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经左侧桡动脉超选左侧椎动脉的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3452发布日期:2023-04-01 01:59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专用经左侧桡动脉超选左侧椎动脉的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经左侧桡动脉超选左侧椎动脉的导管。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脑血管造影导管均是根据经股动脉途径设计、加之操作习惯等原因,多数医生仍偏向于采用经股动脉途径完成脑血管造影术,但经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存在以下弊端: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腹膜后血肿等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中;患者完成造影术后需长时间平卧,痛苦较大;创伤较大,患者恢复缓慢等。与经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相比,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可有效减少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完成脑血管造影术后不需卧床制动,较为舒适。在大多数患者中,从左侧椎动脉入路占优势,右侧锁骨下迂曲的发生率更高。在这些情况下,左侧桡动脉入路提供了更容易和更有利的入路
3.为了使操作人员从桡动脉完成入路选择性插管进入颈总动脉,公开号为cn2094054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经右桡动脉入路颈动脉支架导引导管,导引导管包括依次连接的长连接管段、连接管段、短连接管段和前连接管段,长连接管段和短连接管段相互平行,连接管段为弧形,长连接管段长于短连接管段,前连接管段与短连接管段之间具有夹角,前连接管段所在的平面垂直于长连接管段和短连接管段所在的平面,使操作人员简单、方便、快捷的将导管从桡动脉入路选择性插管进入颈总动脉动脉,并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是,该专利技术仍然存在导管入路过程中开口端以及弯曲处容易触碰划伤动脉内壁导致患者不适,以及导管的弯曲部分不能适应在不同大小的椎动脉夹角处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经左侧桡动脉超选左侧椎动脉的导管,通过设置多个连接管段组成的弯曲结构使得每一处弯曲位置较为平缓,解决置入导管时弯曲位置触碰划伤动脉内壁的问题;通过设置两种不同形状的弯曲结构,解决了分别在大椎动脉夹角和小椎动脉夹角的不同情况使用问题。
5.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专用经左侧桡动脉超选左侧椎动脉的导管,包括导管,导管包括第一连接管段和弯曲结构,弯曲结构包括第二连接管段、第三连接管段、第四连接管段、第五连接管段,第一连接管段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段,第二连接管段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段,第三连接管段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段,第四连接管段固定连接有第五连接管段;弯曲结构由五个连接管段组成,弯曲的位置较为平缓,减少了接触时对动脉内壁造成的伤害。
6.导管的最内层为内衬层,内衬层的外侧包裹有中间层,中间层的外侧包裹有加硬层,加硬层外表面涂覆有超滑亲水涂层。超滑亲水涂层可以有效降低其表面摩擦力,从而减少对人体伤害,同时减轻了导管的介入力度,这使得器械更加容易贯通血管,避免了可能发
生的人体血管被穿刺及组织摩擦损伤。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二连接管段与第一连接管段之间的夹角a大小为120
°
~160
°
,第二连接管段的长度为4cm~18cm。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三连接管段与第一连接管段互相平行,第三连接管段与第二连接管段之间的夹角b的大小与a相等,第三连接管段的长度为3cm~16cm,第四连接管段与第三连接管段之间的夹角c大小为100
°
~160。采用倾斜的第三连接管段使得弯曲部分的弯曲程度较小,应用于患者的左锁骨下动脉的右端与左椎动脉之间夹角较大的情况。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三连接管段的形状为圆弧形且圆心角e大小为100
°
~160
°
,第三连接管段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段相切,第三连接管段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管段相切,第三连接管段的半径为3mm-16mm。采用圆弧形的第三连接管段使得弯曲部分的弯曲程度较大,应用于患者的左锁骨下动脉的右端与左椎动脉之间夹角较小的情况。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四连接管段的长度为4cm~19cm,第五连接管段与第四连接管段的夹角d大小为100
°
~150
°
,第五连接管段的长度为3cm~18cm。第一连接管段与弯曲结构中的第五连接管段的夹角为锐角,在置入过程中避免了第五连接管段的开口端接触并戳伤动脉内壁。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五连接管段的开口端截面半径小于其另一端。增加了置入时的灵活性,在置入的过程中减少了触碰时对动脉内壁的刺激和损伤,降低了医源性脑栓塞的风险。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超滑亲水涂层长度自导管头端至另一端的长度为40cm-80cm。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内衬层的材料为ptee,可增加其内部器械通过时的润滑性,为其他器械提供更顺滑的推送性和手感。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间层内混编有不锈钢丝,可增加整体的刚度,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为其他器械提供更好的支撑性。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加硬层的材料为聚氨酯,具有一定的硬度,便于在使用过程中递送导管。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7.(1)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弯曲结构,弯曲结构由五个连接管段组成,弯曲的位置较为平缓,减少了接触时弯曲位置对动脉内壁造成的伤害,避免了导管在置入时其开口端触碰划伤动脉内壁。
