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0676发布日期:2021-12-22 17:4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院病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


背景技术:

2.在临床上,压力性损伤是位于骨隆突处、医疗或其它器械下的皮肤或软组织的局部损伤,可表现为完整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会伴疼痛感,损伤是由于强烈或长期存在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的。翻身是预防压力性损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除了翻身操作外,也可以使用气垫床、功能性敷料(如硅胶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等)、软枕等进行局部减压。为了防止足底部位的压伤,一些患者需要将双下肢抬高,那么小腿部位就成为承重部位,很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设计一款实用的减压床。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为患者的下肢提供更多的受力部位,缓解小腿单独受压时的压力,同时避免这些受力部位长期受压,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
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5.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减压床上设有贯穿床板的贯穿口,贯穿口内设有减压结构,减压结构包括支撑架、若干减压柱。
6.支撑架包括两个u形架,两个u形架分别设于床板底部两侧,床板底部设有若干竖直杆,竖直杆均匀分布于u形架内,将u形架分隔成多个门洞,门洞两侧壁对称位置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若干支撑板,门洞内两侧支撑板之间设有预设间隔;
7.减压柱顶部高于床板,减压柱两端设有水平杆,水平杆设于门洞内,水平杆另一端设有旋钮,水平杆两侧对称位置设有凸耳,凸耳设于相应的支撑板上,水平杆的直径不大于预设间隔。
8.进一步的,门洞两侧壁对称位置设有两个支撑板,上下两个支撑板的垂直距离大于凸耳的高度。
9.进一步的,减压柱设置为三个。
10.进一步的,减压柱设置为四棱台,减压柱的上底面与水平杆的垂直距离大于床板,减压柱的下底面与水平杆的垂直距离等于床板与水平杆的垂直距离。
11.进一步的,三个减压柱的下底面之和等于贯穿口的面积。
12.进一步的,支撑板顶部设有卡槽,凸耳与卡槽相匹配。
13.进一步的,u形架底部与竖直杆底部的垂直距离大于减压柱的高度。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在床板上设置减压柱,将减压柱支撑在小腿周围,从而缓解小腿单独受压时的压力;再通过调节减压柱的高度和位置,避免同一个部位长期受压,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该减压柱设置为四棱台,且上底和下底距离水平杆的高度不同,当患者需要减压时,减压柱
的上层可用于减压;当不需要减压时或者病床闲置时,减压柱下层可用于填充贯穿口。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的减压结构结构图;
17.图2为实施例的支撑架结构图;
18.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19.图4为实施例的减压柱结构图;
20.图5为实施例的减压柱使用时的结构图;
21.图6为图5的正视图;
22.图7为图5的侧视图;
23.图8为实施例的减压柱未使用时的结构图;
24.图9为图8的正视图;
25.图10为图8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减压床上设有贯穿床板1的贯穿口11,贯穿口11的位置大概在床尾的小腿处,贯穿口11内设有减压结构2,减压结构2包括支撑架3、三个减压柱4。
27.具体的,如图2所示,支撑架3包括两个u形架31,两个u形架31分别设于床板1底部两侧,床板1底部设有两个竖直杆12,竖直杆12均匀分布于u形架31内,将u形架31分隔成三个门洞5,门洞5两侧壁对称位置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两个支撑板51,门洞5内两侧支撑板51之间设有预设间隔。
28.具体的,如图4所示,减压柱4两端设有水平杆41,水平杆41设于门洞5内,水平杆41可以在支撑板51之间的间隔内上下移动,水平杆41另一端设有旋钮42,水平杆41两侧对称位置设有凸耳43,凸耳43设于相应的支撑板51上。
29.优选的,如图3所示,为了加强本实施例的稳定性,支撑板51顶部设有卡槽511,凸耳43与卡槽511相匹配。
30.更具体的,如图5、图6、图7所示,减压柱4设置为四棱台,减压柱4的上底面与水平杆41的垂直距离大于床板1,减压柱4的下底面与水平杆41的垂直距离等于床板1与水平杆41的垂直距离,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当患者需要减压时,减压柱4的上层可用于减压;如图8、图9、图10所示,当不需要减压时或者病床闲置时,减压柱4下层可用于填充贯穿口11。
31.为了防止减压柱4下层与贯穿口11之间出现间隙,三个减压柱4的下底面之和等于贯穿口11的面积,从外观上,本实施例的减压床和普通的病床一样。
