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低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35562发布日期:2021-12-01 12:2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低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低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2.低负压吸引装置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主要用于医学引流,如吸痰排痰、腹腔引流液吸引、感染伤口分泌物吸引等,它利用真空工作原理,在腔体内产生负压,从而将腔体内的液体、分泌物等导引出来,达到清除积血积液、预防感染之目的,目前临床上在接受低负压吸引治疗时,患者只能在病床上或床边活动,不能移动行走,或者患者在移动行走锻炼时需要暂停负压吸引,故亟需一种便携式低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携式低负压吸引装置,具有可以便于随身携带,方便患者站立行走,可以减小移动过程中吸引瓶的晃动幅度等优点,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低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吊装壳体和吸引瓶,所述吊装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吸引瓶内部产生负压的真空负压单元,吊装壳体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上端开口用于放置吸引瓶的放置槽,所述吊装壳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位于其重心上方的绑缚固定组件,所述绑缚固定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对吸引导管进行夹持固定的管夹持结构。
6.作为优选,所述绑缚固定组件包括转轴,转轴的一端通过旋转阻尼器转动连接至吊装壳体外侧壁上,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贴靠板,贴靠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上下分布的两组以上绑缚带,每组包括以贴靠板为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贴靠板,这两个贴靠板通过魔术贴彼此粘贴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贴靠板远离转轴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软垫,软垫与人体接触一侧成型有上下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防护凸起,所述软垫采用海绵材料制成。
8.作为优选,所述管夹持结构包括呈l型的支杆,支杆的下端固定连接至贴靠板的上侧,所述支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管板,第一夹管板靠近支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夹管板,第一夹管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紧定螺杆,紧定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实现第一夹管板和第二夹管板彼此靠近夹紧的紧定螺栓,所述第一夹管板远离支杆的一端开设有用于穿过紧定螺杆的缺口。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管板和第二夹管板彼此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滑压垫。
10.作为优选,所述吊装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底垫。
11.作为优选,所述真空负压单元采用真空负压泵,真空负压泵通过气管与吸引瓶彼此连接。
12.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吊装壳体和绑缚固定组件配合可以便于随身携带,方便患者
站立行走,绑缚固定组件与吊装壳体转动连接可以减小移动过程中吸引瓶的晃动幅度,管夹持结构可以实现对吸引导管的夹持固定。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右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立体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1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吊装壳体;2、真空负压单元;3、绑缚固定组件;3a、贴靠板;3b、绑缚带;3c、防护凸起;3d、软垫;3e、转轴;4、吸引瓶;5、管夹持结构;51、支杆;52、第一夹管板;53、紧定螺杆;54、防滑压垫;55、缺口;56、紧定螺栓;57、第二夹管板;6、放置槽;7、防滑底垫。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0.参见图1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吊装壳体1和吸引瓶4,所述吊装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吸引瓶4内部产生负压的真空负压单元,吊装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上端开口用于放置吸引瓶4的放置槽6,所述吊装壳体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位于其重心上方的绑缚固定组件3,所述绑缚固定组件3上设置有用于对吸引导管进行夹持固定的管夹持结构5。
21.所述绑缚固定组件3包括转轴3e,转轴3e的一端通过旋转阻尼器转动连接至吊装壳体1外侧壁上,转轴3e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贴靠板3a,贴靠板3a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上下分布的两组以上绑缚带3b,每组包括以贴靠板3a为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贴靠板3a,这两个贴靠板3a通过魔术贴彼此粘贴连接。
22.所述贴靠板3a远离转轴3e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软垫3d,软垫3d与人体接触一侧成型有上下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防护凸起3c,所述软垫3d采用海绵材料制成。软垫3d可以与人体腿部接触更加舒适,防护凸起3c可以提高摩擦力。
23.所述管夹持结构5包括呈l型的支杆51,支杆51的下端固定连接至贴靠板3a的上侧,所述支杆5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管板52,第一夹管板52靠近支杆5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夹管板57,第一夹管板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紧定螺杆53,紧定螺杆53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实现第一夹管板52和第二夹管板57彼此靠近夹紧的紧定螺栓56,所述第一夹管板52远离支杆5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穿过紧定螺杆53的缺口55。
24.所述第一夹管板52和第二夹管板57彼此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滑压垫54。防滑压垫54可以提高与吸引导管外侧的摩擦力。
25.所述吊装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底垫7。在吊装壳体1放置在地面上时,防滑底垫7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
26.所述真空负压单元2采用真空负压泵,真空低负压泵通过气管与吸引瓶4彼此连接。
27.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将吸引瓶4放置在吊装壳体1的放置槽6内,然后将绑缚固定组件3的绑缚带3b绑缚固定在大腿部位,转轴3e通过旋转阻尼器转动连接至吊装壳体1外侧壁上,在患者行走过程中,吊装壳体1以转轴3e为中心会发生晃动转动,旋转阻尼器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小晃动幅度,其中吸引瓶4与人体连接的吸引导管可以通过第一夹管板52和第二夹管板57配合进行夹持固定,便于对吸引导管进行整理归纳。
28.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吊装壳体1和绑缚固定组件3配合可以便于随身携带,方便患者站立行走,绑缚固定组件3与吊装壳体1转动连接可以减小移动过程中吸引瓶的晃动幅度,管夹持结构5可以实现对吸引导管的夹持固定。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壳体(1)和吸引瓶(4),所述吊装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吸引瓶(4)内部产生负压的真空负压单元,吊装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上端开口用于放置吸引瓶(4)的放置槽(6),所述吊装壳体(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位于其重心上方的绑缚固定组件(3),所述绑缚固定组件(3)上设置有用于对吸引导管进行夹持固定的管夹持结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缚固定组件(3)包括转轴(3e),转轴(3e)的一端通过旋转阻尼器转动连接至吊装壳体(1)外侧壁上,转轴(3e)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贴靠板(3a),贴靠板(3a)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上下分布的两组以上绑缚带(3b),每组包括以贴靠板(3a)为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贴靠板(3a),这两个贴靠板(3a)通过魔术贴彼此粘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靠板(3a)远离转轴(3e)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软垫(3d),软垫(3d)与人体接触一侧成型有上下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防护凸起(3c),所述软垫(3d)采用海绵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持结构(5)包括呈l型的支杆(51),支杆(51)的下端固定连接至贴靠板(3a)的上侧,所述支杆(5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夹管板(52),第一夹管板(52)靠近支杆(5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夹管板(57),第一夹管板(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紧定螺杆(53),紧定螺杆(53)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实现第一夹管板(52)和第二夹管板(57)彼此靠近夹紧的紧定螺栓(56),所述第一夹管板(52)远离支杆(5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穿过紧定螺杆(53)的缺口(5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管板(52)和第二夹管板(57)彼此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滑压垫(5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底垫(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负压单元(2)采用真空负压泵,真空负压泵通过气管与吸引瓶(4)彼此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吊装壳体和吸引瓶,所述吊装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吸引瓶内部产生负压的真空负压单元,吊装壳体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上端开口用于放置吸引瓶的放置槽,所述吊装壳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位于其重心上方的绑缚固定组件,所述绑缚固定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对吸引导管进行夹持固定的管夹持结构,通过吊装壳体和绑缚固定组件配合可以便于随身携带,方便患者站立行走,绑缚固定组件与吊装壳体转动连接可以减小移动过程中吸引瓶的晃动幅度,管夹持结构可以实现对吸引导管的夹持固定。实现对吸引导管的夹持固定。实现对吸引导管的夹持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夏燕 郑建兰 翟惠飞 丰赟赟 吴瑶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28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