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ICU患儿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5100发布日期:2021-11-25 20:0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NICU患儿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nicu患儿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生儿科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nicu患儿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新生儿科主要收治小于28天的新生儿,新生儿科主要的治疗疾病包括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及早产儿、危重儿的救治,在临床上对于生命垂危的患儿往往需要转到新生儿危重病房(简称nicu)进行救治,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转运以便于进行各项检查,但现有的转运方法大多为医护人员抱着患儿穿梭于医院各个检查室,但由于危重患儿身体较为虚弱,这种方法容易使患儿在转运过程中受到外界的污染,造成交叉感染,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且有些患儿在转运过程中需要输氧或者转运途中需要进行简单抢救时,医护人员需要携带大量的设备,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nicu患儿转运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转运方法不能避免受到外界污染且储物空间不足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右方向的矩形块,矩形块前端开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且前后方向的储物槽,矩形块右端开设有左右轴向且位于储物槽后方的罐槽,矩形块上端设有u形且开口朝上的支撑框,支撑框上滑动连接有弧形且弧口朝下的拉板,拉板与支撑框左端之间设有透明膜,矩形块右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转轴上同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相对的转轮,转轮上设有拉绳,拉绳自由端插入支撑框内且与拉板固定连接。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矩形块、储物槽、支撑框、拉板、透明膜、转轴、转轮、拉绳等,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转运时对患儿进形封闭遮挡,防止患儿在转运过程中受到外界的污染,从而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设有的限位杆、限位孔、拉簧、压簧等,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设有的万向轮、把手,可以便于医护人员移动,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10.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2.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左右方向的矩形块1,矩形块1前端开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且前后方向的储物槽2,矩形块1右端开设有左右轴向且位于储物槽2后方的罐槽3,矩形块1上端设有u形且开口朝上的支撑框4,支撑框4上滑动连接有弧形且弧口朝下的拉板5,拉板5与支撑框4左端之间设有透明膜6,矩形块1右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7,转轴7上同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相对的转轮8,转轮8上设有拉绳9,拉绳9自由端插入支撑框4内且与拉板5固定连接。
13.为了使拉板5在支撑框4上只能左右滑动,所述的支撑框4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滑槽10,拉板5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左右方向且可在滑槽10内滑动的滑块11。
14.为了便于对转轮8进行限位,所述的前侧的转轮8前端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前后轴向的限位孔12,矩形块1上滑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后端可插入限位孔12内的限位杆13。
15.为了便于医护人员使用,所述的矩形块1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左右方向的门板14,转轴7后端设有位于后侧的转轮8后方的摇杆15。
16.为了便于拉板5及限位杆13复位,所述的拉板5左端经左右方向的拉簧16与支撑框4连接,限位杆13经压簧17与矩形块1连接。
17.为了便于医护人员移动,所述的矩形块1下端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的万向轮18,支撑框4右端设有把手19。
1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需要对患儿进行转运时,医护人员将患儿抱至支撑框4上,使其平躺在支撑框4上,此时医护人员向前拉动限位杆13,限位杆13向前移动的同时向前压缩压簧17,使压簧17具有向后的弹力,拉动一段距离后,限位杆13后端远离限位孔12的配合,解除对前侧的转轮8的限位;此时医护人员打开门板14,将需要用到的设备放入到储物槽2内并关闭门板14;
19.此时医护人员顺时针转动摇杆15,摇杆15带动转轴7顺时针转动,转轴7带动转轮8顺时针转动,转轮8转动的同时经拉绳9带动拉板5向右移动,拉板5向右移动的同时向右拉伸拉簧16,使拉簧16具有向左的拉力,拉板5带动透明膜6向右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拉板5右端与支撑框4接触,此时支撑框4与透明膜6形成封闭空间,医护人员松开限位杆13,下诶干由于压簧17向后的弹力而处向后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限位杆13后端重新插入限位孔12内,实现对前侧的转轮8的限位,防止拉板5松动,导致封闭不严,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
20.当在转运过程中需要对患儿进行抢救时,医护人员向前拉动限位杆13一段距离后,限位杆13接触对前侧的转轮8的限位,此时拉板5由于拉簧16的拉力而向左移动并压缩透明膜6,移动一段距离后,拉板5带动透明膜6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医护人员打开门板14选择适用的设备对患儿进行抢救,待腔就结束后,医护人员将装备放置原处并关闭门板14,此时医护人员重复上述过程,使支撑框4与透明膜6重新形成封闭空间后即可继续转运;
21.此时医护人员将氧气罐放入管槽内,并对支撑框4与透明膜6形成的封闭空间进行供氧,而后通过把手19、万向轮18将支撑框4移动至指定地点,此时医护人员停止供氧并向前拉动限位杆13,拉动一段距离后,限位杆13后端远离限位孔12,解除对前侧的转轮8的限位,此时拉板5由于拉簧16向左的拉力而向右移动,拉板5向右移动的同时向右压缩透明膜
6,移动一段距离后,拉板5带动透明膜6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医护人员松开限位杆13,限位杆13由于压簧17向后的弹力而向后移动至后端重新插入限位孔12内,实现对前侧的拉板5的限位,此时医护人员将患儿抱出并放置指定地点即可。
22.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框4右端拆卸连接有橡胶塞,以便于医护人员对透明膜6与支撑框4形成的封闭空间进行供氧。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矩形块、储物槽、支撑框、拉板、透明膜、转轴、转轮、拉绳等,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转运时对患儿进形封闭遮挡,防止患儿在转运过程中受到外界的污染,从而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设有的限位杆、限位孔、拉簧、压簧等,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操作,设有的万向轮、把手,可以便于医护人员移动,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nicu患儿转运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矩形块(1),其特征在于,矩形块(1)前端开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且前后方向的储物槽(2),矩形块(1)右端开设有左右轴向且位于储物槽(2)后方的罐槽(3),矩形块(1)上端设有u形且开口朝上的支撑框(4),支撑框(4)上滑动连接有弧形且弧口朝下的拉板(5),拉板(5)与支撑框(4)左端之间设有透明膜(6),矩形块(1)右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7),转轴(7)上同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相对的转轮(8),转轮(8)上设有拉绳(9),拉绳(9)自由端插入支撑框(4)内且与拉板(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icu患儿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4)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滑槽(10),拉板(5)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左右方向且可在滑槽(10)内滑动的滑块(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icu患儿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侧的所述的转轮(8)前端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前后轴向的限位孔(12),矩形块(1)上滑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后端可插入限位孔(12)内的限位杆(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icu患儿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块(1)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左右方向的门板(14),转轴(7)后端设有位于后侧的转轮(8)后方的摇杆(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icu患儿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板(5)左端经左右方向的拉簧(16)与支撑框(4)连接,限位杆(13)经压簧(17)与矩形块(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icu患儿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块(1)下端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的万向轮(18),支撑框(4)右端设有把手(19)。

技术总结
一种NICU患儿转运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转运方法不能避免受到外界污染且储物空间不足的;包括左右方向的矩形块,矩形块前端开设有多个呈矩形分布且前后方向的储物槽,矩形块右端开设有左右轴向且位于储物槽后方的罐槽,矩形块上端设有U形且开口朝上的支撑框,支撑框上滑动连接有弧形且弧口朝下的拉板,拉板与支撑框左端之间设有透明膜,矩形块右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转轴上同轴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相对的转轮,转轮上设有拉绳,拉绳自由端插入支撑框内且与拉板固定连接;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王莉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乡市中心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5.18
技术公布日:2021/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