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急诊手术患者反流和误吸的双囊式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7318发布日期:2022-04-14 21:44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急诊手术患者反流和误吸的双囊式胃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预防急诊手术患者反流和误吸的双囊式胃管。


背景技术:

2.胃管在围术期普遍应用,尤其是饱胃、存在胃排空障碍、上消化道大出血和昏迷等的急诊手术患者,常因禁饮禁食时间未达规定要求但因病情紧急而行手术治疗,容易在麻醉诱导阶段出现反流和误吸,导致急性呼吸道梗阻、严重的化学性肺炎、mendelson综合征、吸入性肺不张等,甚至死亡。通常,可在麻醉诱导前留置胃管,通过负压吸引胃内容物预防反流和误吸。但是,受限于传统胃管孔径较小或贴壁而导致只能引流部分液体和较小固体食物,对于大块固体(食物或血块)常难以引流。当麻醉诱导时,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导致胃内难以经胃管引流的液体和固体涌出,而出现误吸风险。另外,传统胃管常使用胶布进行简单固定,牢固性不佳,常因胃管发生滑动或移位而导致引流位置不确定。因此,有必要针对传统胃管进行改良,以满足急诊手术患者围术期特殊需求,确保麻醉诱导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防急诊手术患者反流和误吸的双囊式胃管,以防止或降低围术期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风险。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预防急诊手术患者反流和误吸的双囊式胃管,包括胃管管体,胃管管体的插入端设有多处侧孔以满足不同方向的吸引或引流,胃管管体的外壁沿长度方向设有标记刻度,胃管管体的插入端还设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两气囊间距5cm,以防止贲门括约肌被气囊压迫造成缺血或坏死),所述侧孔、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沿胃管管体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且第一气囊位于贲门下方,第二气囊位于食道内。
6.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气囊鼓起时呈水滴形,并且第一气囊尖细的一端小于贲门口径,膨大的一端大于贲门口径,尖细的一端用于插入并堵住贲门。
7.作为优选方案,第二气囊鼓起时呈圆柱形,并且第二气囊的直径大于食道内径。
8.作为优选方案,第二气囊下端为弧形,并且第二气囊外壁间隔设有朝向胃管管体插入端的环形凸起。
9.作为优选方案,胃管管体内设有螺旋钢丝,胃管管体位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节段的内壁均设有螺旋凹槽,螺旋钢丝嵌入螺旋凹槽内。
10.作为优选方案,胃管管体内还设有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第三通路,第一通路与侧孔连通,第二通路与第一气囊连通,第三通路与第二气囊连通。
11.作为优选方案,胃管管体位于体外的一端设有注射口、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注射口与第一通路连通,第一充气阀与第二通路连通,第二充气阀与第三通路连通。
12.作为优选方案,胃管管体内还设有导丝。
13.作为优选方案,胃管管体的插入端头部为大于管身直径的圆头。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双囊式胃管使用时,可以根据管体外刻度插入合适深度,然后对第一气囊注入空气,轻轻牵拉胃管使得第一气囊贴近并堵住贲门,可以有效阻挡胃内容物反流涌出,可避免患者误吸;再对第二气囊注入空气,第二气囊可以固定于贲门上方食管内,既增强胃管稳固性以避免胃管滑动,又可作为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的第二道防御措施。另外,在第一气囊节段内设置螺旋钢丝嵌入螺旋凹槽内,既可防止气囊压力过大导致胃管腔变形,也可作为经剑突下b超证实第一气囊在贲门下正确位置的指示标志。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胃管管体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钢丝和胃管管体的剖视图。
19.图中标号为:
20.1、胃管管体;11、第一通路;12、第二通路;13、第三通路;14、侧孔;15、螺旋钢丝;16、标记刻度;2、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31、环形凸起;4、注射口;5、第一充气阀;6、第二充气阀;7、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2.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囊式胃管,包括胃管管体1,胃管管体1的插入端设有侧孔14,胃管管体1的外壁沿长度方向设有标记刻度16,胃管管体1的插入端还设有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侧孔14、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沿胃管管体1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且第一气囊2位于贲门下方,第二气囊3位于食道内。
23.具体的,第一气囊2鼓起时呈水滴形,并且第一气囊2尖细的一端小于贲门口径,膨大的一端大于贲门口径,尖细的一端用于插入并堵住贲门。第二气囊3鼓起时呈圆柱形,并且第二气囊3的直径大于食道内径。第二气囊3下端为弧形,并且第二气囊3外壁间隔设有朝向胃管管体1插入端的环形凸起31。
24.具体的,胃管管体1内还设有螺旋钢丝15,胃管管体1位于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节段的内壁均设有螺旋凹槽,螺旋钢丝15嵌入螺旋凹槽内。胃管管体1内设有第一通路11、第二通路12和第三通路13,第一通路11与侧孔14连通,第二通路12与第一气囊2连通,第三通路13与第二气囊3连通。胃管管体1位于体外的一端设有注射口4、第一充气阀5和第二充气阀6,注射口4与第一通路11连通,第一充气阀5与第二通路12连通,第二充气阀6与第三通路13连通。
25.此外,胃管管体1内还设有导丝7,胃管管体1的插入端头部为大于管身直径的圆
头。
26.使用时,由于管路配备有导丝7,可方便引导胃管管体1插入并成功置管,然后根据胃管上的标记线将胃管插入合适的深度,保证胃管管体1的侧孔14位于胃内,第一个囊和第二个囊间隔5cm,第一气囊2位于贲门下方,第二气囊3位于贲门上方的食道内,通过第一充气阀5向第一气囊2内充入空气,第一气囊2为水滴形,慢慢拉动胃管至不可拉动为止,可将第一气囊2卡入贲门内,堵住贲门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引起患者误吸;再通过第二充气阀6向第二气囊3内充入空气,第二气囊3鼓起后直径大于食道内径,起到固定胃管管体1的作用,第二气囊3下端设有弧形凹陷,外壁设有环形凸起31,环形凸起31朝向插入端,可以增大胃管管体1向下滑动的阻力,避免第一气囊2与贲门之间出现缝隙,胃内容物从贲门涌出返流造成误吸风险。
27.同时,胃管管体1位于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节段的内壁设有螺旋凹槽,螺旋凹槽内嵌入有螺旋钢丝15,增强胃管管壁的强度,可防止气囊压力过大导致胃管腔变形,避免堵塞等情况,也可作为经剑突下b超证实第一气囊2在贲门下正确位置的指示标志。


