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枕部术后减压垫枕

文档序号:30475309发布日期:2022-06-21 21:1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枕部术后减压垫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枕部术后减压垫枕。


背景技术:

2.因颅内病变须行枕下正中入路或行后颅窝去骨瓣减压术患者,为保护局部伤口避免受压,促进伤口愈合,在临床多采用后枕部垫环形气垫圈的方法, 暴露手术区,此法易导致患者头部周围形成环形压力性损伤;亦有使用“u”型枕,但此法固定效果差,“u”型枕易变形,减压效果不确切。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舒适、又可保证减压效果的垫枕,其取材方便,制造简单,可做普通枕头又可做减压用枕,操作简单,可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枕部术后减压垫枕。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枕部术后减压垫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由一体连接成型的枕体颈肩侧和枕体头侧组成,所述枕体颈肩侧向上凸起形成颈肩弧度,在所述枕体颈肩侧以及部分枕体头侧位置上设有一枕孔,使得枕体的后枕处悬空,减轻后枕处承受的压力,所述枕孔与一枕塞相配合,用于填塞或放空枕孔。
7.进一步的,所述枕孔的横截面为拱形,并且其拱形开口方向为枕体颈肩侧的外侧边。
8.进一步的,在所述枕孔的拱形开口两侧的枕体颈肩侧外侧边上分别连接有一段肩垫,其中一段肩垫上设有毛面,另一段肩垫上设有钩面,两段所述肩垫之间通过毛面与钩面配合连接、并且以配合连接的长度改变枕孔的大小,避免长期使用后枕孔处变形、变宽,影响减压效果。
9.进一步的,所述枕孔的纵向上为上大底小的结构,使得减压过程循序渐进,避免对真空边缘皮肤产生弧形压力性损伤。
10.进一步的,所述枕体的材料为记忆海绵枕。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枕垫可做普通枕头又可做减压用枕,去除受压处枕塞时,令患者后颈部、肩部的受压面积增加,后枕处承受压力明显减少,可有效预防后枕部压力性损伤。
13.2、本实用新型枕垫可根据患者头枕部情况调节空缺处大小,从而使患者头枕颈部与垫枕契合良好,避免长期使用后空缺处变形、变宽,影响减压效果。
14.3、本实用新型枕垫的枕孔上大底小,减压过程循序渐进,避免对真空边缘皮肤产生弧形压力性损伤。
15.4、本实用新型枕垫结构符合生理特性,头部的重力使后枕部的海绵受压变低,增加后颈部的依托力量,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说明:1、枕体,11、枕体颈肩侧,12、枕体头侧,3、枕塞,4、肩垫,5、肩垫毛面与钩面配合段。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9.参照图1所示,一种枕部术后减压垫枕,包括枕体1,所述枕体1由一体连接成型的枕体颈肩侧11和枕体头侧12组成,所述枕体颈肩侧11向上凸起形成颈肩弧度,在所述枕体颈肩侧11以及部分枕体头侧12位置上设有一枕孔2,使得枕体1的后枕处悬空,减轻后枕处承受的压力,所述枕孔2与一枕塞3相配合,用于填塞或放空枕孔2,填塞时,作为普通枕头,去掉枕塞3时,作为减压用枕,令患者后颈部、肩部的受压面积增加,后枕处承受压力明显减少,有效预防后枕部压力性损伤。
20.所述枕孔2的横截面为拱形,并且其拱形开口方向为枕体颈肩侧11的外侧边。
21.在所述枕孔2的拱形开口两侧的枕体颈肩侧11外侧边上分别连接有一段肩垫4,其中一段肩垫4上设有毛面,另一段肩垫4上设有钩面,两段所述肩垫4之间通过毛面与钩面配合连接、并且以配合连接的长度改变枕孔2的大小,避免长期使用后枕孔2处变形、变宽,影响减压效果,在使用时,可根据患者头枕部情况调节枕孔2大小,从而使患者头枕颈部与垫枕契合良好。
22.所述枕孔2的纵向上为上大底小的结构,拱顶直径12cm,拱底直径6cm,使得减压过程循序渐进,避免对真空边缘皮肤产生弧形压力性损伤。
23.所述枕体1的材料为记忆海绵枕,基底尺寸为40cm
×
25cm
×
7cm。
24.本实用新型用法及原理
25.患者使用时,将枕塞3稍微压缩一下嵌入枕孔2内,待其自动回弹,与枕孔2贴合良好,此时可做普通枕头使用。患者枕部术后,将枕塞3取出,使后枕处悬空,减轻后枕处承受的压力,以此起到预防后枕部受压,避免颅内压升高,改善局部血运,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使用非常简便。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枕部术后减压垫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体(1),所述枕体(1)由一体连接成型的枕体颈肩侧(11)和枕体头侧(12)组成,所述枕体颈肩侧(11)向上凸起形成颈肩弧度,在所述枕体颈肩侧(11)以及部分枕体头侧(12)位置上设有一枕孔(2),使得枕体(1)的后枕处悬空,减轻后枕处承受的压力,所述枕孔(2)与一枕塞(3)相配合,用于填塞或放空枕孔(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部术后减压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孔(2)的横截面为拱形,并且其拱形开口方向为枕体颈肩侧(11)的外侧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部术后减压垫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枕孔(2)的拱形开口两侧的枕体颈肩侧(11)外侧边上分别连接有一段肩垫(4),其中一段肩垫(4)上设有毛面,另一段肩垫(4)上设有钩面,两段所述肩垫(4)之间通过毛面与钩面配合连接、并且以配合连接的长度改变枕孔(2)的大小,避免长期使用后枕孔(2)处变形、变宽,影响减压效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枕部术后减压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孔(2)的纵向上为上大底小的结构,使得减压过程循序渐进,避免对真空边缘皮肤产生弧形压力性损伤。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枕部术后减压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1)的材料为记忆海绵枕。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枕部术后减压垫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由一体连接成型的枕体颈肩侧和枕体头侧组成,所述枕体颈肩侧向上凸起形成颈肩弧度,在所述枕体颈肩侧以及部分枕体头侧位置上设有一枕孔,使得枕体的后枕处悬空,减轻后枕处承受的压力,所述枕孔与一枕塞相配合,用于填塞或放空枕孔。本实用新型枕垫可做普通枕头又可做减压用枕,去除受压处枕塞时,令患者后颈部、肩部的受压面积增加,后枕处承受压力明显减少,可有效预防后枕部压力性损伤。可有效预防后枕部压力性损伤。可有效预防后枕部压力性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王灿 殷琼花 王玉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10
技术公布日:2022/6/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