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诊脉方法、装置和电子手环与流程

文档序号:33817482发布日期:2023-04-19 17:4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诊脉方法、装置和电子手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医辅助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诊脉方法、装置和电子手环。


背景技术:

1、脉诊:中医学名词,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2、脉象:古代文献所记的常用脉象约二十多种,如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儒、芤、缓、弱、结、代、促、紧、弦、洪、细、微等等。

3、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中医脉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准确掌握和运用有着相当的难度,素有“心中易了,指下难明”之说。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中医脉诊的客观性,早日摆脱标准不统一、不易推广和学习的状况,已成为了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问题。所以运用现代各种测试技术和方法,将手指感知的各种脉象描记下来进行分析是脉诊研究的一大的方面。

4、传统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的脉搏,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切脉时常运用三种指力,

5、1、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名为“举”;

6、2、中等度用力,触按至肌肉为中取,名为“寻”;

7、3、重用力触按至筋骨为沉取,名为“按”。

8、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中医学、西医学、数理、生物、工程学等多学科学者,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研制出多种性能各异的脉诊仪(脉象仪),有mx-3c型、mx-811型、zm-iii型、mxy-1型、bys-14型四导脉象仪、mtya型脉图仪、ygj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整合脉诊仪功能)等。其区别主要在于传感器及脉象识别技术,有多种固态和液态的传感器,如铍青铜悬臂梁式传感器、液态汞式传感器、硅杯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式传感器等。其中压力传感器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经常使用的探测手段,同时也是最符合中医师诊脉习惯的重要脉诊方式。中医师用手指进行“举按寻”等活动,一方面探测患者的脉搏,一方面也是使用医生手指外加力量迫使患者寸口桡动脉进行强迫运动,通过改变桡动脉的运动,探测运动中的桡动脉的变化,获取更多的信息。使用压力传感器正是模拟这一行为,对获取的压力脉图进行研究,根据脉波与所加压力变化做出曲线,得出最合适的取法压力。通过判断在不同压力下的脉图,可以得出脉象的部分属性,所以压力传感器是中医脉诊客观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大量的实验研究提示,用压力脉波作为研究手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脉象的丰富信息,所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配合多种脉象波形分析技术,通过多信息、多角度度来进行脉诊研究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提供一种可以现场采集脉象数据,后台分析脉象结果的智能诊脉方法、装置和电子手环。

2、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智能诊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配置一电子手环,当用户佩带电子手环后,选择左右手诊脉模式;

5、收集并记录当前手腕的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象数据;

6、将所述脉象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

7、云端服务器结合用户信息对所述脉象数据进行分析;

8、分析完成后,向所述电子手环输出脉诊结果。

9、上述方法中,所述收集并记录当前手腕的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象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10、所述电子手环对气囊加压,按照举、寻、按三种压力值,对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象数据进行记录。

11、上述方法中,所述电子手环对气囊加压,按照举、寻、按三种压力值,对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象数据进行记录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12、所述电子手环具有三个脉诊气囊,每个脉诊气囊对应一个薄膜压力传感器,每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分别对应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中的一个,并分别收集该穴位的脉象数据。

13、上述方法中,三个所述脉诊气囊可以分别调节压力值,以达到同时或单独对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诊。

14、上述方法中,所述将脉象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的步骤具体包括:

15、在所述电子手环内设置wifi或5g模块,采用wifi信号或5g移动信号与所述云端服务器连接并上传脉象数据。

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诊脉装置,包括电子手环和云端服务器,所述电子手环适于用户佩带后选择左右手诊脉模式,收集并记录当前手腕的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象数据,并将所述脉象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结合用户信息对所述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完成后,向所述电子手环输出脉诊结果。

17、上述装置中,所述电子手环具有三个脉诊气囊,每个脉诊气囊对应一个薄膜压力传感器,每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分别对应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中的一个,并分别收集该穴位的脉象数据。

18、上述装置中,三个所述脉诊气囊分别通过一个控制气阀连接一空气泵,所述控制气阀可以分别调节对应的脉诊气囊的压力值,以达到同时或单独对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诊。

19、上述装置中,在所述电子手环内设置wifi或5g模块,采用wifi信号或5g移动信号与所述云端服务器连接并上传脉象数据。

20、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电子手环,用于智能诊脉,用户佩带后可选择左右手诊脉模式,收集并记录当前手腕的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象数据,并将所述脉象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结合用户信息对所述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完成后,向所述电子手环输出脉诊结果;

21、所述电子手环具有三个脉诊气囊,每个脉诊气囊对应一个薄膜压力传感器,每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分别对应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中的一个,并分别收集该穴位的脉象数据;

22、三个所述脉诊气囊分别通过一个控制气阀连接一空气泵,所述控制气阀可以分别调节对应的脉诊气囊的压力值,以达到同时或单独对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诊。

2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4、1、由点到面:需要模仿人类手指,将点的状态检测,变成面的状态检测。

25、2、多点检测:需要遵循传统中医寸、关、尺三个穴位的状态变化,同时检测三个穴位;

26、3、数据准确:在切脉过程中,对穴位遵循中医举、寻、按三种压力变化,采集到真正有效的数据;

27、4、便宜便携:智能脉诊装置包括电子手环和云端服务器,电子手环便携并且造价较低,云端服务器能够完成足够的数据训练和ai分析,易于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诊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诊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并记录当前手腕的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象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诊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手环对气囊加压,按照举、寻、按三种压力值,对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象数据进行记录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诊脉方法,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脉诊气囊可以分别调节压力值,以达到同时或单独对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诊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脉象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的步骤具体包括:

6.一种智能诊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手环和云端服务器,所述电子手环适于用户佩带后选择左右手诊脉模式,收集并记录当前手腕的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象数据,并将所述脉象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结合用户信息对所述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完成后,向所述电子手环输出脉诊结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诊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手环具有三个脉诊气囊,每个脉诊气囊对应一个薄膜压力传感器,每个薄膜压力传感器分别对应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中的一个,并分别收集该穴位的脉象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诊脉方法,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脉诊气囊分别通过一个控制气阀连接一空气泵,所述控制气阀可以分别调节对应的脉诊气囊的压力值,以达到同时或单独对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诊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手环内设置wifi或5g模块,采用wifi信号或5g移动信号与所述云端服务器连接并上传脉象数据。

10.一种电子手环,用于智能诊脉,其特征在于:用户佩带后可选择左右手诊脉模式,收集并记录当前手腕的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象数据,并将所述脉象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结合用户信息对所述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完成后,向所述电子手环输出脉诊结果;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诊脉方法,包括步骤:配置一电子手环,当用户佩带电子手环后,选择左右手诊脉模式;收集并记录当前手腕的寸口、关上、尺中三个穴位的脉象数据;将所述脉象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结合用户信息对所述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完成后,向所述电子手环输出脉诊结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诊脉装置和电子手环,本发明成本低,数据采集方便精确,可以实现较为准确的脉诊。

技术研发人员:林添如,林泰如,辛冠奇,王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桓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