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5612发布日期:2022-11-30 10:1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2.脑血管造影检查是将含碘造影剂通过导管注入到血管内,使脑血管显影,通过dsa机快速连续摄片和相片处理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以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方法,脑血管造影既可以显示血管本身的形态改变,如扩张、畸形、痉挛、狭窄、血管闭塞、出血等,又可根据血管位置的变化,确定有无占位。目前通常采用股动脉或桡动脉插管法做全脑血管造影。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520230005.3,公开日期为2015年09月09日,名称为《经右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导管》的实用新型专利,它包括导管头端、导管远段、反折部、导管体部、尾端接头,导管头端为渐细结构,导管远段为平直段,长度约为5厘米-10厘米,连接部为弧形直径较小的360
°
反弧形,导管体部远段设置约120
°
的弧形弯曲,尾端接头与通用三通接头适配。本实用新型导管头端为渐细结构,减少了对血管壁的刺激和损伤,降低了医源性脑栓塞的风险;导管头端成角向内侧弯曲且较短,满足了超选择插管的灵活性,提高了导管呈袢后的操控性能;反折部为弧形直径较小的360
°
反弧形,使得经右桡动脉途径时,导管在主动脉弓内呈袢更加容易,降低了导管的成形难度;反折部管壁内镶嵌微钢丝,使得经桡动脉途径扭控已经呈袢的导管时,力矩扭转更加便捷,防止导管变形或缠绕;导管最外层为超滑涂层处理,降低了与血管内壁的摩擦系数,进一步减少了医源性脑栓塞的风险;改变了手术顺序,从以往最难选择性插管的左椎动脉开始造影,通过不断后撤导管,导管头端自行弹跳,完成其他各血管造影,大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4.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不足之处在于,相较其它的动脉血管,脑血管明显更为弯曲且更为纤细,导丝和导管在脑血管内速度过快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若脑血管内具有斑块,导丝速度过快会碰到斑块掉落进而导致脑血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包括鞘管以及穿设于鞘管中的导丝,还包括可拆卸调节机构,其包括能够拆卸的连接于鞘管近端的管体,所述管体上设置有供导丝穿过的管体通道,所述管体包弹性变形段,所述管体上套接有挤压筒体,所述挤压筒体的往复运动挤压所述弹性变形段变形以调节所述导丝的通过阻力。
8.上述的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所述挤压筒体的内壁为径向尺寸相同的构造,所述弹性变形段的外壁为径向尺寸从近端到远端逐渐增加的构造。
9.上述的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所述挤压筒体上设置有径向延伸环,所述径向延伸环的延伸方向为向挤压筒体的内侧延伸。
10.上述的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所述挤压筒体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凹槽,所述管体上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与多个所述凹槽一一对应滑动设置。
11.上述的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在所述挤压筒体的轴向行程上,所述凸起部会依次经过各所述凹槽。
12.上述的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所述凹槽在所述挤压筒体沿轴向设置有四个。
13.上述的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所述弹性变形段为能够弹性变形的软制弹性材料。
