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11237发布日期:2023-04-19 13:4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彭泽鲫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1、彭泽鲫养殖中,为加速繁殖,通过对亲鱼注射催产药物使其加速繁殖,具体方式为选择体重在200克以上,体质健壮、无伤病、具有典型特征的成熟个体,每千克雌鱼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1200国际单位,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0―30微克。雄鱼注射剂量减半。采用一次性注射催产,注射部位通常为胸鳍基部无鳞处。

2、专利号为cn113925958a的申请文件公开一种高体鰤催产剂及催产方法。所述催产剂包含hcg、lhrh-a2和斜带石斑鱼成熟性腺提取液;所述催产方法包含挑选亲鱼、人工催产、受精和孵化等步骤。采用二次注射法向高体鰤亲鱼注射催产剂进行人工催产。基于鱼类性腺提取物的混合催产剂可以显著影响高体鰤血液内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变化,缩短高体鰤产卵所需的时间,提高高体鰤的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受精率可达54.4%,孵化率可达49.1%,有效促进了高体鰤产卵、受精和孵化,有利于为高体鰤的人工养殖提供优质鱼苗。

3、相关设备如专利号为cn111700704a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切尾拟鲿鱼类人工繁殖催产剂注射用自动吸鱼注射机,包括有吸鱼泵、连接管、连接部、夹紧机构、注射机构、端部控制机构和控制器;吸鱼泵一端通过软管伸入鱼池,吸鱼泵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连接部固定连接,连接部输出端与端部控制机构输入端连接,夹紧机构工作端相向设置于连接部两侧且与连接部内部连通,注射机构设置于连接部底部且工作端与连接部间隙配合,连接部输出端与鱼池相连,吸鱼泵、连接部、夹紧机构、注射机构、端部控制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该方案实现了对鱼的催产剂自动注射,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安全性高,不会对鱼造成伤害。

4、但是由于对鱼群连续注射,注射器在未消毒的情况下反复使用,容易导致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包括鱼缸,鱼缸通过管道连接夹持架,夹持架连接注射机构,注射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夹持架底部的转动架,转动架上径向滑动连接有注射管,注射管内滑动连接注射推杆,位于转动架中部设置有与注射管、注射推杆配合的注射气缸,采用转动架上连接环形阵列的多个注射器,其中一个注射器在注射中,已经使用的注射器随转动架转动至一侧进行消毒处理,如此可连续注射并且消毒处理,能够保证注射效率的同时防止交叉感染。

4、优选的,所述注射气缸包括与注射管连接推进气缸、与注射推杆连接的给药气缸,推进气缸、给药气缸端部分别连接有与注射管、注射推杆卡接的卡爪,注射气缸中双气缸分别驱动注射管、注射推杆,由注射气缸控制注射管的给进或回收、给药气缸控制注射推杆实现给药。

5、优选的,所述注射管端部设置有与推进气缸端部所连接的卡爪卡接的卡板,注射推杆外端固定有与给药气缸端部所连接的卡爪配合的卡板。

6、优选的,所述卡爪包括固定爪,固定爪与活动爪通过锁紧螺杆连接。

7、优选的,所述转动架外侧包覆有封闭腔,封闭腔包括与管道固定连接的骨架,骨架外侧包括橡胶层。

8、优选的,所述封闭腔右侧连接有消毒剂腔,封闭腔下侧连接排液腔,封闭腔左侧连接药液腔,转动架同轴固定连接的转轴贯穿封闭腔中部且转轴与封闭腔密封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转动架包括导气内筒、导气外筒,导气内筒固定于导气外筒内部,导气内筒与给药气缸连通,导气外筒与推进气缸连通,导气外筒通过连接杆与架环固定连接,注射管径向滑动连接于架环上。

10、优选的,所述导气内筒、导气外筒与气缸连接处设置电磁阀。

11、优选的,所述夹持架包括连接于管道中部的橡胶筒,位于橡胶筒内部设置有阻拦网板,阻拦网板内侧设置气垫,阻拦网板外侧与贯穿橡胶筒的夹持伸缩杆抵触,阻拦网板有两个且两个阻拦网板交错设置,阻拦网板内侧为凹弧面,利用两个阻拦网板由两侧夹持鱼并使鱼贴于橡胶筒底侧,鱼腹向下,便于准确注射。

