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9722发布日期:2022-01-12 08:1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舟骨骨折经皮植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


背景技术:

2.舟骨骨折为最常见的腕骨骨折,占腕骨骨折的60%-70%,且多为青壮年,多为低能量的运动损伤,舟骨骨折由于其特殊的位置、解剖结构及血供情况,处理不当坏死率较其他骨折高,无移位舟骨骨折治疗主要有保守石膏治疗固定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保守治疗需要长达三个月的石膏固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处理不当,有5%-20%不愈合的可能性;手术治疗,分为切开固定和微创经皮固定,入路有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因舟骨位置深,且活动度大,准确置钉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学习曲线较长,准确的置入舟骨长轴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总结。
3.目前经皮螺钉固定治疗无移位、轻度移位或可闭合复位的腕舟骨骨折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舟骨手术导针准确置入是个关键,根据经验盲打和透视下置入,即使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盲打也存在反复打入的问题,往往需要通过第一次打入的针为参照调节第二次的位置,凭手感直接打入克氏针,很难保证两枚克氏针平行且保持相对的距离,术中扩髓及螺钉置入失败率增加,也增加了术中克氏针断裂风险,同时延长了手术时间,也不能很好的保护手腕部神经血管及软组织,导致神经血管损伤出现感染并发症,为此,提出了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钉导向孔,所述在固定块上导向孔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克氏针孔,所述螺钉导向孔内设有扩张套筒,所述扩张套筒中间开设有第一克氏针孔,所述第二克氏针孔内设有克氏针。
7.优选的,所述扩张套筒的直径为3.7mm,所述螺钉导向孔的内直径设置略大于扩张套筒的外直径,所述扩张套筒在螺钉导向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克氏针设置有两枚,其直径为1mm,所述第一克氏针孔和第二克氏针孔的内径设置大于克氏针的外直径,所述克氏针分别在第一克氏针孔和第二克氏针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螺钉导向孔的长度设置为40mm,所述扩张套筒的长度设置为50mm。
10.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1、本实用新型中,在进行手舟骨骨折经皮植钉手术时,手术医生在c臂机x线透视
引导下打入第一枚克氏针,然后把该装置自带的扩张套筒及螺钉导向孔,握紧手柄将另外一枚克氏针放置在第二克氏针孔内,使第两枚克氏针平行打入,防止克氏针置入出现偏差,同时也防止两枚克氏针间距近出现克氏针断裂。
12.2、在手术进行时,将扩张套筒从螺钉导向孔中抽出,同时在螺钉导向孔中放置螺钉,通过扩张套筒扩开周围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使螺钉置入需要手术部位,保护手腕部神经、血管及软组织,防止神经血管出现损伤并感染并发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中扩张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中克氏针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手柄、2固定块、3导向孔、4螺钉导向孔、5第二克氏针孔、6扩张套筒、7第一克氏针孔、8克氏针。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参照图1-4,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包括手柄1,手柄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的右侧开设有导向孔3,导向孔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钉导向孔4,在固定块2上导向孔3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克氏针孔5,螺钉导向孔4内设有扩张套筒6,螺钉导向孔4的长度设置为40mm,扩张套筒6的长度设置为50mm,扩张套筒6的直径为3.7mm,螺钉导向孔4的内直径设置略大于扩张套筒6的外直径,扩张套筒6在螺钉导向孔4的内壁上滑动连接,在手舟骨骨折经皮植钉手术时,工作人员握紧手柄1将固定块2放在需要手术区域上方,在c臂机x线透视引导下打入第一枚克氏针8,通过将一枚克氏针8放置在第一克氏针孔7内,把该装置自带的扩张套筒6插入螺钉导向孔4,将另外一枚克氏针8放置在第二克氏针孔5内,将第两枚克氏针8平行打入,防止克氏针8置入出现偏差,同时也防止两枚克氏针间距近出现克氏针断裂。
21.扩张套筒6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克氏针孔7,第二克氏针孔5内设有第二克氏针8,克氏针设置有两枚,其直径为1mm,第二克氏针孔5和第一克氏针孔7的内径设置大于克氏针8的外直径,克氏针8分别在第二克氏针孔5和第一克氏针孔7的内壁上滑动连接,在手术进行时,将扩张套筒6从螺钉导向孔4中抽出,同时在螺钉导向孔4中放置螺钉,通过扩张套筒6扩开周围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使螺钉置入需要手术部位,保护手腕部神经、血管及软
组织,防止神经血管出现损伤并感染并发症。
22.本实用新型中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
23.本实用新型中,在进行手舟骨骨折经皮植钉手术时,手术医生握紧手柄1将固定块2放在需要手术区域上方,手术医生握紧手柄1将固定块2放在需要手术区域上方,在c臂机x线透视引导下打入第一枚克氏针8,通过将一枚克氏针8放置在第一克氏针孔7内,把该装置自带的扩张套筒6插入螺钉导向孔4,将另外一枚克氏针8放置在第二克氏针孔5内,将第两枚克氏针8平行打入,防止克氏针8置入出现偏差。
24.在手术中将克氏针8置入时,将扩张套筒6从螺钉导向孔4中抽出,同时在螺钉导向孔4中放置螺钉,通过扩张套筒6扩开周围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使螺钉置入需要手术部位。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包括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右侧开设有导向孔(3),所述导向孔(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钉导向孔(4),所述在固定块(2)上导向孔(3)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克氏针孔(5),所述螺钉导向孔(4)内设有扩张套筒(6),所述扩张套筒(6)中间开设有第一克氏针孔(7),所述第二克氏针孔(5)内设有克氏针(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套筒(6)的直径为3.7mm,所述螺钉导向孔(4)的内直径设置略大于扩张套筒(6)的外直径,所述扩张套筒(6)在螺钉导向孔(4)的内壁上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克氏针(8)设置有两枚,其直径为1mm,所述第二克氏针孔(5)和第一克氏针孔(7)的内径设置大于克氏针(8)的外直径,所述克氏针(8)分别在第二克氏针孔(5)和第一克氏针孔(7)的内壁上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导向孔(4)的长度设置为40mm,所述扩张套筒(6)的长度设置为50mm。

技术总结
一种腕舟骨骨折经皮置钉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左端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壁连接有螺钉导向孔,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克氏针孔,所述螺钉导向孔内设有扩张套筒,所述扩张套筒中间开设有第一克氏针孔,所述第二克氏针孔内设有克氏针;本实用新型中,在进行手术时,在C臂机X线透视引导下打入第一枚克氏针,将第一枚克氏针插入第一克氏针孔,通过把扩张套筒插入螺钉导向孔,引导下打入第二枚克氏针,将扩张套筒从螺钉导向孔中抽出,同时在螺钉导向孔中放置螺钉,使螺钉置入需要手术部位,通过扩张套筒扩开周围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保护手腕部神经、血管及软组织。血管及软组织。血管及软组织。


技术研发人员:帅奇 杨波 杨文龙 张航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帅奇
技术研发日:2021.07.09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