14.上述的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所述可拆卸调节机构上设置有连接机构。
15.上述的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套接于管体上的连接筒体,所述连接筒体两侧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通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鞘管上设置有环形连接卡槽,所述环形凸起和所述环形连接卡槽一一对应。
16.上述的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所述环形凸起为弹性材料,所述环形槽为硬质材料。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提供一个可拆卸调节机构连接到鞘管上,通过可拆卸调节机构上的挤压筒体往复运动挤压弹性变形段,此时弹性变形段会向中间变形使得管体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小,导丝通过可拆卸调节机构后进入鞘管,通过可拆卸调节机构时,可挤压弹性变形段来调节管体的内部通道以调节导丝通过时的运动阻力从而提供一个稳定的运动阻力,提供给医生一个良好的手感,防止导丝进入速度过快。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的挤压筒体结构;
22.图4为另一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鞘管;2、弹性变形段;3、挤压筒体;4、管体通道;5、导丝;6、连接机构;7、弹性密封部;8、环形凸起;9、管体;10、径向延伸环;11、凹槽;12、凸起部;13、环形卡接槽;14、连接筒体;15、调节盖;16、内筒体;17、外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6.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权力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远离医生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27.参照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包括鞘管1以及穿设于
鞘管1中的导丝5,还包括可拆卸调节机构,其包括能够拆卸的连接于鞘管1近端的管体,所述管体上设置有供导丝5穿过的管体通道4,所述管体包括弹性变形段2,所述管体上套接有挤压筒体3,所述挤压筒体3的往复运动挤压所述弹性变形段2变形以调节所述导丝5的通过阻力。
28.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鞘管1的远端(也即进入人体的一端)用于置入动脉中,鞘管1的内部形成有导丝5进入动脉血管的内部通道,鞘管1的近端(也即远离病人的一端)设置有可拆卸调节机构,可拆卸调节机构为可装载在鞘管1上也可从鞘管1上拆卸下来,可拆卸调节机构上设置有连接机构6,管体通过连接机构6连接所述鞘管1,且连接机构6连接鞘管1后也可拆卸下,可拆卸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导丝5以及导管进给阻力,可拆卸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鞘管1近端的管体9,所述管体9上设置有供导丝5穿过的管体通道4,当管体9连接到鞘管1上时,该管体通道与鞘管1的内部通道连通,管体9包括弹性变形段2,弹性变形段2为软制弹性材料,其能够弹性变形,能通过挤压软制弹性材料改变弹性变形段2内侧的管体通道4的径向尺寸的大小,显然的,管体通道4径向尺寸的不同会给导丝5以不同的通过阻力,如此挤压弹性变形段2能够调节导丝5通过管体通道4时的阻力,又管体9连接于鞘管1的近端,如此可调节导丝5通过鞘管1进入动脉血管时的运动速度,所述管体9上套接有挤压筒体3,所述挤压筒体3外套于所述管体9上,也即挤压筒体3可以在管体9上进行轴向移动,挤压筒体3上设置有径向延伸环10,径向延伸环10的延伸方向为向挤压筒体3的内侧延伸,径向延伸环10中间位置内套有所述管体9,挤压筒体10轴向活动连接于管体9上,也即挤压筒体3能轴向往复运动在管体的外壁上,如此设置挤压筒体3套接于管体9的效果为,可手动拉动挤压筒体3轴向移动,挤压筒体3在轴向移动的同时,挤压筒体3上的径向延伸环10轴向移动挤压弹性变形段2,弹性变形段2被挤压后向内侧变形,以此达到挤压管体通道4使得管体通道4径向尺寸逐渐变小,此时导丝5通过管体通道4时的阻力发生变化,如此可达到调节阻力的作用。
