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21987发布日期:2023-04-21 21:2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内窥镜。


背景技术:

1、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英文全称:enc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内镜下取石术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深受患者欢迎。上述介入治疗往往需要将介入治疗器械穿过上述十二指肠镜的器械通道(或称为工作通道、钳道等),经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到胆胰管内进行介入治疗。当介入治疗器械为一种内窥镜时,上述十二指肠镜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母内窥镜或母内镜。

2、然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作为介入治疗器械的内窥镜,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只能重复使用。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基本实现上述作为介入治疗器械的内窥镜的功能,又希望是低成本的内窥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作为介入治疗器械的内窥镜成本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内窥镜,可作为介入治疗器械使用,且成本更低。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一种电子内窥镜,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插入部和操作部,插入部包括前端部和弯曲部,前端部的远端端面具有倾斜面,倾斜面与前端部的远端端面交叉形成一棱线,棱线与弯曲部的弯曲方向平行。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倾斜面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内窥镜在垂直于弯曲方向的竖直方向上具有良好的通过性;通过对弯曲方向的主动控制,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内窥镜在弯曲方向上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并且,通过对操作部的移动或旋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内窥镜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利用倾斜面、或利用对弯曲方向的主动控制、或同时利用倾斜面和弯曲方向的主动控制进行配合以实现在不同场景下的通过性。最重要地,以上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可低成本地制造。

4、以上不同场景至少包括穿过母内镜的工作通道(或称为器械通道或钳道等)或者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即,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内窥镜在穿过事先预置在人体中的母内镜时具备良好的通过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内窥镜穿过母内镜后进入十二指肠乳头时具备良好的通过性。并且,通过与操作部的配合,以上通过性的优势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取得的。

5、可选地,倾斜面朝向操作部的侧面。

6、可选地,操作部的壳体上设有器械口,倾斜面朝向器械口一侧。

7、可选地,弯曲部包括沿轴向贯穿弯曲部的线束通道,线束通道的轴线与弯曲部的远端端面的相交处相对于弯曲部的轴线位于偏心位置。

8、可选地,线束通道的轴线与弯曲部的远端端面的相交处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棱线。

9、可选地,前端部包括底座,底座的远端设有摄像单元和两个照明单元,两个照明单元分别位于摄像单元的两侧。

10、可选地,弯曲部包括辅助通道,辅助通道具有水密性。

11、可选地,辅助通道与前端部的远端端面的相交处位于倾斜面以外的区域。

12、可选地,辅助通道为两个,两个辅助通道与前端部的远端端面的相交处分别靠近两个照明单元。

13、可选地,插入部还包括柔性管部,前端部、弯曲部和柔性管部均设有沿轴向贯通的工作通道,前端部、弯曲部和柔性管部的工作通道之间通过管件连通。



技术特征:

1.一种操作机构,置于电子内窥镜的操作部用于控制电子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弯曲部的弯曲,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控制部、随动部和锁定部件;所述控制部包括旋钮和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旋钮,另一端外周设有齿;所述操作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旋钮口,所述随动部包括随动环,所述随动环靠近所述旋钮口的一端外周设有与转轴外周的齿相啮合的外齿,远离旋钮口的一端内周设有内齿;锁定部件具有尖状凸起,当进行锁定时,锁定部件上的尖状凸起与随动环的外齿卡合或啮合,使随动环无法转动,从而实现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旋钮的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壳体,所述旋钮向内一侧的端面上设有限位块,与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的限位块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旋钮的最大旋转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口为圆形,其上设有圆环,所述圆环与所述旋钮口的轴线重合,并分别向所述壳体的内外两侧延伸出形成凸缘,向内延伸的凸缘为内凸缘,向外延伸的凸缘为外凸缘:所述随动环的外齿端的内径大于所述内凸缘,使所述随动环的外齿端可以套设在内凸缘上并可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环上设有三个在径向上突出于圆周的环片,所述环片上设有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包括锁定机构、花瓣状块和锁定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圆环、柄部和十字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柄部设于所述圆环的一边,并与所述圆环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十字块设于所述柄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一与所述十字块相对应的十字槽孔,所述十字块通过所述十字槽孔伸入所述壳体,与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花瓣状块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瓣状块向外的一端内设置有可以与所述十字块卡合的槽。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的边缘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由所述圆环的内侧端面的外缘向内侧延伸,并在延伸的终端形成相对于所述圆环的轴线向外突出的台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槽孔,设于所述圆环边缘的所述定位块伸入所述槽孔并通过所述定位块终端突出的所述台阶与所述槽孔边卡合,使所述圆环可以装配在所述壳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件还包括环形槽,用于放置弹性垫圈,使所述弹性垫圈可以保持在所述环形槽内且位于所述圆环和所述壳体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操作机构,置于电子内窥镜的操作部用于控制电子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弯曲部的弯曲,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控制部、随动部和锁定部件;所述控制部包括旋钮和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旋钮,另一端外周设有齿;所述操作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旋钮口,所述随动部包括随动环,所述随动环靠近所述旋钮口的一端外周设有与转轴外周的齿相啮合的外齿,远离旋钮口的一端内周设有内齿;锁定部件具有尖状凸起,当进行锁定时,锁定部件上的尖状凸起与随动环的外齿端卡合或啮合,使随动环无法转动,从而实现锁定。本技术提供的操作机构可以在操作者操作电子内窥镜时用于握持。

技术研发人员:周益峰,张剑,刘孟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莱恩瑟特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3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