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107937发布日期:2023-05-10 21:0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纺织品制备,特别是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胸主动脉的一些常见高危疾病如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发病趋势日益恶化。胸主动脉腔内隔绝修复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

2、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大多只有一根主体支架,对于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有技术提供带分支的主动脉覆膜支架或对主体支架进行预开窗,但对于这两种治疗技术,大部分医生反馈手术操作难度很大,释放时分支支架或预开窗口很难与分支血管对齐,因此目前急需一种能够改善对位精准度的方法。

3、中国专利号201810355185.6,公开了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该专利在分支通孔处设置弹性膜,利用弹性膜的弹性形变调整通孔位置,但此方法可调整的膜体位置比较局限,只有通孔周围的弹性膜可以发生变形,调整起来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圆孔位置移动调整方式简单,且便于精确定位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包括织物覆膜本体,所述织物覆膜本体为管状结构,织物覆膜本体上设置有环状的平整区和褶皱区,所述褶皱区上设置有对接分支血管的圆孔,所述圆孔可随褶皱区的展开而移动在褶皱区的位置。

4、上述
技术实现要素:
中,进一步的,所述褶皱区的褶皱的波纹方向沿织物覆膜的轴向布置。

5、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褶皱区的褶皱的波纹方向沿织物覆膜的周向布置。

6、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褶皱区自然状态下单个褶皱的波宽为0.5-3mm,褶皱区的褶皱数量为3-30个,褶皱区与平整区面积占比为1:1-1:30,褶皱区的长度为6-60mm。

7、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织物覆膜本体采用网眼组织、罗纹组织、编链组织、双反面组织、经锻组织或双经平组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织方式编织而成。

8、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织物覆膜本体采用涤纶、丙纶、尼龙或真丝织造而成。

9、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织物覆膜本体的长度为40-300mm,外径为8-48mm。

10、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圆孔的数量为1-3个,圆孔直径为6-14mm。

11、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s1、确定织物覆膜本体的长度和外径参数,再确定圆孔数量和圆孔直径参数;

13、s2、在双针床经编机上进行管状织物覆膜的织造;

14、s3、确定褶皱区的参数,将需要褶皱的织物段套在波纹沿轴向排布的波纹管上,然后沿着波纹的形状在外面紧密缠绕一圈粗纱线,温度110℃热处理15min,空冷后将其取下进行清洗烘干,得到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

15、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1)、确定织物覆膜本体的长度和外径参数,再确定圆孔数量和圆孔直径参数;

17、(2)、在双针床经编机上进行管状织物覆膜的织造;

18、(3)、确定褶皱区的参数,将需要褶皱的织物段套在波纹沿圆周方向排布的波纹管上,然后沿着波纹的形状在外面紧密缠绕一圈粗纱线,温度110℃热处理15min,空冷后将其取下进行清洗烘干,得到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发明中织物覆膜设置有具有伸缩性的褶皱区,褶皱区的织物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展开,圆孔可随褶皱区的展开而移动在褶皱区的位置,便于手术过程中分支血管与预设圆孔未完全对齐时进行位置调整,改善预开窗口对位不上的难题,实现更精准的对位,降低医生手术操作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织物覆膜本体,所述织物覆膜本体为管状结构,织物覆膜本体上设置有环状的平整区和褶皱区,所述褶皱区上设置有对接分支血管的圆孔,所述圆孔可随褶皱区的展开而移动在褶皱区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区的褶皱的波纹方向沿织物覆膜的轴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区的褶皱的波纹方向沿织物覆膜的周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区自然状态下单个褶皱的波宽为0.5-3mm,褶皱区的褶皱数量为3-30个,褶皱区与平整区面积占比为1:1-1:30,褶皱区的长度为6-6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覆膜本体采用网眼组织、罗纹组织、编链组织、双反面组织、经锻组织或双经平组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织方式编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覆膜本体采用涤纶、丙纶、尼龙或真丝织造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覆膜本体的长度为40-300mm,外径为8-48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的数量为1-3个,圆孔直径为6-14mm。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孔位置可移动的血管支架用织物覆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织物覆膜本体,织物覆膜本体为管状结构,织物覆膜本体上设置有环状的平整区和褶皱区,所述褶皱区上设置有对接分支血管的圆孔,圆孔可随褶皱区的展开而移动在褶皱区的位置,其制备方法包括确定织物覆膜本体和圆孔参数;在双针床经编机上进行管状织物覆膜的织造;最后在需要褶皱的织物段套在波纹沿轴向或圆周方向排布的波纹管上进行褶皱加工。本发明中,织物覆膜设置有具有伸缩性的褶皱区,圆孔可随褶皱区的展开而移动在褶皱区的位置,便于手术过程中分支血管与预设圆孔未完全对齐时进行位置调整,改善预开窗口对位不上的难题,实现更精准的对位,降低医生手术操作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锋,刘珊,杜广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百优达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