29.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挤压筒体3的轴向移动能够带来弹性变形段2的径向尺寸的变化,弹性变形段2的外壁为径向尺寸逐渐增加(从近端到远端)的构造,如锥台形,此时挤压筒体3移动时径向延伸环10逐渐挤压弹性变形段2的不同部分以实现对其内部通道的径向尺寸的调节。
30.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管体通过连接机构6连接所述鞘管1,该连接机构可以是螺接、卡接以及插接等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以上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不赘述。
3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脑血管造影导管装置,挤压筒体3往复运动挤压弹性变形段2,此时弹性变形段2会向中间变形使得管体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小,导丝5通过可拆卸调节机构后进入鞘管1,通过可拆卸调节机构时,可挤压弹性变形段2来调节管体的内部通道以调节导丝5通过时的运动阻力。
32.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管体9上沿着轴向设置有多个凸起部12,优选的,凸起部12为环形凸起部且材料为软质弹性材料,所述挤压筒体3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凹槽11,优选的,设置有四个凹槽11且为环形凹槽11,优选的,各个凹槽11间距相等,多个所述凸起部12与多个所述凹槽11一一对应设置,凹槽11和凸起部12均具有弹性,凸起部12为环形凸起部12和凹槽11为环形凹槽11的有益效果为当施加拉力时凸起部12能够脱离对应的凹槽11,且凸起部12在完全进入凹槽11时会有明显的卡顿感,使得操作人
员具有明显的手感。在挤压筒体3的轴向滑动行程上,管体9上的凸起部12会依次经过挤压筒体3上的各所述凹槽11,凸起部12经过凹槽11时,会有明显的卡顿感,使得操作人员得知经过此凹槽11,显然的,管体9上的凸起部12会先经过挤压筒体3上离远端近的凹槽11,凸起部12在不同的凹槽11内对应的挤压筒体3对弹性变形段2的挤压程度不同,也即管体通道4的径向尺寸不同,凸起部12在经过离远端近的凹槽11时管体通道4径向尺寸大于凸起部12在经过离近端近的凹槽11时管体通道4径向尺寸。设置凸起部12经过各个凹槽11的目的在于,通过拉动挤压筒体3使其停留在不同的凹槽11时,管体通道4的径向尺寸也不同,不同的导管和导丝5的径向尺寸也不同,如此不同尺寸的导丝5对应的管体通道4也可不同。如此布置具有两个好处,其一,凸起部12与凹槽11的配合限定了挤压筒体的位置,如此不会在医生抽拉导丝时挤压筒体3自行滑动导致阻力发生变化,其二,由于每个鞘管1配合的导管和导丝5的尺寸事先已知,如此可以基于该实际需求事先确定凸起部12与凹槽11的位置以给与对应的合适阻力,如最远端的凹槽11适配导管,最近端的凹槽11适配导丝,如此主动的为导管和导丝5事先设定了阻力档位,操作人员在使用不同导丝5和导管时可根据经过凹槽11的数目去选择适合自己手感的管体通道4,更优选的,而挤压筒体3拉到最近端的凹槽11为闭合可拆卸调节机构的管体通道4,此时可以防止血液通过鞘管1逆流。
