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3184发布日期:2022-02-12 12:32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


背景技术:

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然而现有技术中针法的使用主要依靠人工针灸的方式,施针效率较低,且容易出现误扎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包括:
5.支撑组件,包括底部开口的中空柱状的管体、设置在管体底部且中部具有通孔的固定帽、设置在管体前侧的限位孔和设置在罐体顶部且中部中空的气头,且所述抵块顶部呈针状插接在气头中;
6.推杆组件,包括设置在管体内腔中部并贯穿固定帽中部的杆体、设置在杆体顶部且可在罐体内腔上下运动连接块和设置在连接块顶部的抵块;
7.气针,其插接在气头上。
8.优选的,所述限位孔的下侧设置有圆形卡口,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圆柱形卡杆,且卡杆和卡口卡接。
9.优选的,所述推杆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杆体底部呈圆弧状的推动块。
10.优选的,所述杆体上部设置有弹簧,且弹簧伸展最大长度与管体内腔长度相等。
11.优选的,所述气针包括套接在气头底部的针座和与针座固定连接的针管。
12.优选的,所述针管的内径等于气头上部的外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限位孔的下侧设置有圆形卡口,连接块上设置有圆柱形卡杆,且卡杆和卡口卡接的设置,有利于限制杆体移动对其限位;通过推杆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杆体底部呈圆弧状的推动块的设置,便于提高手工操作的舒适性,起到方便进行推动以及抽出杆体的作用;通过杆体上部设置有弹簧,且弹簧伸展最大长度与管体内腔长度相等的设置,通过弹簧蓄力的方式,节省了人力,同时,有利于控制施力的稳定平稳,减少操作难度;通过气针包括套接在气头底部的针座和与针座固定连接的针管的设置,有利于增肌针管的固定性,且方便针管安装。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
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针结构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抵块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00、支撑组件,110、管体,120、固定帽,130、限位孔,130a、卡口,140、气头,200、推杆组件,210、杆体,210a、弹簧,220、连接块, 220a、卡杆,230、抵块,240、推动块,300、气针,310、针座,320、针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将代替手动针灸,提高了针灸的入针效率,且使得针灸的入门门槛大幅度降低。
21.图1-图2展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其主体部分包括支撑组件100、推杆组件200和气针300。
22.支撑组件100用于安装推杆组件200和气针300,提供主体支撑,具体的,支撑组件100包括底部开口的中空柱状的管体110、设置在管体110底部且中部具有通孔的固定帽120、设置在管体110前侧的限位孔130和设置在罐体顶部且中部中空的气头140,使用时,将固定帽120打开将推杆组件200通过固定帽 120安装在管体110内腔中,接着将固定帽120安装在管体110上即可,然后将气针300安装在管体110的气针300上;
23.推杆组件200用于配合支撑组件100上的管体110,具体的,推杆组件200 包括设置在管体110内腔中部并贯穿固定帽120中部的杆体210、设置在杆体 210顶部且可在罐体内腔上下运动连接块220和设置在连接块220顶部的抵块 230,且所述抵块230顶部呈针状插接在气头140中,使用时,通过推动杆体210 带动连接块220和抵块230在管体110内腔上下移动动,此时抵块230和管体 110内腔上部形成密封腔,空气压力增大将气体从气头140挤出;
24.气针300用于传导气体,具体的,气针300插接在气头140上。
25.其中,所述限位孔130的下侧设置有圆形卡口130a,所述连接块220上设置有圆柱形卡杆220a,且卡杆220a和卡口130a卡接,有利于限制杆体210移动对其限位;所述推杆组件200还包括设置在杆体210底部呈圆弧状的推动块240,便于提高手工操作的舒适性,起到方便进行推动以及抽出杆体210的作用;所述杆体210上部设置有弹簧210a,且弹簧210a伸展最大长度与管体110内腔长度相等,通过弹簧210a蓄力的方式,节省了人力,同时,有利于控制施力的稳定平稳,减少操作难度;所述气针300包括套接在气头140底部的针座310 和与针座310固定连接的针管320,有利于增肌针管320的固定性,且方便针管 320安装;所述针管320的内径等于气头140上部的外径,有利于优化气头140 的导气,防止导气外泄,影响装置的使用。
26.工作原理:在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使用的时候,首先将支撑组件100、推杆组件200和气针300安装好,接着将灸针较大端插入针管320中,通过将推杆组件200向下拉直至卡杆
220a和卡口130a卡接将推杆组件200限位,手持支撑组件100将气针300对准使用者学位,接着将卡杆220a从卡口130a上分开,推杆在弹力和手动给的作用下将灸针从针管320前部推送出。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100),包括底部开口的中空柱状的管体(110)、设置在管体(110)底部且中部具有通孔的固定帽(120)、设置在管体(110)前侧的限位孔(130)和设置在罐体顶部且中部中空的气头(140);推杆组件(200),包括设置在管体(110)内腔中部并贯穿固定帽(120)中部的杆体(210)、设置在杆体(210)顶部且可在罐体内腔上下运动连接块(220)和设置在连接块(220)顶部的抵块(230),且所述抵块(230)顶部呈针状插接在气头(140)中;气针(300),其插接在气头(14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30)的下侧设置有圆形卡口(130a),所述连接块(220)上设置有圆柱形卡杆(220a),且卡杆(220a)和卡口(130a)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200)还包括设置在杆体(210)底部呈圆弧状的推动块(2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210)上部设置有弹簧(210a),且弹簧(210a)伸展最大长度与管体(110)内腔长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针(300)包括套接在气头(140)底部的针座(310)和与针座(310)固定连接的针管(32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320)的内径等于气头(140)上部的外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内灸针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包括底部开口的中空柱状的管体、设置在管体底部且中部具有通孔的固定帽、设置在管体前侧的限位孔和设置在罐体顶部且中部中空的气头;推杆组件,包括设置在管体内腔中部并贯穿固定帽中部的杆体、设置在杆体顶部且可在罐体内腔上下运动连接块和设置在连接块顶部的抵块;气针,其插接在气头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孔的下侧设置有圆形卡口,连接块上设置有圆柱形卡杆,且卡杆和卡口卡接的设置,有利于限制杆体移动对其限位;通过推杆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杆体底部呈圆弧状的推动块的设置,便于提高手工操作的舒适性,起到方便进行推动以及抽出杆体的作用。及抽出杆体的作用。及抽出杆体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沈强 张新 沈秀兰 沈启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强
技术研发日:2021.04.08
技术公布日:2022/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