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9176发布日期:2022-08-12 19:15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涉及理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


背景技术:

2.艾灸器,又称艾疗导入器,就是可随意固定在肢体上的任何部位,受灸者可自行调节艾粒与皮肤的距离的器具。当艾粒(艾条)在相对密封的艾灸器具内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久久作用于腧穴,火力均衡,渗透力强,作用不中断。器具在治疗中起到了充分利用艾叶燃烧时产生的热效、药效、烟熏等有效成分对穴位和经络进行的刺激,集热效、药效、烟熏三效合一,提高了传统艾灸的疗效。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科技艾灸器,不仅可以恒温、控烟、不灼伤人体,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具有磁疗、远红外线理疗、点穴理疗的功能,大大推动了艾灸行业的科技进步,及其方便大众艾灸养生。现有的艾灸器大多是一些较大的装置,不便于随身携带,并且在对艾灸器进行清洁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
4.设计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包括圆筒,所述圆筒的一端装配有卡接装置,所述圆筒的另一端装配有固定装置,所述圆筒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杆,通过所述支撑杆对艾柱进行支撑。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卡接装置包括圆盘,所述圆盘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圆筒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卡接块。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卡接块的外表面与所述弧形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圆盘的另一端安装有环形粘胶。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圆盘的一端且位于两个所述弧形槽之间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网格板。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圆筒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网格板。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凹型块,所述凹型块的两侧均开设有l型槽。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凹型块的内壁滑动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两侧均安装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外表面与所述l型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盖板。
14.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当使用人员在户外想要进行艾灸时,将组装起来的艾灸器对使用人员的穴位进行理疗,并且通过可以卡接的环形粘胶对使用人员
的穴位进行固定,并且便于对环形粘胶进行更换,艾柱燃烧时在顶部内腔小,底部内腔大的艾灸熏疗空间内形成循环的能量场,艾热蕴含其中,聚拢不外散,艾热的渗透力更加持久,均衡,柔和,艾柱的火点向下,艾热损失少,艾疗效果更好,同时结构小巧便于携带,且方便对其进行清洗和更换。
附图说明
15.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实用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范围的限制。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部结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部结构主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卡接装置外部结构立体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盘和支撑杆外部结构立体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装置外部结构立体图。
21.上述附图标记表示:1、圆筒;2、卡接装置;3、固定装置;4、支撑盘;5、支撑杆;11、第二凹槽;12、第二网格板;21、圆盘; 22、弧形槽;23、卡接块;24、环形粘胶;25、第一凹槽;26、第一网格板;31、凹型块;32、l型槽;33、活动杆;34、凸块;35、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的限定。
25.参照图1-5,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包括圆筒1,圆筒1的一端装配有卡接装置2,圆筒1的另一端装配有固定装置3,圆筒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盘4,支撑盘4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杆5,通过支撑杆5对艾柱进行支撑。
26.通过第一网格板26和第二网格板12将艾柱燃烧产生的热量传输到圆筒1外部,同时通过圆盘21上的环形粘胶24粘贴到使用人员的穴位上,进而对实用人员进行理疗。
27.如图3所示,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对卡接装置2 进行描述,卡接装置2包括圆盘21,圆盘21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22。
28.如图2所示,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对圆筒1进行描述,圆筒1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卡接块23。
29.卡接块23的外表面与弧形槽2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30.通过卡接块23与弧形槽22进行卡接,便于对圆盘21进行更换,并且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清洗。
31.如图3所示,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对圆盘21进行描述,圆盘21的另一端安装有环形粘胶24。
32.圆盘21的一端且位于两个弧形槽22之间开设有第一凹槽25,第一凹槽25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网格板26。
33.如图2所示,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对圆筒1进行描述,圆筒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1,第二凹槽1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网格板12。
34.将艾柱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网格板26和第二网格板12传输到使用人员的穴位上。
35.如图5所示,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对固定装置3 进行描述,固定装置3包括凹型块31,凹型块31的两侧均开设有l 型槽32。
36.凹型块31的内壁滑动安装有活动杆33,活动杆33的两侧均安装有凸块34,凸块34的外表面与l型槽3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37.通过凸块34与l型槽32进行卡接,使盖板35与圆筒1进行贴合,进而便于使用人员进行拆卸,并且方便与艾柱进行更换。
38.如图1所示,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对活动杆33 进行描述,活动杆33的另一端安装有盖板35。
39.工作原理:在使用此装置时,将艾柱安装在支撑杆5上,并通过凸块34与l型槽32进行卡接,使盖板35与圆筒1进行贴合,使圆筒1进行密封,同时通过弧形槽22的内表面和卡接块23进行卡接,使圆盘21安装在圆筒1底部,并且在圆盘21底部安装环形粘胶24 便于粘贴在使用人员的穴位上。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1),所述圆筒(1)的一端装配有卡接装置(2),所述圆筒(1)的另一端装配有固定装置(3),所述圆筒(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盘(4),所述支撑盘(4)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杆(5),通过所述支撑杆(5)对艾柱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装置(2)包括圆盘(21),所述圆盘(21)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1)一端的两侧均安装有卡接块(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23)的外表面与所述弧形槽(2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21)的另一端安装有环形粘胶(24)。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21)的一端且位于两个所述弧形槽(22)之间开设有第一凹槽(25),所述第一凹槽(25)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网格板(26)。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1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网格板(1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凹型块(31),所述凹型块(31)的两侧均开设有l型槽(3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块(31)的内壁滑动安装有活动杆(33),所述活动杆(33)的两侧均安装有凸块(34),所述凸块(34)的外表面与所述l型槽(3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33)的另一端安装有盖板(3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随身悬灸的艾灸器,包括圆筒,圆筒的一端装配有卡接装置,圆筒的另一端装配有固定装置,圆筒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支撑盘,支撑盘的一端安装有支撑杆,通过支撑杆对艾柱进行支撑。当使用人员在户外想要进行艾灸时,将组装起来的艾灸器对使用人员的穴位进行理疗,并且通过可以卡接的环形粘胶对使用人员的穴位进行固定,并且便于对环形粘胶进行更换,艾柱燃烧时在顶部内腔小,底部内腔大的艾灸熏疗空间内形成循环的能量场,艾热蕴含其中,聚拢不外散,艾热的渗透力更加持久,均衡,柔和,艾柱的火点向下,艾热损失少,艾疗效果更好,同时结构小巧便于携带,且方便对其进行清洗和更换。洗和更换。洗和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向子科 张鹏飞 任国印 陈文丰 向东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亿艾(河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2
技术公布日:2022/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