32.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将水平杆41放置于下层或者上层的支撑板51,无论放置在哪一层,减压柱4顶部都会高出床板1一些高度,支撑在小腿上部或者下部的位置 ,从而缓解小腿单独受压时的压力,而且可以只设置一个减压柱4,间隔一段时间,将该减压柱4从一个门洞5移至另一个门洞5,避免一个部位长期受压。
33.具体的,减压柱4的水平面积小于贯穿口11的面积,且减压柱4两端距离贯穿口11有间隙,上下两个支撑板51的垂直距离大于凸耳43的高度,将水平杆41从下层往上层的支
撑板51移动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两个人配合分别拿着一个旋钮42,同时往上移动一点距离,将凸耳43从卡槽511移出;然后其中一人将减压柱4往外拉,当该侧的凸耳43被完全抽出来时,两人再同时往上移至上层支撑板51处;然后将减压柱4推进去,卡到u形架31内即可。
34.为了方便减压柱4上下移动或者翻转,u形架31底部与竖直杆12底部的垂直距离大于减压柱4的高度,如图6所示,平时多余的减压柱4也可以放在u形架31的底板上,或者可以将多余的减压柱4从u形架31中取出来。
35.本实施例使用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数量的减压柱4,确定减压柱4将要放置在哪一个门洞5、哪一层的支撑板51;然后将倒立的减压柱4移至到u形架31底部,将减压柱4翻转180
°
变成正立的;再通过推拉和上移旋钮42,将减压柱4移动至支撑板51;将凸耳43卡在卡槽511;间隔一段时间,调整减压柱4的门洞5的位置,比如,减压柱4可以在以下组合间来回切换:左中、左右、中右、左、中、右等,不断的更换受压部位,减少压力性损伤。
36.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并不表示是唯一的或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改变或同等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床上设有贯穿床板(1)的贯穿口(11),所述贯穿口(11)内设有减压结构(2),所述减压结构(2)包括支撑架(3)、若干减压柱(4);所述支撑架(3)包括两个u形架(31),两个所述u形架(31)分别设于所述床板(1)底部两侧,所述床板(1)底部设有若干竖直杆(12),所述竖直杆(12)均匀分布于所述u形架(31)内,将所述u形架(31)分隔成多个门洞(5),所述门洞(5)两侧壁对称位置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若干支撑板(51),所述门洞(5)内两侧所述支撑板(51)之间设有预设间隔;所述减压柱(4)顶部高于所述床板(1),所述减压柱(4)两端设有水平杆(41),所述水平杆(41)设于所述门洞(5)内,所述水平杆(41)另一端设有旋钮(42),所述水平杆(41)两侧对称位置设有凸耳(43),所述凸耳(43)设于相应的所述支撑板(51)上,所述水平杆(41)的直径不大于所述预设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洞(5)两侧壁对称位置设有两个所述支撑板(51),上下两个所述支撑板(51)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凸耳(43)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柱(4)设置为三个。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柱(4)设置为四棱台,所述减压柱(4)的上底面与所述水平杆(41)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床板(1),所述减压柱(4)的下底面与所述水平杆(41)的垂直距离等于所述床板(1)与所述水平杆(41)的垂直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减压柱(4)的下底面之和等于所述贯穿口(11)的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1)顶部设有卡槽(511),所述凸耳(43)与所述卡槽(511)相匹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架(31)底部与所述竖直杆(12)底部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减压柱(4)的高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减压床上设有贯穿床板的贯穿口,贯穿口内设有减压结构,减压结构包括支撑架、若干减压柱。支撑架包括两个U形架,两个U形架分别设于床板底部两侧,床板底部设有若干竖直杆,竖直杆均匀分布于U形架内,将U形架分隔成多个门洞,门洞两侧壁对称位置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若干支撑板,门洞内两侧支撑板之间设有预设间隔;减压柱顶部高于床板,减压柱两端设有水平杆,水平杆设于门洞内,水平杆另一端设有旋钮,水平杆两侧对称位置设有凸耳,凸耳设于相应的支撑板上,水平杆的直径不大于预设间隔。缓解小腿单独受压时的压力,同时避免这些受力部位长期受压,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王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11
技术公布日:2021/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