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40379发布日期:2021-11-22 23:3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和疏通经络的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在针灸过程中,由于针体的金属材质,较为冰冷,针灸时容易导致周围汗毛疏离,皮肤紧张,肌肉紧绷,不方便下针。而且结构较为简单,只能进行针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包括针体,所述针体上设有可拆卸的握持盒,所述握持盒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固定针体的通孔,所述握持盒内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滑动设有滑座一和滑座二,所述滑座一上设有药物包,所述滑座二上设有刺针,所述滑座一、滑座二与握持盒之间设有收紧弹簧,所述滑座一上设有导轮一,所述滑座二上设有导轮二,所述握持盒上设有上下移动的按压柱,所述按压柱的一端设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上设有逐渐内缩的v形槽,所述v形槽的侧壁与导轮一和导轮二接触,所述盖板上设有漏液孔,所述漏液孔设置在靠近通孔的一侧,所述盖板为漏斗形结构,所述握持盒的外侧壁设有与手指贴合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处设有防滑纹路,所述盖板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上设有可拆卸的柱体壳,所述柱体壳上设有c形开口,所述柱体壳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装填有艾绒,所述柱体壳的底部设有卸料口。
5.作为改进,所述按压柱与握持盒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6.作为改进,所述盖板与握持盒可拆卸连接。
7.作为改进,所述针体采用不锈钢导热材料。
8.作为改进,所述针体上设有刻度线。
9.作为改进,所述c形开口朝向远离针体的一侧设置。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提前将针体固定在盖板的通孔上,然后与握持盒配合,卡扣配合方便拆卸,实现针体上端的加粗加长,方便对针体进行握持,操作精准度更高,防滑纹路增大摩擦,提高使用性;点燃艾灸,柱体壳靠近针体,既能散发热量,艾灸产生的气体还能对针灸部位进行熏蒸,减轻患者的痛苦,内部的药物包在刺针的作用下释放,沿着漏液孔流入针体上,对患者的伤处进行治疗;针体上的刻度线,保证针刺的长度不会过长或者过浅。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的握持盒使用状态图。
13.如图所示:1、针体,2、握持盒,3、盖板,4、通孔,5、滑槽,6、滑座一,7、滑座二,8、药物包,9、刺针,10、收紧弹簧,11、导轮一,12、导轮二,13、按压柱,14、推动块,15、v形槽,16、漏液孔,17、凹陷部,18、柱体壳,19、c形开口,20、卸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5.结合附图,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包括针体1,所述针体1上设有可拆卸的握持盒2,所述握持盒2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的盖板3,所述盖板3上设有固定针体1的通孔4,所述握持盒2内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上滑动设有滑座一6和滑座二7,所述滑座一6上设有药物包8,所述滑座二7上设有刺针9,所述滑座一6、滑座二7与握持盒2之间设有收紧弹簧10,所述滑座一6上设有导轮一11,所述滑座二7上设有导轮二12,所述握持盒2上设有上下移动的按压柱13,所述按压柱13的一端设有推动块14,所述推动块14上设有逐渐内缩的v形槽15,所述v形槽15的侧壁与导轮一11和导轮二12接触,所述盖板3上设有漏液孔16,所述漏液孔16设置在靠近通孔4的一侧,所述盖板3为漏斗形结构,所述握持盒2的外侧壁设有与手指贴合的凹陷部17,所述凹陷部17处设有防滑纹路,所述盖板3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上设有可拆卸的柱体壳18,所述柱体壳18上设有c形开口19,所述柱体壳18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装填有艾绒,所述柱体壳18的底部设有卸料口20。
16.所述按压柱13与握持盒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17.所述盖板3与握持盒2可拆卸连接。
18.所述针体1采用不锈钢导热材料。
19.所述针体1上设有刻度线。
20.所述c形开口朝向远离针体1的一侧设置。
21.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提前将针体固定在盖板的通孔上,然后与握持盒配合,卡扣配合方便拆卸,实现针体上端的加粗加长,方便对针体进行握持,操作精准度更高,防滑纹路增大摩擦,提高使用性;在柱体壳内通过c形开口处装填艾绒,点燃艾绒,柱体壳靠近针体,既能散发热量,艾灸产生的气体还能对针灸部位进行熏蒸,减轻患者的痛苦,柱体壳底部的卸料口较小,在燃烧过程中不会落灰,当内部艾绒燃烧完后,通过棒体戳投卸料口进行卸料;按压柱下压,使得推动块下移,从而使得导轮一和导轮二在v形槽的作用下相互靠近,滑座一和滑座二沿滑槽相对靠近,刺针对药物包进行刺穿,内部的药物包在刺针的作用下释放,沿着漏液孔流入针体上,对患者的伤处进行治疗;针体上的刻度线,保证针刺的长度不会过长或者过浅。
2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包括针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1)上设有可拆卸的握持盒(2),所述握持盒(2)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的盖板(3),所述盖板(3)上设有固定针体(1)的通孔(4),所述握持盒(2)内设有滑槽(5),所述滑槽(5)上滑动设有滑座一(6)和滑座二(7),所述滑座一(6)上设有药物包(8),所述滑座二(7)上设有刺针(9),所述滑座一(6)、滑座二(7)与握持盒(2)之间设有收紧弹簧(10),所述滑座一(6)上设有导轮一(11),所述滑座二(7)上设有导轮二(12),所述握持盒(2)上设有上下移动的按压柱(13),所述按压柱(13)的一端设有推动块(14),所述推动块(14)上设有逐渐内缩的v形槽(15),所述v形槽(15)的侧壁与导轮一(11)和导轮二(12)接触,所述盖板(3)上设有漏液孔(16),所述漏液孔(16)设置在靠近通孔(4)的一侧,所述盖板(3)为漏斗形结构,所述握持盒(2)的外侧壁设有与手指贴合的凹陷部(17),所述凹陷部(17)处设有防滑纹路,所述盖板(3)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上设有可拆卸的柱体壳(18),所述柱体壳(18)上设有c形开口(19),所述柱体壳(18)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装填有艾绒,所述柱体壳(18)的底部设有卸料口(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柱(13)与握持盒(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与握持盒(2)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1)采用不锈钢导热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1)上设有刻度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开口朝向远离针体(1)的一侧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针灸辅助装置,包括针体,针体上设有可拆卸的握持盒,握持盒的底部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可拆卸的盖板,盖板上设有固定针体的通孔,握持盒内设有滑槽,滑槽上滑动设有滑座一和滑座二,滑座一上设有药物包,滑座二上设有刺针,滑座一、滑座二与握持盒之间设有收紧弹簧,滑动一上设有导轮一,滑动二上设有导轮二,握持盒上设有上下移动的按压柱,按压柱的一端设有推动块。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点燃艾灸,柱体壳靠近针体,既能散发热量,艾灸产生的气体还能对针灸部位进行熏蒸,减轻患者的痛苦,内部的药物包在刺针的作用下释放,沿着漏液孔流入针体上。流入针体上。流入针体上。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孟庆一
技术研发日:2021.01.27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