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803557发布日期:2023-04-19 11:5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药消肿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骨科术后引起周围肿胀、瘀斑、疼痛等症状,这将影响血液循环及周围组织恢复和骨痂形成,因此,骨科术后周围肿胀、瘀斑的消除对于骨科手术术后功能康复及伤口愈合有重要意义。

2、由于手术后因肌肉切开及周围软组织剥离,增加了机体局部组织创伤,使原本损伤的组织、肌肉的气滞血瘀更为严重,导致瘀血不化、新血不生。瘀血阻滞,影响津液、水液代谢布散,发为肿胀。治疗当活血利水、消肿止痛。中药外敷药物通过皮肤直接吸收可直达病所,避免首过效应,减轻药物的胃肠毒副作用,具有使用方便、疗效持久、稳定及随时停药的优点,但因手术切口无菌观念原则,目前传统膏药具有面积大,且外敷粘连易留残渣,造成伤口感染,因此限制中药膏药在骨科手术切口周围的应用。鉴于此提供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及其制备方法。针对骨科手术因皮肤及肌肉纹理切开或者骨折复位易造成周围的血管牵拉甚至损伤而出现术口周围的皮肤瘀斑及红肿,本发明止痛贴膏对传统膏药进行改良,提供具有简便,小巧、干净卫生,避免对手术切口的污染造成感染的中药消肿贴膏。

2、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药:桃仁220-330份,秦艽70-180份,红花220-330份,羌活70-180份,制南星50-150份,炙没药170-330份,川芎120-230份,怀牛膝170-280份,五灵脂220-330份,甘草70-180份,香附70-180份,冰片90-210份,和地龙50-150份。

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以桃仁、红花为君药活血化瘀;当归、川芎、地龙、香附为臣药,助君药活血理气;其中桃仁、红花、川芎出自桃红四物汤,活血养血,使瘀去邪除,同时又不伤正;牛膝主要取其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扶正之功,羌活、秦艽辛散又能理气,甘草调和诸药,四药为佐使之用;全方气分药与血分药共用,各药配合,共凑活血理气、通络止痛,加入冰片、南星加强止痛之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红花具有镇痛、抗炎、镇静的作用,桃仁具有抗炎、止痛效用,川芎止痛,香附消炎镇痛,五灵脂抗炎、改善血循环,羌活止痛、改善血循环,制南星抗炎镇痛。

4、(2)本发明的止痛贴膏对传统膏药进行改良,具有简便,小巧、干净卫生、避免对手术切口的污染造成感染。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6、进一步,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药:桃仁240-310份,秦艽90-160份,红花240-310份,羌活90-160份,制南星70-130份,炙没药190-310份,川芎140-210份,怀牛膝190-260份,五灵脂240-310份,甘草90-160份,香附90-160份,冰片110-190份,和地龙70-130份。

7、进一步,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药:桃仁250-300份,秦艽100-150份,红花250-300份,羌活100-150份,制南星80-120份,炙没药200-300份,川芎150-200份,怀牛膝200-250份,五灵脂250-300份,甘草100-150份,香附100-150份,冰片120-180份,和地龙80-120份。

8、进一步,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药:桃仁250份,秦艽100份,红花250份,羌活100份,制南星80份,炙没药200份,川芎150份,怀牛膝200份,五灵脂250份,甘草100份,香附100份,冰片120份,和地龙80份。

9、进一步,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药:桃仁300份,秦艽150份,红花300份,羌活150份,制南星120份,炙没药300份,川芎200份,怀牛膝250份,五灵脂300份,甘草150份,香附150份,冰片180份,和地龙120份。

10、进一步,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药:桃仁240份,秦艽90份,红花240份,羌活90份,制南星70份,炙没药190份,川芎140份,怀牛膝190份,五灵脂240份,甘草90份,香附90份,冰片110份,和地龙70份。

11、进一步,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药:桃仁310份,秦艽160份,红花310份,羌活160份,制南星130份,炙没药310份,川芎210份,怀牛膝260份,五灵脂310份,甘草160份,香附160份,冰片190份,和地龙130份。

12、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3、步骤1:称取桃仁、秦艽、红花、羌活、制南星、炙没药、川芎、怀牛膝、五灵脂、甘草、香附、冰片和地龙,混合后粉碎得到药粉;

14、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药粉与凡士林按重量比为1:(0.4-1.2)比例混合,经过成型,得到中药消肿贴膏。

15、进一步,步骤1中粉碎后药粉的粒径为150μm±6.6μm。

16、进一步,步骤2中,药粉与凡士林按重量比为1:0.8比例混合。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药:桃仁220-330份,秦艽70-180份,红花220-330份,羌活70-180份,制南星50-150份,炙没药170-330份,川芎120-230份,怀牛膝170-280份,五灵脂220-330份,甘草70-180份,香附70-180份,冰片90-210份,和地龙50-1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药:桃仁240-310份,秦艽90-160份,红花240-310份,羌活90-160份,制南星70-130份,炙没药190-310份,川芎140-210份,怀牛膝190-260份,五灵脂240-310份,甘草90-160份,香附90-160份,冰片110-190份,和地龙70-1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药:桃仁250-300份,秦艽100-150份,红花250-300份,羌活100-150份,制南星80-120份,炙没药200-300份,川芎150-200份,怀牛膝200-250份,五灵脂250-300份,甘草100-150份,香附100-150份,冰片120-180份,和地龙80-1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药:桃仁250份,秦艽100份,红花250份,羌活100份,制南星80份,炙没药200份,川芎150份,怀牛膝200份,五灵脂250份,甘草100份,香附100份,冰片120份,和地龙8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药:桃仁300份,秦艽150份,红花300份,羌活150份,制南星120份,炙没药300份,川芎200份,怀牛膝250份,五灵脂300份,甘草150份,香附150份,冰片180份,和地龙12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药:桃仁240份,秦艽90份,红花240份,羌活90份,制南星70份,炙没药190份,川芎140份,怀牛膝190份,五灵脂240份,甘草90份,香附90份,冰片110份,和地龙70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药:桃仁310份,秦艽160份,红花310份,羌活160份,制南星130份,炙没药310份,川芎210份,怀牛膝260份,五灵脂310份,甘草160份,香附160份,冰片190份,和地龙130份。

8.基于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粉碎后药粉的粒径为150μm±6.6μ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药粉与凡士林按重量比为1:0.8比例混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骨科术后红肿瘀斑的中药消肿贴膏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药消肿贴领域,由桃仁、秦艽、红花、羌活、制南星、炙没药、川芎、怀牛膝、五灵脂、甘草、香附、冰片和地龙原料药制成。本发明以桃仁、红花为君药活血化瘀;当归、川芎、地龙、香附为臣药,助君药活血理气;其中桃仁、红花、川芎出自桃红四物汤,活血养血,使瘀去邪除,同时又不伤正;牛膝主要取其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扶正之功,羌活、秦艽辛散又能理气,甘草调和诸药,四药为佐使之用;全方气分药与血分药共用,各药配合,共凑活血理气、通络止痛,加入冰片、南星加强止痛之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曾伟清,唐刚健,车小乔,魏华,柴晟,屈宗斌,吕青,邓章荣,袁振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市中医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