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绷带使用后的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80065发布日期:2022-08-09 22:14阅读:47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绷带收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绷带使用后的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医用内会经常使用医用绷带,医用绷带使用久后需要进行更换,为了避免替换下来的医用绷带对周围造成污染,需要对医用绷带进行收集,目前,一般都是人工进行收卷医用绷带,需要人工不断用手将医用绷带缠绕在工具上,如此。时间一长,导致人工的手容易酸痛。
3.综上所述设计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对医用绷带进行缠绕,且减少手酸痛的医用绷带使用后的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一般都是人工进行收卷医用绷带,需要人工不断用手将医用绷带缠绕在工具上,如此。时间一长,导致人工的手容易酸痛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对医用绷带进行缠绕,且减少手酸痛的医用绷带使用后的收集装置。
6.(2)技术方案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医用绷带使用后的收集装置,包括有底座、外壳、电机、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传动组件、缠绕轮、第一把手、收集箱和第二把手,所述外壳外侧左右对称式固接有底座,外壳顶部固接有进布口,外壳外前侧面中部固接有电机,外壳前后两侧中部之间转动式穿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外壳前后两侧上部之间转动式穿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前侧与第一转动轴前侧之间连接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由两个皮带轮与一根平皮带组成,其中一个皮带轮固接于第二转动轴前侧,另一个皮带轮固接于第一转动轴前侧,平皮带绕在两个皮带轮之间,第一转动轴中部套有缠绕轮,缠绕轮外后侧面左右对称式的固接有第一把手,外壳后侧面下侧滑动式连接有收集箱,收集箱外后侧面中间固接有第二把手。
8.优选的,还包括有固定块、固定杆、第三把手和第四把手,所述缠绕轮外后侧面上部中间固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中部滑动式穿接有第四把手,第一转动轴后侧滑动式穿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与第四把手配合,固定杆后侧面下部固接有第三把手。
9.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固接有橡胶垫。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后侧固接有限位环。
11.优选的,所述收集箱的材质为不锈钢。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把手后侧固定套有海绵套。
13.(3)有益效果
14.1、纱布的一端打湿后从进布口进入至外壳内与缠绕轮沾连,启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通过固定杆带动固定块转动,固定块转动带动缠绕轮转动,缠绕轮转动对纱布进行收卷,同时,第一转动轴转动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第二转动轴转动,由于第二转动轴上固定套有限位环,使得第二转动轴不会与外壳脱离,在第二转动轴转动的作用下,能够更好的对纱布进行收卷,如此,能够代替人工对医用绷带进行缠绕,且减少手酸痛。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座,2-外壳,3-进布口,4-电机,5-第一转动轴,6-第二转动轴,7-传动组件,8-缠绕轮,9-第一把手,10-收集箱,11-第二把手,12-固定块,13-固定杆,14-第三把手,15-第四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0.实施例:一种医用绷带使用后的收集装置。
21.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有底座1、外壳2、电机4、第一转动轴5、第二转动轴6、传动组件7、缠绕轮8、第一把手9、收集箱10和第二把手11,外壳2外侧左右对称式固接有底座1,底座1底部固接有橡胶垫,外壳2顶部固接有进布口3,进布口3用于将纱布放置进去,外壳2外前侧面中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电机4,电机4用于代替人工缠绕的动作,外壳2前后两侧中部之间转动式穿接有第一转动轴5,第一转动轴5与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外壳2前后两侧上部之间转动式穿接有第二转动轴6,第二转动轴6后侧固接有限位环,第二转动轴6前侧与第一转动轴5前侧之间连接有传动组件7,传动组件7由两个皮带轮与一根平皮带组成,其中一个皮带轮固接于第二转动轴6前侧,另一个皮带轮固接于第一转动轴5前侧,平皮带绕在两个皮带轮之间,第一转动轴5中部套有缠绕轮8,缠绕轮8外后侧面左右对称式的固接有第一把手9,外壳2后侧面下侧滑动式连接有收集箱10,收集箱10的材质为不锈钢,收集箱10外后侧面中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二把手11,第二把手11后侧固定套有海绵套。
