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罩式鼻肠管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29711068发布日期:2022-04-16 17:2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罩式鼻肠管固定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罩式鼻肠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做过诸如食管癌手术、胃癌等大手术后,患者无法正常进食,但是患者又需要在术后尽早获取营养及能量以进行良好的术后恢复,因此在临床上通常采用鼻肠管来解决病患术后获取营养及能量的问题,鼻肠管的一端经鼻腔插入,经过咽喉、食管、胃、十二指肠最后进入到小肠,以方便营养液直接进入小肠,使人体得到足够的能量。
3.但是现有的鼻肠管在使用中存在不方便固定的问题,现在临床上通常是采用胶带将鼻肠管固定在病患的鼻部附近,但是胶带固定不牢固,尤其在天热的时候皮肤更容易分泌汗液和油脂,从而造成胶布脱落;同时,插入鼻肠管后病患也会有异物感非常不舒服,病患会本能地去拔鼻肠管,使得鼻肠管置入深度达不到使用要求,这就造成病患感到不舒服同时治疗效果也不好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面罩式鼻肠管固定装置,使用本实用新型后,能够方便、快捷且有效地固定鼻肠管,防止鼻肠管脱落或者被患者拔出,提高治疗效果,加快病患恢复速度。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面罩式鼻肠管固定装置,包括面罩主体和具有弹性的绑带,所述绑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面罩主体的两侧,面罩主体的后侧开有用于容纳人体鼻部的凹口,面罩的底面开设有两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既用于鼻肠管通过,也用于方便患者呼吸,面罩的底部固定设置两个锁定器,所述锁定器包括锁定外壳,所述锁定外壳上开设与通气孔相对应的通管孔,锁定外壳内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一侧固定设置固定管夹,内腔的另一侧滑动设置活动管夹,所述活动管夹包括活动杆和活动夹持部,锁定外壳上开设用于活动杆滑动的导向孔,活动杆的外侧套设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锁定外壳的内壁及活动夹持部抵接。
7.进一步地,所述内腔内还固定设置蜂鸣器和电源,所述蜂鸣器靠近通管孔的一端固定设置感应器,蜂鸣器通过电线与电源相连接,蜂鸣器的开关伸出锁定外壳。
8.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夹持部的夹持端面呈弧形。
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管夹包括固定夹持部,所述固定夹持部的夹持端面呈弧形。
10.进一步地,所述面罩主体上开设有若干个辅助呼吸孔,以防止患者呼吸困难。
11.进一步地,所述面罩主体呈透明状,以方便医护人员观察情况。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凹口将面罩主体扣在病患的鼻部,并通过具有弹性的绑带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患者脑部,面罩主体底面的通气孔及锁定外壳上的通管孔既能够让鼻肠管通过,又能够在不使用鼻肠管的时候方便患者呼吸;当需要使用鼻肠管
时,将活动杆向外拉动,鼻肠管穿过后松开活动杆,活动管夹的活动夹持部在弹簧作用下向固定管夹滑动,从而自动将鼻肠管锁定;活动夹持部及固定夹持部的夹持端面均呈弧形,既是为了方便夹持鼻肠管,也是为了在不使用鼻肠管的时候,活动夹持部和固定夹持部的夹持端面能够存在空隙,方便患者呼吸。当鼻肠管可能发生位移时,蜂鸣器上的传感器会感应到,并使得蜂鸣器发出警报,以提醒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和调整。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面罩主体的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锁定器的主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锁定器的剖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锁定外壳的剖视图。
19.其中:1、绑带;2、面罩主体;201、凹口;202、通气孔;203、辅助呼吸孔;3、锁定器;301、锁定外壳;302、通管孔;303、内腔;304、活动管夹;3041、活动杆;3042、活动夹持部;305、固定管夹;3051、固定夹持部;306、弹簧;307、导向孔;4、蜂鸣器;401、开关;5、电源;6、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图5所示,一种面罩式鼻肠管固定装置,包括面罩主体2和具有弹性的绑带1,面罩主体2呈透明,以方便医护人员观察情况,面罩主体2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六个辅助呼吸孔203,辅助呼吸孔203的作用是防止患者呼吸困难,绑带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面罩主体2的两侧,面罩主体2的后侧开有容纳人体鼻部的凹口201,面罩的底面开设有两个通气孔202,通气孔202既用于鼻肠管通过,也用于方便患者呼吸,面罩的底部固定设置两个锁定器3,锁定器3包括锁定外壳301,锁定外壳301上开设与通气孔202相对应的通管孔302,锁定外壳301内开设有内腔303,内腔303的一侧固定设置固定管夹305,内腔303的另一侧滑动设置活动管夹304,活动管夹304包括活动杆3041和活动夹持部3042,锁定外壳301上开设用于活动杆3041滑动的导向孔307,活动杆3041的外侧套设弹簧306,弹簧306的两端分别与锁定外壳301的内壁及活动夹持部3042抵接;活动夹持部3042的夹持端面呈弧形;固定管夹305包括固定夹持部3051,固定夹持部3051的夹持端面呈弧形;内腔303内还固定设置蜂鸣器4和电源5,蜂鸣器4靠近通管孔302的一端固定设置传感器6,蜂鸣器4通过电线与电源5相连接,蜂鸣器4的开关401伸出锁定外壳301。
