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6141发布日期:2022-02-09 14:0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常见的龈下菌斑取样方法有刮匙法和吸附法。
3.1)刮匙法:通常用无菌的牙周刮治器伸入牙周袋内,刮取袋内的龈下菌斑,放入无菌收集管中。缺点:(1)牙周刮治器工作头较大且锐利,常常会导致患者的不适感及疼痛。(2)刮治器是通过消毒后重复使用,临床操作时不够方便。(3)容易造成局部牙龈出血、污染等问题。(4)主要是通过机械性刮取菌斑,一般获得附着性龈下菌斑,菌斑量收集量少;有可能不足以进行后续检测。
4.2)吸附法:吸附法通常为滤纸法/吸潮纸尖法。具体操作方法为用无菌镊子将吸潮纸尖或剪裁后的滤纸条(2*10mm)沿牙面插入牙周袋内遇阻力停置30s取出,放入无菌收集管中。缺点:(1)需要事先进行滤纸条及纸尖的剪裁及灭菌,操作繁琐。(2)需要用镊子夹持纸尖或滤纸条,容易滑落及造成污染。(3)滤纸及吸潮纸尖遇水后容易变软,不能在龈下进行移动,通常只能原位吸附。(4)为了避免唾液等口内其余液体的污染,收集时患者需处于张口,并保持隔湿的状态。因此,所收集的时间较短,通常为30s,收集到的菌斑量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
7.一种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包括取样体、牵引线和固位标签,所述牵引线的一端与取样体相连,另一端与固位标签相连;
8.所述取样体包括支撑内芯和取样棉,所述取样棉采用聚酯海绵,支撑内芯为塑料片,取样棉包裹在支撑内芯上,支撑内芯的一端伸出取样棉的外侧并与牵引线相连。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内芯和取样棉均为椭圆片结构,支撑内芯的一端面为圆弧面,与所述圆弧面相对的一侧面伸出取样棉外。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内芯中伸出取样棉的一侧端设有通孔,牵引线扣设于通孔内,在通孔的内侧端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置于取样棉内。
11.进一步地,所述取样棉中与支撑内芯上圆弧面同一侧的外壁面为圆弧面结构,取样棉末端圆弧面与取样棉上下端面通过斜面过渡。
12.进一步地,所述取样棉的面积为2-3.5mm2,取样棉的厚度为1mm。
13.进一步地,所述固位标签上设有用于标识的数字标记。
14.本实用新型可置于龈下的菌斑取样工具,便于临床样本采集及科研活动开展。其优点有:
15.1)一次性操作工具,操作便捷,有效避免污染;
16.2)因采样海绵完全置于龈下,可减少口内其他体液的干扰,置于龈下时间可延长,所收集的样本量更大,便于满足后续检测需要;
17.3)可以同时进行多个牙位的取样,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取样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1.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包括取样体1、牵引线2和固位标签3,牵引线2的一端与取样体1相连,另一端与固位标签3相连。
22.本实用新型中的取样体1包括支撑内芯11和取样棉12,取样棉12采用聚酯海绵,支撑内芯11为塑料片,取样棉12包裹在支撑内芯11上,支撑内芯11的一端伸出取样棉12的外侧并与牵引线2相连。
23.取样体1中的支撑内芯11用于支撑取样棉12,保证整个取样体1的韧性,在取样时,便于取样棉12推入牙周袋内。取样棉12采用聚酯海绵,具有多孔性及可压缩性。使用时,通过牙周探针将取样绵推入待取样的牙周袋内,便于通过吸附收集周围的菌斑,具有优良的富集功能,且置于样本保存液中可充分释放吸收的微生物样本,不会引入其他dna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24.支撑内芯11和取样棉12均为椭圆薄片结构,取样棉12的面积为2-3.5mm2,取样棉12的厚度为1mm。可便于根据牙周袋的形态和大小进行横置或者竖置。
25.如图2,支撑内芯11的左端面为圆弧面,右端面伸出取样棉12外。在支撑内芯11中伸出取样棉12的一侧端设有通孔13,牵引线2扣设于通孔13内,在通孔13的内侧端设有限位凸起14,限位凸起14置于取样棉12内。取样棉12包裹于支撑内芯11后,限位凸起14用于对取样棉12进行限位,在拉出取样体1时,可以避免取样棉12脱离支撑内芯11。
26.取样棉12的左端面亦为圆弧面结构,取样棉12的左侧的上下端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结构。
27.取样棉12的圆弧面c和斜面b、支撑内芯11的圆弧面a,可以保证取样时,取样体1可以很轻松的插入取样牙周袋内,减少被取样者的痛苦。
28.牵引线2长约12-15mm,材质为尼龙材质,使用前先将牵引线穿过待取样牙位的牙间隙,取样海绵置于待取样侧,标签纸置于另一侧。
29.固位标签3上设有用于标识的数字标记,数字标记用于样本位点区分,同时,将其固位于牙间隙的另一侧,使得取样时便于牵引牵引线2将取样体1取出。
30.取样时,将取样工具取出,将牵引线穿过待取样位点的牙间隙,如取下颌磨牙的颊侧,则取样海绵放于下颌磨牙的颊侧,固位标签3(标签纸)放于下颌磨牙的舌侧。用牙周探针或普通的口腔探针将取样棉轻轻推入待取样牙周袋内,使其完全置于牙龈下方,调整牵引线位置,进行固位,并尽量减少对患者口腔活动的影响。休息5-10分钟后(时间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可将牵引线自牙间隙取出,用剪刀将取样体剪下后置于样品收集管中。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体(1)、牵引线(2)和固位标签(3),所述牵引线(2)的一端与取样体(1)相连,另一端与固位标签(3)相连;所述取样体(1)包括支撑内芯(11)和取样棉(12),所述取样棉(12)采用聚酯海绵,支撑内芯(11)为塑料片,取样棉(12)包裹在支撑内芯(11)上,支撑内芯(11)的一端伸出取样棉(12)的外侧并与牵引线(2)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内芯(11)和取样棉(12)均为椭圆片结构,支撑内芯(11)的一端面为圆弧面,与所述圆弧面相对的一侧面伸出取样棉(12)外。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内芯(11)中伸出取样棉(12)的一侧端设有通孔(13),牵引线(2)扣设于通孔(13)内,在通孔(13)的内侧端设有限位凸起(14),限位凸起(14)置于取样棉(12)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棉(12)中与支撑内芯(11)上圆弧面同一侧的外壁面为圆弧面结构,取样棉(12)末端圆弧面与取样棉(12)上下端面通过斜面过渡。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棉(12)的面积为2-3.5mm2,取样棉(12)的厚度为1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标签(3)上设有用于标识的数字标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富集龈下菌斑取样工具,包括取样体、牵引线和固位标签,所述牵引线的一端与取样体相连,另一端与固位标签相连;所述取样体包括支撑内芯和取样棉,所述取样棉采用聚酯海绵,支撑内芯为塑料片,取样棉包裹在支撑内芯上,支撑内芯的一端伸出取样棉的外侧并与牵引线相连。本实用新型可置于龈下的菌斑取样工具,便于临床样本采集及科研活动开展。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操作工具,操作便捷,有效避免污染;因采样海绵完全置于龈下,所收集的样本量更大,便于满足后续检测需要;可以同时进行多个牙位的取样,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张杨珩 闫福华 李厚轩 吕晶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市口腔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