18.(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过在弯曲结构中设置倾斜的第三连接管段,使弯曲结构弯曲程度较为平缓,应用于左锁骨下动脉的右端与左椎动脉之间夹角较大的情况,使其能够与左锁骨下动脉和左椎动脉之间的连接处形状相匹配,提高了适用性。
19.(3)在本发明中的另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弯曲结构中设置圆弧形状的第三连接管段,使弯曲结构弯曲程度较大,应用于左锁骨下动脉的右端与左椎动脉之间夹角较小的情况,使其能够与左锁骨下动脉和左椎动脉之间的连接处形状相匹配,提高了适用性。
20.(4)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ptfe材料的内衬层,增加其内部器械通过时的润滑性,为其他器械提供更顺滑的推送性和手感;通过设置混编有不锈钢丝的中间层,可增加整体
的刚度,为其他器械提供更好的支撑性;通过设置材料为聚氨酯的加硬层,便于递送导管;通过在外表面涂覆有超滑亲水涂层,超滑亲水涂层可以有效降低其表面摩擦力,从而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使用时的放置位置示意图;
24.图3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使用时的放置位置示意图。
27.图中:1、导管;101、第一连接管段;102、第二连接管段;103、第三连接管段;104、第四连接管段;105、第五连接管段;106、内衬层;107、中间层;108、加硬层;2、左椎动脉;3、左锁骨下动脉;4、降主动脉;5、升主动脉;6、右椎动脉;7、右颈总动脉;8、左颈总动脉。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1.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专用经左侧桡动脉超选左侧椎动脉的导管,包括导管1,导管1的最内部为内衬层106,内衬层106的材料为ptfe,内衬层106的外侧包裹有中间层107,中间层107内混编有不锈钢丝,中间层107的外侧包裹有加硬层108,加硬层108的材料为聚氨酯,加硬层108的外表面涂覆有超滑亲水涂层,超滑亲水涂层长度自导管1左端起,长度范围是40cm~80cm。
32.导管1包括第一连接管段101和弯曲结构,弯曲结构包括第二连接管段102、第三连接管段103、第四连接管段104和第五连接管段105,第一连接管段10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
二连接管段102,第二连接管段102的长度为4cm~18cm,第二连接管段102与第一连接管段101之间的夹角a大小为120
°
~160
°
,第二连接管段10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段103,第三连接管段103的长度为3cm~16cm,第三连接管段103与第一连接管段101相互平行,第三连接管段103与第二连接管段102之间的夹角b的大小与a相等,第三连接管段10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段104,第四连接管段104的长度为4cm~19cm,第四连接管段104与第三连接管段103之间的夹角c大小为100
°
~160
°
,第四导管1段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五连接管段105,第五连接管段105的长度为3cm~18cm,第五连接管段105与第四连接管段104的夹角d大小为100
°
~150
°
,第五连接管段105的开口端的截面半径小于另一端且设置在左椎动脉2内。本实施例中弯曲部分的弯曲程度较小,应用于患者的左锁骨下动脉3的右端与左椎动脉2之间夹角较大的情况。
33.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如图4-5所示,除第三连接管段103以外的结构均与实施例一中相同,第三连接管段103的形状为圆弧形且圆心角e大小为100
°
~160
°
,第三连接管段103的右端与第二连接管段102相切,第三连接管段103的半径为3mm-16mm,第三连接管段103的左端与第四连接管段104相切,本实施例中弯曲部分的弯曲程度较小,应用于患者的左锁骨下动脉3的右端与左椎动脉2之间夹角较小的情况。
3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涉及的一种专用经左侧桡动脉超选左侧椎动脉的导管1在使用时,通过左侧入路,导管1沿着左锁骨下动脉3右侧段置入,导管1的弯曲结构主体位于左锁骨下动脉3和左椎动脉2之间的连接处,导管1左端的第五连接管段105置于左椎动脉2内,导管1的第一连接管段101置于左锁骨下动脉3的右侧部分。弯曲结构由五个连接管段组成,弯曲的位置较为平缓,减少了接触时对动脉内壁造成的伤害,内衬层106的材料为ptfe,可增加其内部器械通过时的润滑性,为其他器械提供更顺滑的推送性和手感。内衬层106外层包裹的中间层107内混编有不锈钢丝,可增加整体的刚度,为其他器械提供更好的支撑性。中间层107外层包裹的加硬层108的材料为聚氨酯,便于递送导管1。加硬层108的外表面涂覆有超滑亲水涂层,超滑亲水涂层可以有效降低其表面摩擦力,从而减少对人体伤害,同时减轻了导管1的介入力度,这使得器械更加容易贯通血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人体血管被穿刺及组织摩擦损伤。
35.在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分别根据患者体内实际的情况,采用不同形状的第三连接管段103,使导管1左侧的弯曲结构与左锁骨下动脉3和左椎动脉2之间的连接处形状相匹配,便于将第五连接管段105置入左椎动脉2内,同时减少在置入导管1的过程中与动脉内壁之间的触碰给患者所带来的不适和其他不良影响,第一连接管段101与弯曲结构中的第五连接管段105的夹角为锐角,在置入过程中避免了第五连接管段105的开口端接触并戳伤动脉内壁,第五连接管段105的开口端的截面半径小于另一端,增加了置入时的灵活性,在置入的过程中减少了触碰时对动脉内壁的刺激和损伤,降低了医源性脑栓塞的风险。
36.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