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穿刺及通路选择器械

文档序号:29243076发布日期:2022-03-12 15:1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管穿刺及通路选择器械

1.本申请涉及一种血管穿刺及通路选择器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血管外科手术中下肢动、静脉穿刺使用的主要是单纯18g或21g血管穿刺针,并配合相应的引导导丝和穿刺鞘来建立血管通路,但这种穿刺针对于下肢单侧股浅动脉或膝下血管病变行顺行穿刺建立血管通路时不够便利,可能存在需要反复选择才能进入靶血管的问题。此外,由于操作距离短,使得术者的手长时间暴露于射线范围内,不利于术者自身有效的射线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下肢单侧股浅动脉或膝下血管病变行顺行穿刺建立血管通路时没有相应合适的穿刺器械,存在需要反复超选才能进入靶血管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血管穿刺及通路选择器械,用于下肢股浅、股深动脉选择及血管通路选择,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前段的穿刺针头、位于中段的基体,基体内设有两条导丝通道,两条所述导丝通道交汇后连通至所述穿刺针头;还包括位于后段的两条导丝管,两条所述导丝管分别连通至对应的导丝通道,可以同时容纳两条导丝进入操作。
5.优选的,所述穿刺针头的长度大于基体和导丝管的总长,延长穿刺针头的长度,有利于增加术者操作空间,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射线暴露。
6.优选的,所述导丝管远离所述基体的一端设有端盖,端盖可开启或关闭。
7.优选的,两条所述导丝管平行布置,距离适中,不影响导丝的操作和传输。
8.优选的,所述基体为可看到内部导丝通道的透明基体,以便更好观察导丝,在旋转导丝时更好观察导丝角度。
9.临床上部分患者股深、股浅动脉夹角偏小,或者当患者股浅动脉开口存在狭窄病变时,超选股浅动脉难度较大;目前尚无合适的穿刺针用于下肢动脉介入术中顺行穿刺的情况。原有穿刺针由于是单腔穿刺系统,只能利用单根导丝进行靶血管选择,且操作距离短。由于下肢动脉顺行穿刺时穿刺针从股总动脉进入血管腔,导丝在下行很短距离后即到达股深和股浅动脉分叉处,当股深股浅夹角偏小或股浅动脉开口处存在狭窄病变时,导丝容易进入股深动脉而非股浅动脉。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原有单腔基础上添加一个导丝腔道可进行双导丝操作,同时利用两根导丝进行靶血管选择,可有效提高靶血管选择效率。同时,由于增加了穿刺针长径,使术者在不影响穿刺操作的前提下,相应延长了操作距离,可尽量减少术者的射线暴露。
附图说明
10.图1为实施例中提供的血管穿刺及通路选择器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使本申请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12.实施例
13.目前用于下肢动脉介入术的穿刺针一般是单腔穿刺系统,只能利用单根导丝进行靶血管选择,且操作距离短。由于下肢动脉顺行穿刺时穿刺针从股总动脉进入血管腔,导丝在下行很短距离后即到达股深和股浅动脉分叉处,当股深股浅夹角偏小或股浅动脉开口处存在狭窄病变时,导丝容易进入股深动脉而非股浅动脉导致无法选中靶血管。
14.本实施例提供的是血管穿刺及通路选择器械,如图1所示,前段的穿刺针头1用于穿刺进入目标血管,长度应当长于中段基体2和后段导丝管3的总长,位于中段的基体2内有两条导丝通道21,两条所述导丝通道21交汇后连通至穿刺针头1,位于后段的两条导丝管3平行布置、距离应当适中,以便不影响操作和传输导丝,两条导丝管3分别连通对应的导丝通道21,导丝管3远离基体2的一端设有端盖31,端盖31可配合肝素帽,旋转即可扣合;两条导丝管3分别配合两根40cm长度的0.018’inch引导导丝,当利用穿刺针头1顺利穿刺进入目标血管后,引导导丝可分别从两个导丝管3进入选择靶血管。
15.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穿刺及通路选择器械使用过程如下:
16.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处扪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或利用超声探寻股动脉走形标记穿刺点;
17.用尖刀片将皮肤切开约0.2~0.3cm,将食指和中指固定股动脉,用穿刺针头1以45
°
左右角度穿刺血管;
18.穿刺针头1顺利进入股总动脉后,第一根引导导丝从第一个导丝管进入股总动脉超选股浅动脉,若第一根引导导丝在多次尝试后反复进入股深动脉或股浅开口处病变致难以选入股浅,将第一根引导导丝留置股深动脉内;
19.利用第二根引导导丝从第一个导丝管进入血管超选股浅动脉,由于第一根引导导丝已经占据股深动脉位置,第二根引导导丝在操作者操控下更容易超选股浅动脉;
20.选入股浅动脉后,退出股深动脉内留置的第一根引导导丝,通过股浅动脉内第二根引导导丝置换血管鞘及其他导丝进行后续操作及治疗。
21.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穿刺及通路选择器械在原有单腔基础上额外添加一个条导丝通道可进行双导丝操作,同时利用两根导丝进行靶血管选择,可有效提高靶血管选择效率;同时,由于增加了穿刺针长径,使术者在不影响穿刺操作的前提下,相应延长了操作距离,可尽量减少术者的射线暴露。


技术特征:
1.一种血管穿刺及通路选择器械,用于下肢股浅、股深动脉选择及血管通路选择,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前段的穿刺针头(1)、位于中段的基体(2),基体(2)内设有两条导丝通道(21),两条所述导丝通道(21)交汇后连通至所述穿刺针头(1);还包括位于后段的两条导丝管(3),两条所述导丝管(3)分别连通至对应的导丝通道(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穿刺及通路选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头(1)的长度大于基体(2)和导丝管(3)的总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穿刺及通路选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管(3)远离所述基体的一端设有端盖(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穿刺及通路选择器械,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导丝管(3)平行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穿刺及通路选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2)为可看到内部导丝通道(21)的透明基体。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血管穿刺及通路选择器械,用于下肢股浅、股深动脉选择及血管通路选择,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前段的穿刺针头、位于中段的基体,基体内设有两条导丝通道,两条所述导丝通道交汇后连通至所述穿刺针头;还包括位于后段的两条导丝管,两条所述导丝管分别连通至对应的导丝通道,可以同时容纳两条导丝进入操作;与原血管穿刺针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在只能容纳一根导丝的基础上改变为两个导丝入口,使原本的单入口穿刺针变为双入口血管穿刺针,从而提高靶血管的选择效率;此外,穿刺针长度在原基础上做了相应延长,增加了术者操作空间,可以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射线暴露。可以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射线暴露。可以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射线暴露。


技术研发人员:蒋俊豪 方超 郭大乔 唐骁 唐涵斐 原野 林长泼 符伟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22
技术公布日:2022/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