22.使用本实用新型后,通过凹口201将面罩主体2扣在病患的鼻部,并通过具有弹性的绑带1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患者脑部,面罩主体2底面的通气孔202及锁定外壳301上的通管孔302既能够让鼻肠管通过,又能够在不使用鼻肠管的时候方便患者呼吸;当需要使用鼻肠管时,将活动杆3041向外拉动,鼻肠管穿过后松开活动杆3041,活动管夹304的活动夹持部3042在弹簧306作用下向固定管夹305滑动,从而自动将鼻肠管锁定;活动夹持部3042及固定夹持部3051的夹持端面均呈弧形,既是为了方便夹持鼻肠管,也是为了在不使用鼻肠管的时候,活动夹持部3042和固定夹持部3051的夹持端面能够存在空隙,方便患者呼吸。当
鼻肠管可能发生位移时,蜂鸣器4上的传感器6会感应到,并使得蜂鸣器4发出警报,以提醒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和调整。
23.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面罩式鼻肠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主体(2)和具有弹性的绑带(1),所述绑带(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面罩主体(2)的两侧,面罩主体(2)的后侧开有凹口(201),面罩的底面开设有两个通气孔(202),面罩的底部固定设置两个锁定器(3),所述锁定器(3)包括锁定外壳(301),所述锁定外壳(301)上开设与通气孔(202)相对应的通管孔(302),锁定外壳(301)内开设有内腔(303),所述内腔(303)的一侧固定设置固定管夹(305),内腔(303)的另一侧滑动设置活动管夹(304),所述活动管夹(304)包括活动杆(3041)和活动夹持部(3042),锁定外壳(301)上开设用于活动杆(3041)滑动的导向孔(307),活动杆(3041)的外侧套设弹簧(306),所述弹簧(306)的两端分别与锁定外壳(301)的内壁及活动夹持部(3042)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罩式鼻肠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303)内还固定设置蜂鸣器(4)和电源(5),所述蜂鸣器(4)靠近通管孔(302)的一端固定设置传感器(6),蜂鸣器(4)通过电线与电源(5)相连接,蜂鸣器(4)的开关(401)伸出锁定外壳(3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罩式鼻肠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持部(3042)的夹持端面呈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罩式鼻肠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夹(305)包括固定夹持部(3051),所述固定夹持部(3051)的夹持端面呈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罩式鼻肠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主体(2)上开设有若干个辅助呼吸孔(20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罩式鼻肠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主体(2)呈透明。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罩式鼻肠管固定装置,包括面罩主体和具有弹性的绑带,绑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面罩主体的两侧,面罩主体的后侧开有用于容纳人体鼻部的凹口,面罩的底面开设有两个通气孔,通气孔既用于鼻肠管通过,也用于方便患者呼吸,面罩的底部固定设置两个锁定器,锁定器包括锁定外壳,锁定外壳上开设与通气孔相对应的通管孔,锁定外壳内开设有内腔,内腔的一侧固定设置固定管夹,内腔的另一侧滑动设置活动管夹,活动管夹包括活动杆和活动夹持部,锁定外壳上开设用于活动杆滑动的导向孔,活动杆的外侧套设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锁定外壳的内壁及活动夹持部抵接。使用本实用新型后,能够方便、快捷且有效地固定鼻肠管。快捷且有效地固定鼻肠管。快捷且有效地固定鼻肠管。


技术研发人员:罗钰 邓夏珩 张敏 阙军 杨丹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7.30
技术公布日:202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