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0487发布日期:2021-12-31 23:4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烫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


背景技术:

2.烫熨疗法起源于中国,与灸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中医的外治方法之一,它是应用发热的容器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烫熨或滚动、摩擦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疗法,其简便安全、清洁环保,是治疗疾病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3.现在常用烫熨治疗贴代替古法烫熨,具有工艺简单且效果显著的特点,但是,现有烫熨治疗贴在使用时有诸多不便之处,一方面医生在使用烫熨治疗贴时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辨证施治,需要在加药层加入生姜汁、盐汁或者一些其他药物,使治疗效果更佳,现有烫熨治疗贴只能剪开治疗贴进行加药,另一方面,一些中药具有较为强烈的气味,一些病人会因无法适应而不配合医生的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具备烫熨治疗贴加药方便且可去除强烈中药气味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烫熨治疗贴加药不便且有强烈中药气味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包括治疗包主体和粘贴层;
8.所述治疗包主体包括治疗包,所述治疗包开设有加药窗口,所述治疗包内部设置有加药层,所述加药层下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下侧设置有自热层,所述加药层、保温层和自热层均设置在治疗包内部,所述治疗包下侧设置有除味层,所述除味层内部填充有活性炭。
9.优选的,所述加药窗口上侧设置有第一离型纸。
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医生可根据病人的症状,辨证施治,揭开第一离型纸从加药窗口向加药层加入生姜汁、盐汁等辅助治疗的汁液,增加治疗的效果。
11.优选的,所述除味层下侧设置有隔温层。
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自热层氧化反应产生的热能有限,设置隔温层可以减少自热层产生的热能逸散,提高烫熨治疗贴的热能利用效率。
13.优选的,所述隔温层侧面设置有粘贴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粘贴层用于将治疗包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使得治疗包的存在不会影响患者正常行动。
15.优选的,所述粘贴层包括医用胶布,所述医用胶布内侧与隔温层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医用胶布具有较好的粘性,另一方面医用胶布具有良
好的透气性,粘贴在患者皮肤上,不会影响皮肤的正常呼吸。
17.优选的,所述医用胶布上侧设置有第二离型纸。
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揭开第二离型纸,医生通过医用胶布可将治疗包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
19.优选的,所述医用胶布一侧设置有易撕条。
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现有烫熨治疗贴在患者需要撕掉医用胶布时,因为医用胶布具有一定的粘性,往往需要用指甲抠动医用胶布边角处,继而撕掉医用胶布,但是这样可能造成该皮肤位置破皮感染,所以在医用胶布一侧设置没有粘性的易撕条,需要取下治疗包时,拉起易撕条即可将医用胶布撕下。
21.(三)有益效果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3.该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通过加药窗口和除味层的设置,在医生需要对加药层加入生姜汁、盐汁或者一些其他药物时,医生可撕开第一离型纸,由加药窗口对加药层加入生姜汁、盐汁和其他药物,继而提升治疗贴的治疗效果,同时设置填充有活性炭的除味层,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中药的刺激性气味,使得患者可以更加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继而提升了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去除第一离型纸和第二离型纸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治疗包主体;101、治疗包;102、加药窗口;103、加药层;104、保温层;105、自热层;106、除味层;107、隔温层;2、粘贴层;201、医用胶布;202、易撕条;3、第一离型纸;4、第二离型纸。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一
31.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包括治疗包主体1和粘贴层2;
32.所述治疗包主体1包括治疗包101,所述治疗包101开设有加药窗口102,所述治疗包101内部设置有加药层103,所述加药层103下侧设置有保温层104,所述保温层104下侧设置有自热层105,所述加药层103、保温层104和自热层105均设置在治疗包101内部,所述治疗包101下侧设置有除味层106,所述除味层106内部填充有活性炭;
33.所述加药窗口102上侧设置有第一离型纸3;所述除味层106下侧设置有隔温层
107。
34.参阅图1

4,使用时,撕开第一离型纸3,通过粘贴层2将治疗包101贴附在病人的皮肤上,加药层103的材质是医用无纺棉,该材质具有较好的吸水性,便于加药,保温层104和隔温层107的材质是保温棉,保温棉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同时保温层104也可以防止烫伤,自热层105利用铁粉氧化反应放热原理制成,在医生需要对加药层103加入生姜汁、盐汁或者一些其他药物时,医生可撕开第一离型纸3,由加药窗口102对加药层103加入生姜汁、盐汁和其他药物,继而提升治疗包101的治疗效果,同时设置填充有活性炭的除味层106,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中药的刺激性气味,使得患者可以更加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继而提升了治疗效果。
35.实施例二
3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方便撕下的粘贴层2。
37.所述隔温层107侧面设置有粘贴层2;所述粘贴层2包括医用胶布201,所述医用胶布201内侧与隔温层107固定连接;所述医用胶布201上侧设置有第二离型纸4;所述医用胶布201一侧设置有易撕条202。
38.参阅图1

4,使用时,首先撕下第二离型纸4,然后可通过粘贴层2中的医用胶布201将治疗包101贴附在患者的皮肤上,疗程结束后,需要撕下医用胶布201将治疗包101取下时,拉起医用胶布201一侧没有粘性的易撕条202,易撕条202与医用胶布201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医用胶布201会随易撕条202一起被撕掉,达到了方便撕掉医用胶布201的效果,同时也防止了患者因撕去医用胶布201导致皮肤破皮感染的风险。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包主体(1)和粘贴层(2);所述治疗包主体(1)包括治疗包(101),所述治疗包(101)开设有加药窗口(102),所述治疗包(101)内部设置有加药层(103),所述加药层(103)下侧设置有保温层(104),所述保温层(104)下侧设置有自热层(105),所述加药层(103)、保温层(104)和自热层(105)均设置在治疗包(101)内部,所述治疗包(101)下侧设置有除味层(106),所述除味层(106)内部填充有活性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窗口(102)上侧设置有第一离型纸(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味层(106)下侧设置有隔温层(1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层(107)侧面设置有粘贴层(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2)包括医用胶布(201),所述医用胶布(201)内侧与隔温层(107)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胶布(201)上侧设置有第二离型纸(4)。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胶布(201)一侧设置有易撕条(20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烫熨的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包括治疗包主体和粘贴层;所述治疗包主体包括治疗包,所述治疗包开设有加药窗口,所述治疗包内部设置有加药层,所述加药层下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下侧设置有自热层,所述治疗包下侧设置有除味层;该基于中医烫熨的治疗贴,通过加药窗口和除味层的设置,在医生需要对加药层加入生姜汁、盐汁或者一些其他药物时,医生可撕开第一离型纸,由加药窗口对加药层加入生姜汁、盐汁和其他药物,继而提升治疗贴的治疗效果,同时设置填充有活性炭的除味层,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中药的刺激性气味,使得患者可以更加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继而提升了治疗效果。继而提升了治疗效果。继而提升了治疗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胡金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沪鸿(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0
技术公布日:2021/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