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床床板、检查床和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65939发布日期:2023-08-09 05:30阅读:74来源:国知局
检查床床板、检查床和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检查床床板、检查床和磁共振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1、图1a和图1b示出了一个应用中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系统的剖面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该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包括:腔型磁体1、环绕在腔型磁体1内的梯度线圈2、位于梯度线圈2内的腔型射频发射体线圈3、用于放置病人并将病人推入磁孔内成像区域的检查床床板4,以及对病人进行扫描时用于接收射频信号的接收线圈,如头颈线圈5、体部接收线圈6、脊柱线圈7、膝盖线圈(图中未示出)等。其中,腔型磁体1提供沿磁体轴线方向的均匀的磁场b0,磁场b0一直存在;腔型射频发射体线圈3提供磁场b1,磁场b1的场强较b0小,且仅在工作时产生。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受激发后,产生偏转,而后以非辐射的方式回到基态;接收线圈通过感应,接收此过程中的信号。为了区别空间中各氢原子的位置,梯度线圈2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产生大小不同的梯度磁场,使空间中任何一点处的磁场大小都不相同,通过对接收线圈所接收的信号根据梯度磁场进行后期计算,得到相应位置的信号。

2、脊柱线圈用于对人体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骨,进行成像。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考虑到非常长的样本,脊柱线圈的覆盖范围通常设计为100cm~110cm。图2a至图2c示出了一个应用中脊柱线圈的实现方案的示意图。其中,图2a为主视图,图2b为左视透视图,图2c为俯视透视图。如图2a至图2c所示,该方案中,将完整的脊柱线圈71放在患者检查床的床板4上表面的凹槽内,即采用检查床内陷设计。当患者躺在脊柱线圈71上时,线圈位置固定在患者脊柱上,因此线圈尤其是信号接收元件必须足够长,以覆盖整个脊柱。然而,由于b0、b1场和梯度场范围有限,通常为在iso中心周围的一个球体区域,例如不超过50cm的球体区域,因此不可能同时对整个脊椎进行长达110cm的成像。为此,需要将待成像的脊柱部分沿着患者检查床床板4移动到成像球体中。如果感兴趣区域超出视野范围,且图像无法在一次扫描内完成,则必须计划并执行多次扫描,并逐步移动患者,最后,合并各扫描图像以覆盖所有感兴趣的脊柱部分。

3、另一种解决方案称为固定脊柱线圈,图3a至图3c示出了另一个应用中脊柱线圈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图3a为主视图,图3b为左视透视图,图3c为俯视透视图。如图3a至图3c所示,该固定脊柱线圈72静态地放置在床板4下方的体线圈3的支撑部分上。由于固定脊柱线圈72在成像场上始终处于静态最佳位置,因此可以选择将脊椎的任何部分送入iso中心周围和线圈上方,以便进行成像。换言之,固定脊柱线圈72的长度可以从脊柱尺寸(例如,长达110cm)缩短到视野大小范围(例如,约50cm)。

4、此外,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还在致力于寻找其他的脊柱线圈实现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检查床床板、检查床,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用以较好地实现磁共振成像。

2、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检查床床板,包括:床板本体,其具有第一长度的空腔,所述空腔沿所述床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封闭设置于所述床板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用于容纳一第二长度的非柔性线圈,且所述非柔性线圈能够在所述空腔内沿所述床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得需要利用所述非柔性线圈成像时,所述床板本体移动时所述非柔性线圈始终位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成像区域内;所述第二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度。

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柔性线圈在所述空腔内通过滑轨-滑槽结构、滑轨-滑块结构或导轨-滚轮结构沿所述床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移动。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柔性线圈的侧方具有一个滑动把手;所述床板本体进一步具有把手槽,所述把手槽位于所述床板本体的侧部,并与所述空腔连通,用于供所述滑动把手通过。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包括:弹性元件,其被构造为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空腔的位于检查床床板尾端的一端,另一端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空腔内的所述非柔性线圈的一端;所述床板本体进一步具有限位杆槽,所述限位杆槽位于所述床板本体的底部,并与所述空腔连通,用于供下方的一限位杆通过;所述限位杆固定安装在射频发射体线圈的位于检查床床板下方的支撑部分上,在所述床板本体移动时,所述限位杆沿所述限位杆槽相对滑动,并对与所述限位杆接触的非柔性线圈进行限位。

6、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又一种检查床床板,包括:床板本体,所述床板本体背面沿长度方向安装有第一长度的滑轨,用于安装一第二长度的非柔性线圈,且所述非柔性线圈能够沿所述滑轨移动,以使得在需要利用所述非柔性线圈成像时,所述床板本体移动时所述非柔性线圈始终位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成像区域内;所述第二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度。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柔性线圈在所述滑轨上通过滑槽、滑块或滚轮与所述滑轨相配合实现沿所述滑轨的移动。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柔性线圈的侧方具有一个滑动把手。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包括:弹性元件,其被构造为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检查床床板的尾端,另一端固定连接安装在所述滑轨上的所述非柔性线圈的一端;在所述床板本体移动时,所述非柔性线圈由一限位杆进行限位;所述限位杆固定安装在射频发射体线圈的位于检查床床板下方的支撑部分上。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柔性线圈为脊柱线圈。

11、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检查床,包括:如上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检查床床板。

12、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非柔性线圈,用于对一身体部分进行成像,并且设置在一检查床的床板本体的内部或背面,且能够沿所述床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得在对所述身体部位成像时,所述床板本体移动时所述非柔性线圈始终位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成像区域内。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身体部位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非柔性线圈为脊柱线圈。

14、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如上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检查床床板或如上所述的检查床;和如上所述的非柔性线圈。

15、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非柔性线圈可设置在床板内部或背面,并且由于脊柱线圈可沿床板长度方向滑动,因此该非柔性线圈相较传统可拆卸脊柱线圈来说,尺寸可以减小,因此降低了成本。并且,由于无需拔下插头,因此连接器的可靠性也将得到提高。与固定脊柱线圈相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非柔性线圈是直接安装在床板内部或背面,因此该非柔性线圈与患者脊柱之间的距离相较固定脊柱线圈来说可以减小,从而可提高信噪比。并且由于非柔性线圈是安装在床板上的,因此不会存在移动患者使之远离接收线圈从而减损信号强度的情况。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非柔性线圈实现方案可以较好地实现对脊柱等部位的成像。



技术特征:

1.检查床床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床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柔性线圈在所述空腔内通过滑轨-滑槽结构、滑轨-滑块结构或导轨-滚轮结构沿所述床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床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柔性线圈的侧方具有滑动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床床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5.检查床床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查床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柔性线圈在所述滑轨上通过滑槽、滑块或滚轮与所述滑轨相配合实现沿所述滑轨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查床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柔性线圈的侧方具有一个滑动把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查床床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床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柔性线圈为脊柱线圈。

10.检查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查床床板。

11.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检查床床板、检查床和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检查床床板包括床板本体,其具有第一长度的空腔,所述空腔沿所述床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封闭设置于所述床板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用于容纳一第二长度的非柔性线圈,且所述非柔性线圈能够在所述空腔内沿所述床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得在需要利用所述非柔性线圈成像时,所述床板本体移动时所述非柔性线圈始终位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成像区域内;所述第二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长度。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能够较好地实现磁共振测量。

技术研发人员:何超明,王俊,郑冬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