技术特征:
1.一种预防急诊手术患者反流和误吸的双囊式胃管,包括胃管管体(1),胃管管体(1)的插入端设有侧孔(14),胃管管体(1)的外壁沿长度方向设有标记刻度(16),其特征在于:胃管管体(1)的插入端还设有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所述侧孔(14)、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沿胃管管体(1)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且第一气囊(2)位于贲门下方,第二气囊(3)位于食道内,第一气囊(2)鼓起时呈水滴形,并且第一气囊(2)尖细的一端小于贲门口径,膨大的一端大于贲门口径,尖细的一端用于插入并堵住贲门,第二气囊(3)鼓起时呈圆柱形,并且第二气囊(3)的直径大于食道内径,第二气囊(3)下端为弧形,并且第二气囊(3)外壁间隔设有朝向胃管管体(1)插入端的环形凸起(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囊式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管体(1)内设有螺旋钢丝(15),胃管管体(1)位于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节段的内壁均设有螺旋凹槽,螺旋钢丝(15)嵌入螺旋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囊式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管体(1)内还设有第一通路(11)、第二通路(12)和第三通路(13),第一通路(11)与侧孔(14)连通,第二通路(12)与第一气囊(2)连通,第三通路(13)与第二气囊(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囊式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管体(1)位于体外的一端设有注射口(4)、第一充气阀(5)和第二充气阀(6),注射口(4)与第一通路(11)连通,第一充气阀(5)与第二通路(12)连通,第二充气阀(6)与第三通路(13)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囊式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管体(1)内还设有导丝(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囊式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管体(1)的插入端头部为大于管身直径的圆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防急诊手术患者反流和误吸的双囊式胃管。该双囊式胃管包括胃管管体,胃管管体的插入端设有侧孔,胃管管体的外壁沿长度方向设有标记刻度,胃管管体的插入端还设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侧孔、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沿胃管管体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且第一气囊位于贲门下方,第二气囊位于食道内。该双囊式胃管可以防止急诊手术患者胃内容物反流,从而消除或降低患者误吸风险。从而消除或降低患者误吸风险。从而消除或降低患者误吸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郭亮 王兰芬 梁吉 黄华丽 李昉洲 赵仰旭 刘存振 黄路生 梁斌 李丽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7.28
技术公布日:2022/4/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