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86185发布日期:2023-04-29 13:1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介入手术治疗心脏心房分流器材结构设计,具体为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


背景技术:

1、心力衰竭是各种慢性结构性或非结构性心脏病发展到后期的共同表现,依据2018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国心力衰竭病患450万,发病率和患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呈老龄化趋势。心衰住院患者病死率5.3%,出院后2~3个月内再住院率约30%,两年死亡率约20%,五年死亡率50%以上。多年来关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新药物开发的研究发展到现在,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继续增加用药种类和剂量难以进一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且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达标率低。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近年来如火如荼的发展,目前国际上心衰器械治疗的主流方式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及心脏辅助设备vad,技术门槛高,价格昂贵,国内推广较为缓慢。

2、心房分流器(即血液心房分流减压装置)的目的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房负荷(la overload),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运动耐力及预后,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心房分流器设计需满足以下要求:

3、(1)器械置入操作技术安全可靠。

4、(2)能够有效地维持持续性的房间隔分流;分流量合理不会导致右心系统超负荷(继发右心功能不全或肺动脉高压)。

5、(3)罕见的器械相关并发症包括器械血栓、移位等。

6、(4)良好的器械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尽可能少的植入材料。

7、目前技术方案中通过一根镍钛丝将心房分流器左盘、右盘和腰部一体编织成型,但是随着对产品的使用总结,发现加强腰部支撑力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对于如何提升血液心房分流减压装置腰部径向支撑力以保证产品结构形态的稳定性为目前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血液心房分流减压装置结构,以进一步提高腰部径向支撑力和产品结构形态的稳定性。

2、本发明提出的具体方案如下:

3、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包括左盘和右盘,所述左盘和所述右盘分别通过编织丝a、b独立编织,且所述左盘与所述右盘至少有部分重叠。

4、进一步的,所述编织丝a、b分别在编织装置上经纬交错编织形成具有菱形格的左盘、右盘;所述左盘与所述右盘的菱形格大小不同。

5、进一步的,所述左盘的每根经向编织丝与每根纬向编织丝呈波浪状交错编织;所述右盘的每根经向编织丝与每根纬向编织丝呈波浪状交错编织。

6、进一步的,所述左盘的多根经向编织丝与相同数量的多根纬向编织丝呈波浪状交错编织;所述右盘的多根经向编织丝与相同数量的多根纬向编织丝呈波浪状交错编织。

7、进一步的,所述左盘的起始线头和收尾线头在所述左盘的收口端形成收口丝以形成支撑。

8、进一步的,所述左盘的起始线头和收尾线头在所述左盘收口端的弯折处反向牵引并呈“s”型交错起伏编织形成所述收口丝,所述收口丝至少形成两圈。

9、进一步的,所述左盘的起始线头和收尾线头缠绕打结并放置于左盘面,或者延伸至所述右盘的盘尾端通过紧固装置和连接装置收纳固定。

10、进一步的,所述右盘的起始线头和收尾线头延伸至所述右盘的盘尾端,所述右盘的起始线头、收尾线头和盘尾端通过紧固装置和连接装置收纳固定。

11、进一步的,所述左盘的编织丝与所述右盘的编织丝丝径分别为r1和r2,并且r1≠r2。

12、进一步的,所述左盘的部分与所述右盘的部分重叠以形成所述腰部;所述左盘与所述右盘在重叠的部分通过编织丝a、b交错编织。

13、进一步的,所述编织丝a/b分别由形状记忆材质制成。

14、进一步的,所述左盘与所述右盘独立编织后套接以形成重叠区域,在所述重叠区域另外通过一根编织丝c与所述编织丝a、b进行经纬交错编织形成所述腰部,所述腰部的起始线头和收尾线头斜向延伸至所述右盘的盘尾处通过紧固装置和连接装置收纳固定。

15、进一步的,所述编织丝c由形状记忆材质制成。

16、进一步的,三根所述编织丝a/b/c中,至少一根编织丝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17、进一步的,三根所述编织丝a/b/c中,至少一根编织丝的表面涂覆有高分子涂层。

18、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19、通过先编织出左盘结构网塞,再在已编织好的左盘结构网塞底端区域进行右盘网塞编织,编织重叠的区域形成腰部结构,使得腰部的结构拥有两层的重叠结构,最终经过热定型做出产品,保证了腰部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出现结构不平衡,受力不均匀的缺陷,同时加强了产品的腰部径向支撑力,降低产品植入人体后远期闭塞的可能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包括左盘(10)和右盘(2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10)和所述右盘(20)分别通过编织丝a、b独立编织,且所述左盘(10)与所述右盘(20)至少有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丝a、b分别在编织装置上经纬交错编织形成具有菱形格的左盘(10)、右盘(20);所述左盘(10)与所述右盘(20)的菱形格大小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10)的每根经向编织丝与每根纬向编织丝呈波浪状交错编织;所述右盘(20)的每根经向编织丝与每根纬向编织丝呈波浪状交错编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10)的多根经向编织丝与相同数量的多根纬向编织丝呈波浪状交错编织;所述右盘(20)的多根经向编织丝与相同数量的多根纬向编织丝呈波浪状交错编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10)的起始线头和收尾线头在所述左盘(10)的收口端形成收口丝(11)以形成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10)的起始线头和收尾线头在所述左盘(10)收口端的弯折处反向牵引并呈“s”型交错起伏编织形成所述收口丝(11),所述收口丝(11)至少形成两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10)的起始线头和收尾线头缠绕打结并放置于左盘(10)面,或者延伸至所述右盘(20)的盘尾端通过紧固装置和连接装置(21)收纳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盘(20)的起始线头和收尾线头延伸至所述右盘(20)的盘尾端,所述右盘(20)的起始线头、收尾线头和盘尾端通过紧固装置和连接装置(21)收纳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10)的编织丝与所述右盘(20)的编织丝丝径分别为r1和r 2,并且r1≠r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10)的部分与所述右盘(20)的部分重叠以形成所述腰部(30);所述左盘(10)与所述右盘(20)在重叠的部分通过编织丝a、b交错编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丝a/b分别由形状记忆材质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10)与所述右盘(20)独立编织后套接以形成重叠区域,在所述重叠区域另外通过一根编织丝c与所述编织丝a、b进行经纬交错编织形成所述腰部(30),所述腰部(30)的起始线头和收尾线头斜向延伸至所述右盘(20)的盘尾处通过紧固装置和连接装置(21)收纳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丝c由形状记忆材质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三根所述编织丝a/b/c中,至少一根编织丝的表面涂覆有高分子涂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房分流减压装置,涉及介入手术治疗心脏心房分流器材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左盘和右盘,所述左盘和所述右盘分别通过编织丝A、B独立编织,且所述左盘与所述右盘至少有部分重叠;通过先编织出左盘结构网塞,再在已编织好的左盘结构网塞底端区域进行右盘网塞编织,从而形成重叠区域,最终经过热定型做出的产品,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径向支撑力,避免出现结构不平衡,受力不均匀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王雪丽,张长东,孙明,吴春林,毛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