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人员追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3959815发布日期:2023-04-26 16:2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风险人员追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传染病防控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风险人员追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流行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其能够通过呼吸道以密切接触等途径快速传播,一旦扩散、爆发形从区域性传染病,则所涉及的传染居民数量巨大。在发现异常人员时,如何确定与异常人员相关联的风险人员(即疑似感染人员)对于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风险人员追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风险人员追踪方法,包括:

3、获取确诊人员在第一预设历史时段内的至少一个第一轨迹点和每一所述第一轨迹点的停留时间;

4、针对每一所述第一轨迹点,根据该第一轨迹点的停留时间,确定该第一轨迹点的接触风险时段;

5、根据所述接触风险时段和该第一轨迹点的停留时间,确定与该第一轨迹点相关联的风险人员。

6、可选地,所述根据该第一轨迹点的停留时间,确定该第一轨迹点的接触风险时段,包括:

7、预测该第一轨迹点的人员平均停留时长;

8、根据该第一轨迹点的停留时间和所述人员平均停留时长,确定该第一轨迹点的接触风险时间段。

9、可选地,所述预测该第一轨迹点的人员平均停留时长,包括:

10、获取该第一轨迹点的场所码在第二预设历史时段内的扫码记录;

11、根据所述扫码记录,预测每一目标扫码人员在该第一轨迹点的单次停留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扫码人员为所述扫码记录中扫码间隔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长的扫码人员,所述扫码间隔为扫码人员在该第一轨迹点的扫码时刻与其在该第一轨迹点之后的下一相邻轨迹点的扫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12、根据每一所述单次停留时长,预测该第一轨迹点的人员平均停留时长。

13、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扫码记录,预测每一目标扫码人员在该第一轨迹点的单次停留时长,包括:

14、针对每一所述目标扫码人员,预测该目标扫码人员从该第一轨迹点到所述下一相邻轨迹点的路途时间;

15、根据所述路途时间和该目标扫码人员对应的所述扫码间隔,确定该目标扫码人员在该第一轨迹点的单次停留时长。

16、可选地,所述风险人员包括一级密接风险人员和二级密接风险人员;

17、所述根据所述接触风险时段和该第一轨迹点的停留时间,确定与该第一轨迹点相关联的风险人员,包括:

18、获取该第一轨迹点的面积;

19、根据所述面积、该第一轨迹点的停留时间以及该第一轨迹点的人员平均停留时长,确定该第一轨迹点的强密接风险时段,其中,所述强密接风险时段的时长与所述面积呈反比例关系;

20、根据所述强密接风险时段和所述接触风险时段,确定该第一轨迹点的弱密接风险时段;

21、根据所述强密接风险时段和该第一轨迹点的场所码的扫码记录,确定所述一级密接风险人员,根据所述弱密接风险时段和该第一轨迹点的场所码的扫码记录,确定所述二级密接风险人员。

22、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23、获取每一所述风险人员在所述第一预设历史时段内的第二轨迹点;

24、根据目标轨迹点,确定与所述确诊人员相关联的风险区域,其中,所述目标轨迹点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轨迹点和每一所述第二轨迹点。

25、可选地,所述根据目标轨迹点,确定与所述确诊人员相关联的风险区域,包括:

26、从目标轨迹点中随机选取n个轨迹点,作为n个聚类中心;

27、根据所述n个聚类中心,对所述目标轨迹点中、除所述n个聚类中心外的其他轨迹点进行聚类,得到n个聚类簇;

28、针对每一所述聚类簇,根据该聚类簇中各轨迹点的风险传播概率,重新确定该聚类簇的聚类中心,其中,所述轨迹点的风险传播概率为在所述第一预设历史时段内到访过所述轨迹点的、所述风险人员或所述确诊人员的风险传播概率的和;

29、将重新确定的n个聚类中心确定为所述n个聚类中心,并返回所述根据所述n个聚类中心,对所述目标轨迹点中、除所述n个聚类中心外的其他轨迹点进行聚类的步骤,直到所述重新确定的n个聚类中心与所述n个聚类中心完全相同时为止;

30、若所述重新确定的n个聚类中心与所述n个聚类中心完全相同,则针对所述n个聚类簇中的每一所述聚类簇,根据该聚类簇中各轨迹点的位置信息,确定该聚类簇对应的风险区域;

31、将每一所述聚类簇对应的风险区域确定为与所述确诊人员相关联的风险区域。

32、可选地,所述根据该聚类簇中各轨迹点的风险传播概率,重新确定该聚类簇的聚类中心,包括:

33、针对该聚类簇中的每一轨迹点,根据该聚类簇中各轨迹点的风险传播概率,确定该轨迹点与该聚类簇中其他轨迹点之间的风险传播引力和,其中,所述风险传播引力和用于表征该轨迹点对其所属聚类簇中其他轨迹点的风险影响程度;

34、将该聚类簇中、对应的风险传播引力和最大的轨迹点确定为该聚类簇的新的聚类中心。

35、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36、针对每一所述风险区域,根据该风险区域中各轨迹点的风险传播概率的和,确定该风险区域的风险等级,其中,所述轨迹点的风险传播概率为在所述第一预设历史时段内到访过所述轨迹点的、所述风险人员或所述确诊人员的风险传播概率的和。

37、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风险人员追踪装置,包括:

38、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确诊人员在第一预设历史时段内的至少一个第一轨迹点和每一所述第一轨迹点的停留时间;

39、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所述第一轨迹点,根据该第一轨迹点的停留时间,确定该第一轨迹点的接触风险时段;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触风险时段和该第一轨迹点的停留时间,确定与该第一轨迹点相关联的风险人员。

40、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方法的步骤。

41、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42、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43、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方法的步骤。

4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能够根据确诊人员的历史轨迹信息,自动确定与其密切相关的风险人员,方便快捷,提升了风险人员的确定效率,能够快速地为传染病管控决策提供支撑。另外,基于人员活动产生的轨迹信息,能够识别风险人群在产生轨迹过程中的隐式复杂规则,挖掘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从而提供更全面的关联风险所产生的人员情况(即风险人员),为传染病管控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4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风险人员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第一轨迹点的停留时间,确定该第一轨迹点的接触风险时段,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该第一轨迹点的人员平均停留时长,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扫码记录,预测每一目标扫码人员在该第一轨迹点的单次停留时长,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险人员包括一级密接风险人员和二级密接风险人员;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轨迹点,确定与所述确诊人员相关联的风险区域,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聚类簇中各轨迹点的风险传播概率,重新确定该聚类簇的聚类中心,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0.一种风险人员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1.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风险人员追踪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取确诊人员在第一预设历史时段内的至少一个第一轨迹点和每一第一轨迹点的停留时间;针对每一第一轨迹点,根据该第一轨迹点的停留时间,确定该第一轨迹点的接触风险时段;根据接触风险时段和该第一轨迹点的停留时间,确定与该第一轨迹点相关联的风险人员。这样,能自动确定密切相关的风险人员,方便快捷,提升风险人员确定效率,快速为传染病管控决策提供支撑。基于人员活动产生的轨迹信息,能识别风险人群在产生轨迹过程中的隐式复杂规则,挖掘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从而提供更全面的关联风险所产生的人员情况,为传染病管控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技术研发人员:李琛,谢新强,纪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