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椎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47444发布日期:2023-09-14 03:4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椎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学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椎板装置。


背景技术:

1、外科脊柱手术主要包括外伤、退变、肿瘤、畸形等,目前脊柱手术量越来越多,由于脊柱特殊的解剖结构,术中需切除椎板才能进一步处理椎管内结构,长节段的椎板切除术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后凸畸形,术后需使用内固定系统稳定脊柱,但使用内固定系统创伤大,风险高,手术费用多,术后患者棘突、椎板缺如,不能恢复患者正常生理结构,导致患者内固定术后硬脊膜裸露在外,形成瘢痕粘连,且患者棘突椎板缺如,术后留有空腔,导致容易出现脑脊液漏,切口血肿,切口不愈合,增加术后切口感染风险,患者椎旁肌肉主要附着在棘突以及椎板上,由于棘突椎板缺如,导致患者椎旁肌肉失去附着点,术后肌肉失平衡,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功能缺失,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轴性痛等问题。今年来对于短节段脊柱后路手术而言,部分学者尝试进行椎板复位,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相较于内固定手术而言,短节段脊柱手术采用椎板复位方式创伤小,费用低,且将自体椎板复位后尽可能接近生理状态,恢复脊柱完整性,减少硬膜外瘢痕形成以及脑脊液渗漏风险,且对部分患者随访发现,椎板复位后半年复位的椎板已经发生骨愈合,且进行椎板复位后并未出现脊柱失稳,椎板复位手术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由于部分原因椎板未能得到良好保留,例如翻修手术患者椎板缺如,部分肿瘤患者由于椎板被侵蚀,为了保证肿瘤切除的完整性必须连同椎板一同切除,或者由于肿瘤体积较大,压迫时间长,椎板骨质已经变薄变软,无法满足复位要求。椎管狭窄患者由于椎板、黄韧带以及关节突增生,必须要切除以保证减压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椎板装置,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椎板复位,以及重建脊柱后方张力带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人工椎板装置,包括棘突模块以及设置于其两侧的椎板模块,棘突模块和椎板模块之间均通过可旋转固定构件连接,每个椎板模块均开设有两个螺钉固定孔,每个椎板模块还均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椎板模块的表面设置为粗糙面,且椎板模块设置有金属镀层;棘突模块包括固定块和棘突块,棘突块在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

4、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5、可旋转固定构件分别包括设置于椎板模块的两个第一转筒、以及对应第一转筒设置于棘突模块两侧的第二转筒,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对应设置有转轴,第二转筒配置有锁紧构件。

6、锁紧构件包括开设于第二转筒侧壁的锁紧螺孔,锁紧螺孔配置有锁紧螺母。

7、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圆形孔。

8、棘突模块和椎板模块均采用聚醚醚酮材料,金属镀层采用钛合金材料。

9、螺钉固定孔大于第一通孔的径向尺寸。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椎板装置,可以重建脊柱后方结构,填补椎板复位手术的空白,操作简便,椎板复位后固定可靠,位置满意,重建了脊柱后方张力带结构,尽可能恢复脊柱正常解剖生理结构,实用性较强。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棘突模块以及设置于其两侧的椎板模块(2),所述棘突模块和椎板模块(2)之间均通过可旋转固定构件连接,每个所述椎板模块(2)均开设有两个螺钉固定孔(5),每个所述椎板模块(2)还均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7),所述椎板模块(2)的表面设置为粗糙面,且所述椎板模块(2)设置有金属镀层(11);所述棘突模块包括固定块(12)和棘突块(4),所述棘突块(4)在远离固定块(1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固定构件分别包括设置于椎板模块的两个第一转筒(8)、以及对应第一转筒(8)设置于棘突模块两侧的第二转筒(9),所述第一转筒(8)和第二转筒(9)对应设置有转轴(1),所述第二转筒(9)配置有锁紧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构件包括开设于第二转筒(9)侧壁的锁紧螺孔(10),所述锁紧螺孔(10)配置有锁紧螺母(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6)均为圆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突模块和椎板模块(2)均采用聚醚醚酮材料,所述金属镀层(11)采用钛合金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椎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固定孔(5)大于第一通孔(7)的径向尺寸。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椎板装置,包括棘突模块以及设置于其两侧的椎板模块,棘突模块和椎板模块之间均通过可旋转固定构件连接,每个椎板模板均开设有两个螺钉固定孔,每个椎板模板还均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椎板模块的表面设置为粗糙面,且椎板模块设置有金属镀层;棘突模块包括固定块和棘突块,棘突块在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本技术一种人工椎板装置,提供了良好的锥板装置,操作简便,椎板复位后固定可靠,位置满意度较高,有效重建了脊柱后方张力带结构,可以尽可能恢复脊柱正常解剖生理结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威,李维新,李姣洁,王鹏,张津安,张雷,伊江浦,梁嘉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左威
技术研发日:20210322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