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37718发布日期:2022-03-05 02:1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


背景技术:

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针灸治疗的过程用到的工具较多,如不同型号的针灸针、棉签、酒精和火机等,医生外出行医时,携带多种工具非常不便,每次都需要清点各种工具并封装,在治疗过程中又需要把各个工具摆放到位,过程繁琐,不易操作;现在市面上虽有装置解决针灸用具的摆放问题,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两点问题:1、针灸装置的灸针放置区大多采用硬质材料制造,在灸针放置与拿取时容易对其造成损坏;2、实际应用中,需要针灸的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并且每个医生所针对的多为固定患者,针灸时,患者躺在固定的针灸区域,由于灸针不能混用,需要医生根据患者是谁,拿取相应的针灸用具前往针灸区进行针灸操作;从而导致每位患者都需要准备一个便携式针灸装置;导致大量针灸装置不易摆放且采购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该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主要由:装置本体、盖体以及放置层组合而成,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顶端并与所述装置本体螺纹连接,所述放置层包覆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外表面并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装置本体可拆卸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装置本体内包括:酒精灯与碘伏放置盒,所述酒精灯与所述碘伏放置盒通过隔板间隔。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酒精灯包括酒精腔室、灯芯以及密封头,所述密封头设置在所述酒精腔室的顶端,所述灯芯的一端贯穿所述密封头并置于所述酒精腔室内。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碘伏放置盒的顶端设有加注口,所述加注口上设有密封盖。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放置层主要由:包覆层、灸针放置槽、棉签放置袋以及贴标区组合而成,所述灸针放置槽、棉签放置袋以及贴标区均设置在所述包覆
层的正面。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包覆层的反面设有魔术贴。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包覆层的材质为无纺布。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灸针放置槽内设有发泡垫。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廉,通过区域划分与结构设置解决了针灸工具的放置问题,便于携带,通过无纺布材质的包覆层以及发泡垫的结合避免了在拿取或运动途中对灸针造成损坏,通过可拆卸的放置层能够节省该装置的放置空间以及装置本体的购买数量,使用时只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更换放置层即可。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的放置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17.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18.实施例一:图1-图2示出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该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主要由:装置本体1、盖体2以及放置层3 组合而成,所述盖体2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端并与所述装置本体1 螺纹连接,所述放置层3包覆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表面并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装置本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内包括:酒精灯11与碘伏放置盒12,所述酒精灯11与所述碘伏放置盒12通过隔板间隔;所述酒精灯 11包括酒精腔室111、灯芯112以及密封头113,所述密封头113设置在所述酒精腔室111的顶端,所述灯芯112的一端贯穿所述密封头113并置于所述酒精腔室111内;所述碘伏放置盒12的顶端设有加注口121,所述加注口121上设有密封盖13;所述放置层3主要由:包覆层31、灸针放置槽 32、棉签放置袋33以及贴标区34组合而成,所述灸针放置槽32、棉签放置袋33以及贴标区34均设置在所述包覆层31的正面;所述包覆层31的反面设有魔术贴;所述包覆层31的材质为无纺布;所述灸针放置槽32内设有发泡垫;本实用新型的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
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廉,通过区域划分与结构设置解决了针灸工具的放置问题,便于携带,通过无纺布材质的包覆层以及发泡垫的结合避免了在拿取或运动途中对灸针造成损坏,通过可拆卸的放置层能够节省该装置的放置空间以及装置本体的购买数量,使用时只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更换放置层即可。
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主要由:装置本体(1)、盖体(2)以及放置层(3)组合而成,所述盖体(2)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端并与所述装置本体(1)螺纹连接,所述放置层(3)包覆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表面并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装置本体(1)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包括:酒精灯(11)与碘伏放置盒(12),所述酒精灯(11)与所述碘伏放置盒(12)通过隔板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酒精灯(11)包括酒精腔室(111)、灯芯(112)以及密封头(113),所述密封头(113)设置在所述酒精腔室(111)的顶端,所述灯芯(112)的一端贯穿所述密封头(113)并置于所述酒精腔室(11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碘伏放置盒(12)的顶端设有加注口(121),所述加注口(121)上设有密封盖(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层(3)主要由:包覆层(31)、灸针放置槽(32)、棉签放置袋(33)以及贴标区(34)组合而成,所述灸针放置槽(32)、棉签放置袋(33)以及贴标区(34)均设置在所述包覆层(31)的正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31)的反面设有魔术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31)的材质为无纺布。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灸针放置槽(32)内设有发泡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主要由:装置本体(1)、盖体(2)以及放置层(3)组合而成,所述盖体(2)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端并与所述装置本体(1)螺纹连接,所述放置层(3)包覆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表面并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装置本体(1)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神经内科临床用便携式针灸装置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廉,通过区域划分与结构设置解决了针灸工具的放置问题,便于携带,通过无纺布材质的包覆层以及发泡垫的结合避免了在拿取或运动途中对灸针造成损坏,通过可拆卸的放置层能够节省该装置的放置空间以及装置本体的购买数量,使用时只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更换放置层即可。不同更换放置层即可。不同更换放置层即可。


技术研发人员:张加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加鹏
技术研发日:2021.03.15
技术公布日:2022/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