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结核病的外敷中药复方组合物

文档序号:30455963发布日期:2022-06-18 03:1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中药配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结核病的外敷中药复方组合物。


背景技术:

2.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结核病人往往会出现多汗、夜间盗汗、久咳咯血等症状;中医认为,肺结核病属于虚症,为肺虚和肾虚的综合表现,多汗、盗汗多为气虚所致;进一步发展,毒火炼液为痰,热毒与痰胶结,出现潮热盗汗,咳痰带血,心烦少眠,颧红口干,日见消瘦;由于肺气损伤导致脾气也损,脾虚生痰,痰与毒热胶结又加重肺的损伤;
3.中医治疗结核病主要通过止咳化痰、清热解毒、免疫调节等方法入手;目前大多数中药配方都是以口服为主,有些疗效不确切,稍有疗效的副作用较大,尤其对小儿药物副作用可能导致其身体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结核病的外敷中药复方组合物,通过在手足心反射图的肺与支气管反射区使用本发明的配方经处理成外敷剂后进行外敷,经临床实践,本发明提供的配方疗效确切;
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小儿结核病的外敷中药复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成分:丁香10g-20g、木香10g-20g、胡椒10g-20g、桃仁10g-20g、栀子10g-20g;
6.优选的,所述丁香10g、木香10g、胡椒10g、桃仁10g、栀子10g;
7.优选的,所述中药复方组合物制成外敷剂;
8.优选的,所述外敷剂的制备方法为:
9.s1:取适量丁香、木香、胡椒、桃仁、栀子利用粉碎机粉碎至150-200目,混合均匀;
10.s2:取生姜加水,生姜和水的比例为1:15文火熬制成姜汁液;
11.s3:将s1中制得的药物混合粉末与s2制得的姜汁液混合成糊剂。
1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结核病的外敷中药复方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3.s1:用无菌水将待敷部位清洗干净,将制备得到的糊剂药物均匀的涂布于待敷部位;
14.s2:用消毒纱布块包覆住敷药部位,胶布固定;
15.优选的,所述敷药部位为手掌拇指桡侧至食指尺侧之间及足底大指内侧至二指外侧之间;男性敷左手及左脚,女性敷右手及右脚。
16.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各原料的药理药性如下:
17.丁香:性温,味辛;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18.木香:性温,味辛、苦;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胸肋、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19.胡椒:性热,味辛;归大肠、胃经;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的功效;用治胃寒呕吐、腹痛泻泄、食欲不振、癫痫痰多;
20.桃仁:性平,味苦、甘;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痰、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痛经、经闭、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21.栀子:性寒,味苦;归心、肝、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热病心烦、花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杰肿痛、火毒疮疡、扭伤;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结核病的外敷中药复方组合物,其用药方法为外用,尤其针对小儿减少药物内服产生的副作用;该方具有抗菌、杀虫、抗疟、止咳化痰作用;其服药部位与小儿结核的主要发生途径和感染部位相吻合;经临床实践有效,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清楚、完整的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效果,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4.实施例1
25.s1:取丁香10g、木香10g、胡椒10g、桃仁10g、栀子10g粉碎至200目,混合均匀;
26.s2:生姜与水按照1:15的比例熬制成姜汁液;
27.s3:将s1制得的药物粉末与姜汁液混合成糊剂;
28.s4:将待敷药部位用无菌水清洗干净,均匀涂覆上糊剂药物;
29.s5:用消毒纱布覆盖涂覆药物部位,再用胶布固定。
30.实施例2
31.吴某,男,2岁,诊断:小儿结核,病程:5月,症状:低热、盗汗、消瘦、乏力、厌食。开始使用本发明药物,丁香10g、木香10g、胡椒10g、桃仁10g、栀子10g。随着药物使用1周时,低热、盗汗、乏力、厌食等症状改善;治疗2周后低热、盗汗、乏力、厌食基本消失,体重增长0.8kg。
32.实施例3
33.朱某,女,半岁,诊断:小儿结核,病程:8月,症状:低热、盗汗、咳嗽、咯痰、消瘦、厌食。开始使用本发明药物,丁香10g、木香10g、胡椒10g、桃仁10g、栀子10g。随着药物使用10天时,低热、盗汗、咳嗽、咯痰、厌食等症状改善;治疗3周后低热、盗汗、咳嗽、咯痰、厌食基本消失,体重增长0.6kg。
34.实施例4
35.龙某,女,3岁半,诊断:小儿结核,病程:11月,症状:低热、咳嗽、咯痰、淋巴结肿大、消瘦、厌食。开始使用本发明药物,丁香10g、木香10g、胡椒10g、桃仁10g、栀子10g。随着药物使用1周时,低热、咳嗽、咯痰、消瘦等症状改善;治疗2周后低热、咳嗽、咯痰、淋巴结肿大、厌食基本消失,体重增长1kg。
36.实施例5
37.罗某,男,6岁,诊断:小儿结核,病程:2年,症状:低热、盗汗、消瘦、乏力、厌食、x线片有结核显影。开始使用本发明药物,丁香10g、木香10g、胡椒10g、桃仁10g、栀子10g。随着
药物使用2周时,低热、盗汗、乏力、厌食等症状改善;治疗3周后低热、盗汗、乏力、厌食基本消失,x线片有结核显影改善,体重增长3kg。
38.实施例6
39.艾某,男,10岁,诊断:小儿结核,病程:1年半,症状:低热、盗汗、咳嗽、咯痰、痰中带血、消瘦、厌食。开始使用本发明药物,丁香10g、木香10g、胡椒10g、桃仁10g、栀子10g。随着药物使用2周时,低热、盗汗、咳嗽、咯痰、痰中带血等症状改善;治疗3周低热、盗汗、咳嗽、咯痰、痰中带血、厌食基本消失,体重增长3.5kg。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小儿结核病的外敷中药复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成分:丁香10g-20g、木香10g-20g、胡椒10g-20g、桃仁10g-20g、栀子10g-2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小儿结核病的外敷中药复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香10g、木香10g、胡椒10g、桃仁10g、栀子10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小儿结核病的外敷中药复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复方组合物制成外敷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小儿结核病的外敷中药复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敷剂的制备方法为:s1:取适量丁香、木香、胡椒、桃仁、栀子利用粉碎机粉碎至150-200目,混合均匀;s2:取生姜加水,生姜和水的比例为1:15文火熬制成姜汁液;s3:将s1中制得的药物混合粉末与s2制得的姜汁液混合成糊剂。5.一种治疗小儿结核病的外敷中药复方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用无菌水将待敷部位清洗干净,将制备得到的糊剂药物均匀的涂布于待敷部位;s2:用消毒纱布块包覆住敷药部位,胶布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治疗小儿结核病的外敷中药复方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敷药部位为手掌拇指桡侧至食指尺侧之间及足底大指内侧至二指外侧之间;男性敷左手及左脚,女性敷右手及右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结核病的外敷中药复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成分:丁香、木香、胡椒、桃仁、栀子;其用药方法为外用,尤其针对小儿减少药物内服产生的副作用;该方具有抗菌、杀虫、抗疟、止咳化痰作用;其服药部位与小儿结核的主要发生途径和感染部位相吻合;经临床实践有效,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艾健 王春林 徐莹 彭强 邱智兴 向勇 田启东 龙毅 段志斌 卢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2.17
技术公布日:2022/6/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