12、优选的,所述管道由连接鱼缸处至连接橡胶筒处直径递减,橡胶筒端部连接导板,导板下方设置回流腔,回流腔通过回流管连接鱼缸。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采用转动架上连接多个注射管的方式,转动架转动带动注射管转动,在其中一个注射管进行注射的同时,另一注射管吸取消毒剂,对针管进行消毒,能够在保持注射效率的前提下,提高注射针管的安全性,防止交叉感染;

15、2、注射管、注射推杆采用气缸推送的方式,移动量精确可控,注射管、注射推杆由一处移动到另一处能够保持相对位置关系不改变的状态,以便于吸取消毒液并使注射管在进入对应位置前保持位置稳定;

16、3、注射气缸为双缸气缸,双缸气缸分别连接卡爪用于控制注射管、注射推杆,能够分别驱动注射管、注射推杆移动,以达到控制针管给进、注射推杆推送给药;

17、4、夹持机构采用橡胶筒内设置阻拦网板,利用阻拦网板阻拦亲鱼,并通过阻拦网板使亲鱼贴于橡胶筒底部,鱼腹与注射管正对,从而便于注射,转动架位于封闭腔内部,使其能够在水中完成注射,避免由于亲鱼离水而造成损害。



技术特征:

1.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缸(1),鱼缸(1)通过管道(2)连接夹持架(3),夹持架(3)连接注射机构(8),注射机构(8)包括转动连接于夹持架(3)底部的转动架(81),转动架(81)上径向滑动连接有注射管(82),注射管(82)内滑动连接注射推杆(821),位于转动架(81)中部设置有与注射管(82)、注射推杆(821)配合的注射气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气缸包括与注射管(82)连接推进气缸(816)、与注射推杆(821)连接的给药气缸(817),推进气缸(816)、给药气缸(817)端部分别连接有与注射管(82)、注射推杆(821)卡接的卡爪(8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管(82)端部设置有与推进气缸(816)端部所连接的卡爪(818)卡接的卡板(822),注射推杆(821)外端固定有与给药气缸(817)端部所连接的卡爪(818)配合的卡板(8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818)包括固定爪(8181),固定爪(8181)与活动爪(8183)通过锁紧螺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架(81)外侧包覆有封闭腔(9),封闭腔(9)包括与管道(2)固定连接的骨架,骨架外侧包括橡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腔(9)右侧连接有消毒剂腔(91),封闭腔(9)下侧连接排液腔(92),封闭腔(9)左侧连接药液腔(93),转动架(81)同轴固定连接的转轴(814)贯穿封闭腔(9)中部且转轴(814)与封闭腔(9)密封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架(81)包括导气内筒(815)、导气外筒(813),导气内筒(815)固定于导气外筒(813)内部,导气内筒(815)与给药气缸(817)连通,导气外筒(813)与推进气缸(816)连通,导气外筒(813)通过连接杆(812)与架环(811)固定连接,注射管(82)径向滑动连接于架环(8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内筒(815)、导气外筒(813)与气缸连接处设置电磁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架(3)包括连接于管道(2)中部的橡胶筒(31),位于橡胶筒(31)内部设置有阻拦网板(33),阻拦网板(33)内侧设置气垫(331),阻拦网板(33)外侧与贯穿橡胶筒(31)的夹持伸缩杆(32)抵触,阻拦网板(33)有两个且两个阻拦网板(33)交错设置,阻拦网板(33)内侧为凹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2)由连接鱼缸(1)处至连接橡胶筒(31)处直径递减,橡胶筒(31)端部连接导板,导板下方设置回流腔(5),回流腔(5)通过回流管(6)连接鱼缸(1)。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彭泽鲫催产注射装置,具体涉及彭泽鲫养殖领域,包括鱼缸,鱼缸通过管道连接夹持架,夹持架连接注射机构,注射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夹持架底部的转动架,转动架上径向滑动连接有注射管,注射管内滑动连接注射推杆,位于转动架中部设置有与注射管、注射推杆配合的注射气缸,采用转动架上连接环形阵列的多个注射器,其中一个注射器在注射中,已经使用的注射器随转动架转动至一侧进行消毒处理,如此可连续注射并且消毒处理,能够保证注射效率的同时防止交叉感染。

技术研发人员:贺刚,付辉云,袁嘉欣,邓勇辉,陶志英,周辉明,吴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省鄱阳湖渔业研究中心、江西省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