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

文档序号:28143000发布日期:2021-12-22 18:1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


背景技术:

2.减张缝合是清创缝合的一种特殊缝合手段,主要是针对张力较高的伤口采取的缝合手段,目的是防止伤口裂开,在缝合伤口时,将伤口裂开张力释放在皮下层,在缝合皮肤时,皮肤层不会承受张力而裂开,皮肤在愈合时不会留下瘢痕。目前伤口闭合减张的方法包括:缝线缝合、胶水粘贴、皮钉钉合、外用减张器牵拉等。缝线减张缝合可能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对操作者要求较高,线材要求较高等问题。目前无放置于切口内的有效减张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提供一种放置于切口内的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其中:包括软组织带底板,软组织带底板上表面设置有一排左钩齿和一排右钩齿,且这一排左钩齿和右钩齿均沿软组织带底板长度方向平行布设,软组织带底板、左钩齿和右钩齿均由可降解的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制作。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为:
7.上述的软组织带底板上沿长度方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有一可拆连接部,软组织带底板能从可拆连接部拆散,形成若干个软组织带组件,每个软组织带组件上具有至少两个左钩齿和两个右钩齿。
8.上述的左钩齿上端向右弯曲,右钩齿上端向左弯曲。
9.上述的软组织带组件在左钩齿和右钩齿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镂空孔。
10.上述的可降解的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为聚乳酸。
11.上述的可拆连接部为折痕。
12.上述的每个软组织带组件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0.9.

1.1cm,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3

1.5cm。
13.上述的左钩齿和右钩齿的平均抗张强度不小于17n。
14.上述的软组织带底板在宽度方向上的抗张强度不小于35n。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6.1、因伤口愈合后仍存在持续张力,引起瘢痕增生,本设计可辅助减少切口两侧张力,且由材料体内降解速度决定维持有效减张可达一年。相较于缝线减张将受力全部作用于两侧切口皮肤的方法,本装置可将对侧切口受力转移至基地材料处。有效减轻切口皮肤受张压力。
17.2、本装置由可降解的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聚乳酸(plga)制备而成,组织相容性高,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生物体无明显危害。
18.3、本装置无须刺穿皮肤,无额外瘢痕、色沉形成风险。且钩齿与皮肤组织接触面积较大,可抵抗较大的皮肤张力。而相较于外用皮肤减张器,本设计无外用减张器造成的皮肤瘙痒过敏不适,且有更优经济效益。
19.4、左钩齿和右钩齿齿尖相对,能较为稳定的固定切口两侧皮肤达到稳定超减张状态。
20.5、软组织带组件为中空结构设计,具有镂空孔,便于创面软组织接触愈合。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的立体图;
23.图3是伤口结构的示意图;
24.图4是伤口的俯视图;
25.图5是使用了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后伤口缝合示意图;
26.图6是图5中伤口缝合处的俯视图。
27.图中标记名称:软组织带底板1、左钩齿2、右钩齿3、可拆连接部4、镂空孔5。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9.本实施例的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其中:包括软组织带底板1,软组织带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一排左钩齿2和一排右钩齿3,且这一排左钩齿2和右钩齿3均沿软组织带底板1长度方向平行布设,软组织带底板1、左钩齿2和右钩齿3均由可降解的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制作。
30.实施例中,软组织带底板1上沿长度方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有一可拆连接部4,软组织带底板1能从可拆连接部4拆散,形成若干个软组织带组件,每个软组织带组件上具有至少两个左钩齿2和两个右钩齿3。
31.实施例中,左钩齿2上端向右弯曲,右钩齿3上端向左弯曲。
32.实施例中,软组织带组件在左钩齿2和右钩齿3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镂空孔5。
33.实施例中,可降解的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为聚乳酸。
34.实施例中,可拆连接部4为折痕。
35.实施例中,左钩齿2和右钩齿3的平均抗张强度不小于17n。
36.实施例中,软组织带底板1在宽度方向上的抗张强度不小于35n。
37.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组织带底板1长度不限,由若干个软组织带组件沿长度方向拼接而成,每个软组织带组件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cm,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4cm,满足超减张缝合切口两侧游离范围。软组织带底板1的长度根据切口长度选择。
38.本装置的使用方法根据图3

