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文档序号:34301740发布日期:2023-05-31 16:5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1、人体的肺位于胸腔内,肺与胸腔内壁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称之为胸膜腔,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含有起润滑作用的少量积液,以减少呼吸时肺壁与胸腔内壁之间的摩擦。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如肺部疾病、胸腔手术等,导致胸膜腔内出现气体或者液体,气体或液体占据胸膜腔,导致肺扩张程度受限,因而患者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

2、为排出胸膜腔内多余的气体或液体,通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法,即将引流管的一端插入胸膜腔,其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患者呼吸时,通过内外压力差,利用肺部扩张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挤压排放出来,使肺恢复功能。

3、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时,要始终确保引流瓶内的引流管出口浸没于液面以下,避免空气经过引流管反流至胸膜腔内。但是引流管出口浸没于液面下位置太深也不行,若浸没位置太深,导致引流管出口处液柱压力太高,从而导致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流不出来。利用单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积液时,随着积液不断排出至引流瓶内,引流瓶内的液位逐渐上升,会导致引流管出口处浸没位置逐渐加深,引流管出口处液柱压力逐渐增大,可能出现胸膜腔内积液无法继续排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该装置可维持引流管底部出口浸没深度,避免引流管底部出口浸没深度随引流瓶内液位上升而加深,以维持引流管底部出口处液柱压力,确保胸膜腔积液引流效果。

2、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顶部开口设置,瓶体顶部开口处设置有盖板,盖板与瓶体可装拆式连接;盖板上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底端贯穿盖板并延伸至瓶体内顶部;进液管的底端连接有软管;

3、瓶体的内部装填有水封液,水封液的液面上设置有浮体,软管的下部与浮体相连,且软管的底端出口浸没于液面以下;

4、盖板上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的底端贯穿盖板并延伸至瓶体内顶部。

5、进一步的,所述瓶体与盖板的接触界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瓶体与盖板之间通过密封垫圈形成密封。

6、进一步的,所述瓶体的顶部外侧壁设置有一圈连接板,盖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多个锁紧机构相连。

7、进一步的,所述瓶体的内部设置有两块隔板,两块隔板沿左右方向对称设置,且将瓶体的内部沿左右方向分隔为三个腔室,两块隔板之间的腔室为内腔室,另外两个腔室为外腔室,每个外腔室的顶部均与内腔室连通,水封液装填在内腔室内。

8、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筒体,第一筒体与进液管同轴,第一筒体呈漏斗状,其底端直径小于顶端直径,排气管位于第一筒体的内侧。

9、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的顶端连接有螺旋气管。

10、进一步的,所述浮体呈圆柱状,浮体的下部外侧壁设置有环形滑道,环形滑道上滑动设置有管箍,管箍可在环形滑道上滑动;管箍用于夹持软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利用该装置进行患者胸膜腔积液闭式引流时,在瓶体的内部装入一定深度的生理盐水,初始状态下,浮体漂浮于瓶体内生理盐水液面上,软管的下部与浮体相连,在软管和浮体的重力作用下,软管的底端浸没在液面以下,且软管底端出水口位于液面以下3~4cm为宜;引流管的一端插入胸膜腔,其另一端与进液管的顶端相连;患者呼吸时,通过内外压力差,利用肺部扩张挤压胸膜腔内的积液,使积液随引流管排放出来,随着胸膜腔积液不断排出至瓶体内,瓶体内液面逐渐上升,液面上漂浮的浮体随液面上升,与浮体相连的软管随浮体上升,软管底端出口也随浮体上升,能维持软管底端出口的浸没深度,能避免液位上升导致软管底端出口浸没深度加深,避免软管底端出口处液柱压力随液位上升而增大,避免因软管底端出口处液柱压力过大导致胸膜腔内的积液流不出来,能确保胸膜腔积液引流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顶部开口设置,瓶体(1)顶部开口处设置有盖板(2),盖板(2)与瓶体(1)可装拆式连接;盖板(2)上设置有进液管(4),进液管(4)的底端贯穿盖板(2)并延伸至瓶体(1)内顶部;进液管(4)的底端连接有软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与盖板(2)的接触界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17),瓶体(1)与盖板(2)之间通过密封垫圈(17)形成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顶部外侧壁设置有一圈连接板(19),盖板(2)与连接板(19)之间通过多个锁紧机构(6)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内部设置有两块隔板(8),两块隔板(8)沿左右方向对称设置,且将瓶体(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分隔为三个腔室,两块隔板(8)之间的腔室为内腔室(9),另外两个腔室为外腔室(10),每个外腔室(10)的顶部均与内腔室(9)连通,水封液装填在内腔室(9)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的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筒体(12),第一筒体(12)与进液管(4)同轴,第一筒体(12)呈漏斗状,其底端直径小于顶端直径,排气管(3)位于第一筒体(12)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3)的顶端连接有螺旋气管(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4)呈圆柱状,浮体(14)的下部外侧壁设置有环形滑道(15),环形滑道(15)上滑动设置有管箍(16),管箍(16)可在环形滑道(15)上滑动;管箍(16)用于夹持软管(13)。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技术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顶部开口设置,瓶体顶部开口处设置有盖板,盖板与瓶体可装拆式连接;盖板上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底端连接有软管;瓶体的内部装填有水封液,水封液的液面上设置有浮体,软管的下部与浮体相连,且软管的底端出口浸没于液面以下;盖板上设置有排气管。该装置利用浮体支撑软管底部,能维持软管底端出口的浸没深度,能避免液位上升导致软管底端出口浸没深度加深,避免软管底端出口处液柱压力随液位上升而增大,避免因软管底端出口处液柱压力过大导致胸膜腔内的积液流不出来,能确保胸膜腔积液引流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代江涛,汪泉,习林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