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80855发布日期:2022-02-08 11:0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2.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是利用冲击波发生器产生的高能冲击波能量,经聚集后进入特定的部位,对疼痛发生较广泛的人体组织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体外冲击波设备一般包括主机及手柄两大部分,主机用于提供气源及脉冲,手柄用于产生精准稳定的冲击波。
3.体外冲击波手柄的一般原理为利用压缩气体产生的能量驱动手柄内的子弹体,使子弹体沿着手柄的导气管以脉冲式冲击方式撞击治疗头,将脉冲的力转换为的精准的冲击波,高频工作时,需保证为子弹体提供运行空间的导气管处于润滑状态。目前,体外冲击波手柄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没有自动润滑系统,进行润滑需要人手工操作,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体外冲击波手柄在使用时由于没有自动润滑系统,进行润滑需要人手工操作,使用起来非常不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可代替人工操作加注润滑油脂,定期自润滑导气管,操作方便。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包括设置在手柄内部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部设置有工作腔、进油通道和气体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和气体通道位于工作腔的同一侧,工作腔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进油通道和气体通道的一端分别与工作腔连通,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以通入压缩气体的气管接头;
7.所述工作腔为阶梯通孔,其包括小径段和大径段,工作腔内设置有一出油活塞,所述出油活塞包括活塞头部、活塞中部和活塞尾部,所述活塞头部与工作腔的小径段滑动配合,活塞头部的中段沿周向开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活塞中部与工作腔和气体通道连通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活塞尾部与工作腔的大径段滑动配合;
8.所述出油活塞的右侧依次设置有弹性元件和端盖。
9.进一步地,所述进油通道内盛满润滑油脂,进油通道的一端与工作腔的小径段相连通、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封盖。
10.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头部、活塞中部和活塞尾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环形凹槽与工作腔和进油通道相连通的位置相对应。
11.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和端盖位于工作腔的大径段右侧,所述端盖螺纹连接在进油通道内。
12.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齐全,自成一套体系,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优点,在手柄内设置,不增加设备体积,且能实现自润滑的目的,更加快速有效,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中基座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中出油活塞的示意图。
18.附图中标号为:
19.1为基座,2为工作腔,3为进油通道,4为气体通道,5为出油口,6为气管接头,7为出油活塞,8为弹性元件,9为端盖,10为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横向”“竖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实施例
23.如图1~图3所示,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包括设置在手柄内部的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部设置有工作腔2、进油通道3和气体通道4,所述进油通道3和气体通道4位于工作腔2的同一侧,工作腔2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油口5,所述出油口5、进油通道3和气体通道4的一端分别与工作腔2连通,所述气体通道4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以通入压缩气体的气管接头6;
24.所述工作腔2为阶梯通孔,其包括小径段和大径段,工作腔2内设置有一出油活塞7,所述出油活塞7包括活塞头部、活塞中部和活塞尾部,所述活塞头部与工作腔2的小径段滑动配合,活塞头部的中段沿周向开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活塞中部与工作腔2和气体通道4连通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活塞尾部与工作腔2的大径段滑动配合;
25.所述出油活塞7的右侧依次设置有弹性元件8和端盖9。
26.进一步地,所述进油通道3内盛满润滑油脂,进油通道3的一端与工作腔2的小径段相连通、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封盖10。
27.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头部、活塞中部和活塞尾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环形凹槽与工作腔2和进油通道3相连通的位置相对应。
2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8和端盖9位于工作腔2的大径段右侧,所述端盖9螺纹连接在进油通道3内;具体地,所述弹性元件8为弹簧。
29.工作原理:
30.请再次参阅图1,初始状态下,一方面,弹簧对出油活塞7施加有预压力,出油口5的另一端与手柄的导气管连通,另一方面,通入气体通道4的压缩空气是通过气管接头6配合电磁阀控制进入的,电磁阀则是由治疗仪自带的电路和气路控制系统控制,同时,进油通道
3盛有的润滑油脂可储存到活塞头部的环形凹槽内,具体地,当加压后的压缩空气进入气体通道4后驱动出油活塞7沿工作腔2向右运动并挤压弹簧,活塞头部的环形凹槽向右滑动至与出油口5连通,润滑油脂沿着出油口5再进入手柄的导气管,如此保持一定时间完成自润滑,待单次润滑动作完成后,电磁阀控制气管接头6快速排完气体通道4内的压缩空气,此时弹簧自身被压缩形成的弹力可驱动出油活塞7向左运动,从而恢复至初始状态,为下次自润滑动作做好准备。
31.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包括设置在手柄内部的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部设置有工作腔(2)、进油通道(3)和气体通道(4),所述进油通道(3)和气体通道(4)位于工作腔(2)的同一侧,工作腔(2)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油口(5),所述出油口(5)、进油通道(3)和气体通道(4)的一端分别与工作腔(2)连通,所述气体通道(4)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以通入压缩气体的气管接头(6);所述工作腔(2)为阶梯通孔,其包括小径段和大径段,工作腔(2)内设置有一出油活塞(7),所述出油活塞(7)包括活塞头部、活塞中部和活塞尾部,所述活塞头部与工作腔(2)的小径段滑动配合,活塞头部的中段沿周向开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活塞中部与工作腔(2)和气体通道(4)连通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活塞尾部与工作腔(2)的大径段滑动配合;所述出油活塞(7)的右侧依次设置有弹性元件和端盖(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3)内盛满润滑油脂,进油通道(3)的一端与工作腔(2)的小径段相连通、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封盖(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头部、活塞中部和活塞尾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环形凹槽与工作腔(2)和进油通道(3)相连通的位置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和端盖(9)位于工作腔(2)的大径段右侧,所述端盖(9)螺纹连接在进油通道(3)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外冲击波手柄自润滑系统,包括设置在手柄内部的基座,基座内部设置有工作腔、进油通道和气体通道,进油通道和气体通道位于工作腔的同一侧,工作腔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油口,出油口、进油通道和气体通道的一端分别与工作腔连通,气体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气管接头;工作腔包括小径段和大径段,工作腔内设置有一出油活塞,出油活塞包括活塞头部、活塞中部和活塞尾部,活塞头部与工作腔的小径段滑动配合,活塞头部的中段开设有一环形凹槽,活塞中部与工作腔和气体通道连通的位置相对应,活塞尾部与工作腔的大径段滑动配合;出油活塞的右侧设置有弹性元件和端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齐全,能实现自润滑的目的,更加快速有效。更加快速有效。更加快速有效。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 李强 陈立春 熊李依 田国政 宋项坤 屈志鑫 王伟锋 刘亚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优德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1
技术公布日:202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