6进行讲解:
39.如图3

4所示,部分创伤伤口较大,无法闭合,外科医生利用皮肤的延展性,通过一定的技术将伤口两侧的挨到一起,使其能够进行缝合,然而皮肤本身具有弹性,会在缝合处产生张力,手术瘢痕是否明显,张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减少疤痕的遗留,就要减少伤
口的张力,伤口无张力愈合疤痕一定会小得多,这是现代美容缝合非常强调的一点。现代减张缝合就是在距离伤口较远处的皮肤做锚定点,之后进行深层的缝合,使皮肤浅层很容易就可以靠在一起。后期随着力量的回缩,伤口就会慢慢抚平。
40.如图4即为在伤口两侧较远位置画线(图中虚线),然后将本实用新型的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放入伤口中,钩齿朝上,将伤口两侧的皮肤拉紧靠近,使画虚线的皮肤靠到一起,伤口两侧的皮肤隆起,此时,钩齿从伤口内侧钩住皮肤,使皮肤的张力作用在钩齿和软组织带底板1上,从而减小了缝合处的皮肤张力。如钩齿能很好的钩住皮肤,则可以以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代替缝线减张缝合,术者直接将伤口两侧的皮肤缝合。如因伤口形状等因素导致钩齿不能很好的钩住皮肤,则依然进行缝线减张缝合,即将缝合针穿过虚线处的皮肤进行减张缝合,然后再将伤口两侧的皮肤缝合,如图5

6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能辅助缝线减张缝合,减小减张缝合处的张力。由于plga材料体内降解速度决定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能维持有效减张可达一年,相较于缝线减张将受力全部作用于两侧切口皮肤的方法,本装置可将对侧切口受力转移至底板材料处。plga材料最终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组织相融性好,无感染、排异等风险,并发症少。
41.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其特征是:包括软组织带底板(1),所述的软组织带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一排左钩齿(2)和一排右钩齿(3),且这一排所述的左钩齿(2)和右钩齿(3)均沿软组织带底板(1)长度方向平行布设,所述的软组织带底板(1)、左钩齿(2)和右钩齿(3)均由可降解的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制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其特征是:所述的软组织带底板(1)上沿长度方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有一可拆连接部(4),所述的软组织带底板(1)能从可拆连接部(4)拆散,形成若干个软组织带组件,每个软组织带组件上具有至少两个左钩齿(2)和两个右钩齿(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其特征是:所述的左钩齿(2)上端向右弯曲,右钩齿(3)上端向左弯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其特征是:软组织带组件在左钩齿(2)和右钩齿(3)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镂空孔(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其特征是:所述的可降解的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为聚乳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其特征是:所述的可拆连接部(4)为折痕。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其特征是:每个软组织带组件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0.9.

1.1cm,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1.3

1.5c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其特征是:所述的左钩齿(2)和右钩齿(3)的平均抗张强度不小于17n。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其特征是:所述的软组织带底板(1)在宽度方向上的抗张强度不小于35n。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减张可吸收软组织带,其中:包括软组织带底板,软组织带底板上表面设置有一排左钩齿和一排右钩齿,且这一排左钩齿和右钩齿均沿软组织带底板长度方向平行布设,软组织带底板、左钩齿和右钩齿均由可降解的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制作。软组织带底板上沿长度方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有一可拆连接部,软组织带底板能从可拆连接部拆散,形成若干个软组织带组件,每个软组织带组件上具有至少两个左钩齿和两个右钩齿。本实用新型无穿出皮肤设计,无额外瘢痕、色沉形成风险。且钩齿与皮肤组织接触面积较大,可抵抗较大的皮肤张力。而相较于外用皮肤减张器,本设计无外用减张器造成的皮肤瘙痒过敏不适,且有更优经济效益。益。益。


技术研发人员:章一新 柴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15
技术公布日:2021/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