33.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管体9通过连接机构6连接所述鞘管1,且连接机构6连接鞘管1后也可拆卸下,导丝5和导管通过可拆卸调节机构进入鞘管1,连接机构6包括设置于管体9近端上的连接筒体14,连接筒体14的内壁上有环形凸起8,鞘管1的远端上设置有环形连接卡槽13,所述环形凸起8和所述环形连接卡槽13对应卡接,环形凸起8为软质材料,环形连接卡槽13为硬质材料,可通过手动将连接筒体14外套到鞘管1的远端上并且使得环形凸起8卡入环形连接卡槽13内,此时环形凸起8会卡在环形连接卡槽13内,如此连接可拆卸调节机构和鞘管1,且由于插接加上弹性连接可以实现动密封,需拆卸可拆卸调节机构时,可手动拉动所述管体9使得环形凸起8脱离环形连接卡槽13,环形凸起8为软质材料其卡在环形连接卡槽13内时可通过力的作用将其拉出,如此通过环形凸起8进入鞘管1上的环形连接卡槽13来达到连接可拆卸调节机构和鞘管1,通过环形凸起8脱离鞘管1上的环形连接卡槽13来达到分离可拆卸调节机构和鞘管。
34.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连接筒体14的远端内侧为弹性密封部7,当连接筒体14套接到鞘管上时,弹性密封部7紧密的变形套接到鞘管1的外壁面上,如此实现二次密封。
35.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挤压筒体3套接于管体上,挤压筒体3包括相套接的内筒体16和外筒体17,外筒体17的一端上设置有径向延伸环10,径向延伸环10的延伸方向为向挤压筒体3的内侧延伸,径向延伸环10贴合在内筒体16的一端,径向延伸环10中间位置内套有所述管体9,外筒体17外套于所述内筒体16的远端,又因为挤压筒体3套接于管体9,此时内筒体16会带动外筒体17同步轴向移动,如此设置外筒体17套接于内筒体16的效果为,内筒体16可带动外筒体17移动,外筒体17移动时不会带动内筒体16移动,外筒体17能够沿着管体9的轴向移动而不能够在管体9上转动,配置相应的转动限位机构即可,如外筒体17的内壁上设置有轴向凸起,而内筒体16上设置有与所述轴向凸起配合的轴向槽,轴向凸起滑动连接于所述轴向槽中,如此即可实现对外筒体17的转动的限位,迫使其只能轴向移动,所述内筒体16的上方(离管体9的近端近的一端)螺接有调节盖15,调节盖15
转动连接在管体9上,即调节盖15仅能在管体9上转动而无法轴向移动,由于调节盖15与内筒体16的近端相螺接,操作人员转动调节盖15时,螺纹转动时能产生轴向驱动力,如此调节盖15转动时即可驱动内筒体16和外筒体17整体进行轴向移动,此为公知常识,不赘述,也即转动调节盖15可驱动内筒体16沿着轴向移动,内筒体16轴向移动又带动外筒体17轴向移动,外筒体17轴向移动过程中外筒体17上的径向延伸环10会挤压弹性变形段2,受到挤压力后的弹性变形段2向中间变形,如此可调节管体通道4的径向尺寸的大小。
36.对应的,内筒体16上沿着轴向设置有多个凸起部12,外筒体17上内壁上设置多个凹槽11,凸起部12和凹槽11材料均为软质弹性材料,多个所述凸起部12与多个所述凹槽11一一对应设置,在外筒体17的轴向滑动行程上,内筒体16上的凸起部12会依次经过外筒体17上的各所述凹槽11,凸起部12经过凹槽11时,会有明显的卡顿感,使得操作人员得知经过此凹槽11,设置凸起部12经过各个凹槽11的目的在于,通过手动拉动挤压筒体3使得凸起部12停留在不同的凹槽11时,管体通道4的径向尺寸也不同,不同的导管和导丝5的径向尺寸也不同,如此不同尺寸的导丝5对应的管体通道4也可不同,如此可对管体通道4进行粗调节,操作人员在穿插导丝或者导管两相邻的凹槽11所对应的手感都为不恰当时,此时可手动转动调节盖15调节为合适的手感,调节盖15转动时挤压挤压筒体3使得挤压筒体3上的径向延伸环10挤压弹性变形段2来调节管体通道4的径向尺寸,如此对管体通道4进行精细调节。此时,通过拉动外筒体17实现对弹性变形段2变形的粗调,而通过调节盖15实现对弹性变形段2变形的精调。
37.本发明提供的最优选实施例中,径向延伸环10的内壁和弹性变形段2的外壁均为径向尺寸沿着轴向(从远端到近端)逐渐变小的构造,但是径向延伸环10内壁和弹性变形段2的外壁均不是圆锥而是椭圆锥,也即径向延伸环10的内壁为椭圆锥台孔,弹性变形段2的外壁为椭圆锥台,但是弹性变形段2的内部为圆筒孔,如此使得弹性变形段2的壁厚厚薄不匀,位于椭圆长轴的部分较厚,而位于椭圆短轴的部分较薄,同步的,径向延伸环10周向贴合椭圆锥台短轴的相对两侧,如此带来了三个好处,其一,省去了转动限位机构,椭圆锥台的配合使得挤压筒体3无法转动,只能轴向移动,被动式的省掉了转动限位机构,其二,限定了弹性变形段2的变形方向,如此使得椭圆锥台位于短轴两侧的两个侧壁会被挤压相互靠拢,能够预测变形方向的变形更易控制,其三,径向延伸环10复位时弹性变形段2恢复原形的过程也更为方便。
38.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