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术后腹腔脏器粘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7133发布日期:2022-04-30 20:2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术后腹腔脏器粘连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术后辅助器械用具,具体涉及一种防术后腹腔脏器粘连装置。


背景技术:

2.大部分肠粘连患者均有腹部手术病史,其原因可能是渗出液含有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导致成纤维细胞和血管生长,形成纤维性粘连。
3.现有腹腔引流管分为靠虹吸效应起作用的被动引流管、有进气管的多功能引流管,均没有医用薄膜,不能对创面形成包裹,不能及时、充分的引出渗出液,导致渗出液残留腹腔而引起粘连。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术后腹腔脏器粘连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涉及科学合理,可以有效的解决出气管和吸引管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并且使得进气的气体洁净度要求获得进一步提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6.提供一种防术后腹腔脏器粘连装置,包括医用薄膜、缝合滑线、管体、侧孔和空气过滤器;管体整体为“二分管”结构;其中二分管包括负压管和输液管;管体整体为“y”型的中空管体结构,其中单通端为闭口结构;单通端的侧面设有侧孔;侧孔的数量为3个;管体的分叉端设为吸引管口和进气管口,分别与负压管和输液管连接;进气管口处还设有空气过滤器;医用薄膜包裹在肠管外,即吻合口处,且通过缝合滑线进行固定;医用薄膜与管体的单通端进行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通过将管体设置成y型结构,有利于将设有侧孔出气的一端置入腹腔、脏器中易于粘连的部位。进气管和吸引管之间在端部设置的缺口可以形成一体化的回流通管。空气过滤器采用的是现有的空气滤筒。因缝合滑线可以拔除,拔除后医用薄膜即与创面分离,从而可以拔除整个装置。
8.进一步,侧孔的孔径为1-3mm。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1、整个结构y型成型一体化,设备轻巧方便,内部管道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替换现有的吸引管,对防止粘连起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11.2、在进气管出还设有现有设备的空气过滤器,为避免感染、刺激等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
12.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涉及科学合理,可以有效的解决气管和出气管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并且使得进气的气体洁净度要求获得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名称及序号:
15.医用薄膜1、管体2、侧孔3、空气过滤器4。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实施例1:
18.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防术后腹腔脏器粘连装置,包括医用薄膜1、缝合滑线、管体2、侧孔3和空气过滤器4;管体2整体为“二分管”结构;其中二分管包括负压管和输液管;管体2整体为“y”型的中空管体2结构,其中单通端为闭口结构;单通端的侧面设有侧孔3;侧孔3的数量为3个;管体2的分叉端设为吸引管口和进气管口,分别与负压管和输液管连接;进气管口处还设有空气过滤器4;医用薄膜1包裹在肠管外,即吻合口处,且通过缝合滑线进行固定;医用薄膜1与管体2的单通端进行连接。
19.通过将管体2设置成y型结构,有利于将设有侧孔3出气的一端置入腹腔、脏器中易于粘连的部位。进气管和吸引管之间在端部设置的缺口可以形成一体化的回流通管。空气过滤器4采用的是现有的空气滤筒。
20.侧孔3的孔径为1-3mm。
21.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术后腹腔脏器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医用薄膜、缝合滑线、管体、侧孔和空气过滤器;所述管体整体为“二分管”结构;其中二分管包括负压管和输液管;所述管体整体为“y”型的中空管体结构,其中单通端为闭口结构;所述单通端的侧面设有侧孔;所述侧孔的数量为3个;所述管体的分叉端设为吸引管口和进气管口,分别与负压管和输液管连接;所述进气管口处还设有空气过滤器;所述医用薄膜包裹在肠管外,即吻合口处,且通过缝合滑线进行固定;所述医用薄膜与管体的单通端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术后腹腔脏器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的孔径为1-3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提供一种防术后腹腔脏器粘连装置,包括医用薄膜、缝合滑线、管体、侧孔和空气过滤器;管体整体为“二分管”结构;其中二分管包括负压引流管和进气管;管体整体为“Y”型的中空管体结构,其中分叉的引流管侧面设有侧孔;侧孔的数量为多个。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涉及科学合理,可以有效的解决腹腔术后因创面渗液引流不彻底而导致胃肠道粘连的问题,并能及时发现创面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吻合口瘘。


技术研发人员:莫凯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广西康复医学保健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09.16
技术公布日:2022/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