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急救牙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3736发布日期:2021-12-18 01:4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急救牙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多功能急救牙垫。


背景技术:

2.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心脏呼吸骤停的病人,如脑出血、脑梗塞、癫痫发作,以及触电、溺水、意外事故等。必须立即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快速建立有效的、通畅的呼吸通道,避免病人因窒息死亡。二是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前者必须立即撬开病人口腔,用硬物支撑隔开病人上下牙齿,同时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后者是进行体外心脏挤压。心脏挤压比较容易实现,而口对口呼吸就不大容易实施。对病人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施救者必然会产生一些顾虑和尴尬,从而丧失抢救时机,使得大多数本来可以挽救的生命得不到救治。针对现场急救,现有技术还没有一种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的专用牙垫。通常需要专业人员携带使用呼吸机等专用设备进行施救,常常耽误较长时间,使得抢救成功率非常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多功能急救牙垫,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使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更好并且加工容易,以便快速建立并维持有效的、通畅的呼吸通道,从而实施有效的口对口人工呼吸。保持或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急救牙垫,包括外通气孔、外通气管、挡板、上咬合槽、内通气管、定位柱、下咬合槽、压舌面及拨齿板。
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急救牙垫,具有以下的结构和连接特征,外通气管为圆形管道,外端为外通气孔;所述的挡板为弧形的片状结构,其两侧分别与外通气管及内通气管连接相通。所述的内通气管为近似矩形的管状结构。所述的内通气管上下两面的中部,各有一个弧形凹槽,为上咬合槽及下咬合槽。所述的内通气管两侧与上咬合槽及下咬合槽的结合部位,分别有一个定位柱,二者位置、形状对称。所述的内通气管底部形成的一个平面为压舌面,压舌面端部形成拨齿板。
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为一个中空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中部有一个垂直于管道的弧形挡板,将管道分为两部分,一端为圆形的外通气管,便于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管道的另一部分的矩形管状结构为内通气管,其上下两面的中部,各有一个弧形凹槽,为上咬合槽及下咬合槽,二者配合定位柱,便于将病人的上下牙齿固定住,并保持适当的间距,便于呼吸时气体的交换。内通气管底部的压舌面可以部分压住病人的舌头,防止舌头内缩堵塞咽喉部,压舌面端部的拨齿板可以用于撬开病人的上下牙齿。本实用新型使用一种结构简单的工具,通过简单的几步操作,就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呼吸通道,对于突发意识障碍病人的急救,有一定的意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价格低廉、加工容易、便于大批量生产,有利于推广应用,有望提高现场
急救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8.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等轴测图。
9.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急救牙垫,包括外通气孔1、外通气管2、挡板3、上咬合槽4、内通气管5、定位柱6、下咬合槽7、压舌面8及拨齿板9。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急救牙垫,具有以下的结构和连接特征,外通气管2为圆形管道,外端为外通气孔1。所述的挡板3为弧形的片状结构,其两侧分别与外通气管2及内通气管5连接相通。所述的内通气管5为近似矩形的管状结构。所述的内通气管5上下两面的中部,各有一个弧形凹槽,为上咬合槽4及下咬合槽7。所述的内通气管5两侧与上咬合槽4及下咬合槽7的结合部位,分别有一个定位柱6,二者位置、形状对称。所述的内通气管5底部形成的一个平面为压舌面8,压舌面8端部形成拨齿板9。
12.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为一个中空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中部有一个垂直于管道的弧形挡板3,将管道分为两部分,一端为圆形的外通气管2,管道的另一部分的矩形管状结构为内通气管5,其上下两面的中部,各有一个弧形凹槽,为上咬合槽4、下咬合槽7,二者配合定位柱6,便于将病人的上下牙齿固定住,并保持适当的间距。内通气管5底部形成压舌面8,压舌面8端部形成拨齿板9。
13.本实用新型的每个部分都具有某种特定功能, 所述的弧形挡板3可以从外部封闭整个嘴唇,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尽量减少漏气,并可以防止装置落入病人口腔,堵塞咽喉部,导致窒息的严重后果。所述的外通气管2可以让施救者方便的含住管道,往病人肺内送气,实现有效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所述的上咬合槽4、下咬合槽7及定位柱6相互配合,可以将病人的上下牙齿固定住,并保持适当的间距,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所述的内通气管5底部的压舌面8,可以起到部分压迫病人舌头的功能,防止舌头内缩堵塞咽喉部,有助于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所述的拨齿板9,可以在病人牙关紧闭时,用于辅助撬开病人上下牙齿。通过外通气管2及内通气管5,可以方便的清理吸出病人口腔内或气管内分泌物,也可以插入气管导管,或插入胃管,清洗胃部或者灌入营养液及药物。
14.本实用新型使用一种结构简单的装置,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几步操作,就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呼吸通道,对于突发意识障碍病人的急救,有一定的意义。
1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价格低廉、加工容易、便于大批量生产,有利于推广应用,有望提高现场急救的成功率。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可整体采用医用级硅胶制作。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可以主体部分采用医用级塑料制作,内通气管外部使用一个硅胶套包裹。
18.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论是否采用不同类型的橡胶、塑料、金属或其他任何材料实施,或采用其他类似形状、结构的连接,均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急救牙垫,包括外通气孔、外通气管、挡板、上咬合槽、内通气管、定位柱、下咬合槽、压舌面及拨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通气管(2)为圆形管道,外端为外通气孔(1);所述的挡板(3)为弧形的片状结构,其两侧分别与外通气管(2)及内通气管(5)连接相通;所述的内通气管(5)为近似矩形的管状结构;所述的内通气管(5)上下两面的中部,各有一个弧形凹槽,为上咬合槽(4)及下咬合槽(7);所述的内通气管(5)两侧与上咬合槽(4)及下咬合槽(7)的结合部位,分别有一个定位柱(6),二者位置、形状对称;所述的内通气管(5)底部形成的一个平面为压舌面(8),压舌面(8)端部形成拨齿板(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急救牙垫,包括外通气孔、外通气管、挡板、上及下咬合槽、内通气管、定位柱、压舌面及拨齿板。外通气管为圆形管道,外端为外通气孔;挡板两侧分别与外通气管及内通气管连接相通;内通气管为近似矩形的管状结构;内通气管上下两面各有一个弧形凹槽,为上、下咬合槽;内通气管两侧与上、下咬合槽的结合部位,分别有一个定位柱;内通气管底部形成压舌面,压舌面端部形成拨齿板。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突发性意识丧失病人的急救,如心脏骤停、脑出血、脑梗塞、癫痫发作,以及触电、溺水、意外事故等。紧急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几步操作,就可以建立起有效的呼吸通道,实施有效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望提高现场急救的成功率。有望提高现场急救的成功率。有望提高现场急救的成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国经
技术研发日:2021.05.08
技术公布日:2021/12/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