22.如图3所示,还包括有固定块12、固定杆13、第三把手14和第四把手15,缠绕轮8外后侧面上部中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中部滑动式穿接有第四把手15,第一转动轴5后侧滑动式穿接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与第四把手15配合,固定杆13后侧面下部固接有第三把手14。
23.首先操作人员将本装置放置在指定位置,为了增加底座1与地面的摩擦力,在底座1底部固接有橡胶垫,再将纱布的一端打湿后从进布口3进入至外壳2内与缠绕轮8沾连,启动电机4转动,电机4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轴5转动,第一转轴转动通过固定杆13带动固定块12转动,固定块12转动带动缠绕轮8转动,缠绕轮8转动对纱布进行收卷,同时,第一转动轴5转动通过传动组件7带动第二转动轴6转动,由于第二转动轴6上固定套有限位环,使得第二转动轴6不会与外壳2脱离,在第二转动轴6转动的作用下,能够更好的对纱布进行
收卷,且在对纱布进行收卷时,会将纱布含有的水分少量的挤出,在重力的作用下,水分向下掉落至收集箱10内,由于收集箱10的材质为不锈钢,使得收集箱10不易生锈,当纱布收卷完毕后,操作人员关闭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停止通过固定杆13带动固定块12转动,也就使得缠绕轮8停止转动不在对纱布进行收卷,操作人员向后拉动第四把手15与固定杆13脱离,也就使得第四把手15不在对固定杆13进行固定,再向下拉动第三把手14带动固定杆13向下移动与第一转动轴5脱离,固定杆13不在对缠绕轮8进行固定,操作人员再向后拉动第一把手9带动缠绕轮8向后移动与第一转动杆脱离,即可对纱布进行后续处理,操作人员再向前推动第一把手9将新的缠绕轮8套在第一转动杆上,操作人员向上移动第三把手14带动固定杆13向上移动复位,操作人员再向前复位第四把手15继续对固定杆13进行固定,操作人员向后拉动第二把手11带动收集箱10向后移动与外壳2脱离,由于第二把手11上固定套有海绵套,也就使得操作人员更舒服的握住,即可对收集箱10内的水分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将收集箱10放回至原位即可。
2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绷带使用后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1)、外壳(2)、电机(4)、第一转动轴(5)、第二转动轴(6)、传动组件(7)、缠绕轮(8)、第一把手(9)、收集箱(10)和第二把手(11),所述外壳(2)外侧左右对称式固接有底座(1),外壳(2)顶部固接有进布口(3),外壳(2)外前侧面中部固接有电机(4),外壳(2)前后两侧中部之间转动式穿接有第一转动轴(5),第一转动轴(5)与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外壳(2)前后两侧上部之间转动式穿接有第二转动轴(6),第二转动轴(6)前侧与第一转动轴(5)前侧之间连接有传动组件(7),传动组件(7)由两个皮带轮与一根平皮带组成,其中一个皮带轮固接于第二转动轴(6)前侧,另一个皮带轮固接于第一转动轴(5)前侧,平皮带绕在两个皮带轮之间,第一转动轴(5)中部套有缠绕轮(8),缠绕轮(8)外后侧面左右对称式的固接有第一把手(9),外壳(2)后侧面下侧滑动式连接有收集箱(10),收集箱(10)外后侧面中间固接有第二把手(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绷带使用后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块(12)、固定杆(13)、第三把手(14)和第四把手(15),所述缠绕轮(8)外后侧面上部中间固接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中部滑动式穿接有第四把手(15),第一转动轴(5)后侧滑动式穿接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与第四把手(15)配合,固定杆(13)后侧面下部固接有第三把手(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绷带使用后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固接有橡胶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绷带使用后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6)后侧固接有限位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用绷带使用后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10)的材质为不锈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医用绷带使用后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11)后侧固定套有海绵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绷带使用后的收集装置,包括有底座、外壳和电机,所述外壳外侧左右对称式固接有底座,外壳外前侧面中部固接有电机。本实用新型1、纱布的一端打湿后从进布口进入至外壳内与缠绕轮沾连,启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通过固定杆带动固定块转动,固定块转动带动缠绕轮转动,缠绕轮转动对纱布进行收卷,同时,第一转动轴转动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第二转动轴转动,由于第二转动轴上固定套有限位环,使得第二转动轴不会与外壳脱离,在第二转动轴转动的作用下,能够更好的对纱布进行收卷,如此,能够代替人工对医用绷带进行缠绕,且减少手酸痛。手酸痛。手酸痛。


技术研发人员:赖敏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晓光
技术研发日:2021.12.20
技术公布日:2022/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