊的上端安装在座体内侧壁上的辊座内,并与辊座构成转动配合;相邻按摩辊的旋转方向相反。本发明通过多种方式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按摩的效果,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焦燕;李红燕;刘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2.01
技术公布日:2021.06.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