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108171发布日期:2023-05-10 21:07阅读:71来源:国知局
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用生物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周围神经损伤后缺损的替代修复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自体的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但自体神经来源有限,且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手术难度大,患者难于完全康复等问题。运用人工合成移植物作为支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一直是近年来周围神经领域研究的热点,期望能替代自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

2、理想的神经修复导管应具备以下特征:神经修复导管可生物降解,且降解速率可以调控;神经修复导管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能够为神经提供生长空间和机械强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影响组织活性和功能;具有一定的孔隙率,神经修复导管内外能够进行物质交换。

3、因此,基于上述理想神经修复导管的特征,本发明特提出以下神经修复导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修复导管,所述神经修复导管内层的内表面具有与神经修复导管的轴向一致的静电纺丝纤维取向结构。该静电纺丝纤维取向结构可以用来引导神经生长,有利于定向引导近端新生的神经束支配至远端相应靶区,从而提高神经修复准确性。

2、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

3、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修复导管的应用,该神经修复导管可以广泛应用于神经缺损修复体的制备过程中。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神经修复导管,所述神经修复导管包括内层和任选的包覆外层,其中:

5、所述神经修复导管内层的内表面具有静电纺丝纤维取向结构,所述静电纺丝纤维的取向结构与神经修复导管的轴向一致。

6、进一步的,所述神经修复导管主要由可降解生物材料制得;

7、所述可降解生物材料包括聚乳酸类、聚己内酯类、聚羟基烷酸脂类、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类、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类、聚乙烯醇类、聚碳酸酯类中的至少一种。

8、进一步的,所述神经修复导管的内层由静电纺丝法制备得到;

9、所述神经修复导管的包覆外层由静电纺丝或流延法制备得到。

10、进一步的,所述包覆外层为一层或两层;

11、优选地,所述神经修复导管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神经修复导管内层的内径为0.8~15mm,内层的厚度为0.08~1.5mm,内层孔径为30~200μm;外层的内径为1.1~16.5mm,外层的厚度为0.1~1.5mm,外层孔径为0~30μm;

12、优选地,所述神经修复导管为三层结构,所述三层结构神经修复导管内层的内径为0.8~14.5mm,内层的厚度为0.06~1.5mm,内层孔径为30~200μm;中间层的内径为1.0~16mm,中间层的厚度为0.08~1.5mm,中间层的孔径为50~300μm;外层的内径为1.1~16mm,外层的厚度为0.06~1.5mm,外层孔径为0~30μm。

13、进一步的,所述神经修复导管的内层可替换为若干并行排列的多束小管;

14、所述多束小管中添加有静电纺丝纤维取向结构的可降解柱体。

15、进一步的,所述神经修复导管包覆外层的外表面具有沟槽化结构;

16、和/或,所述神经修复导管内层的内表面具有生长导向的纵向平行槽条。

17、进一步的,所述神经修复导管的两端设置有定位结构或固定结构,其中:

18、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凸起中的至少一种;

19、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扩口、尖刺或倒刺中的至少一种。

2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a)、将可降解生物材料溶于非醇极性溶剂中,随后加入致孔剂搅拌至致孔剂分布均匀,制得溶液a;

22、(b)、利用静电纺丝法将溶液a制备为内层;

23、(c)、任选地,利用静电纺丝法或流延法将溶液a制备为包覆外层,随后将内层和包覆外层压合,得到神经修复导管。

24、进一步的,所述非醇极性溶剂包括四氢呋喃、二氯乙烷、二甲醚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25、和/或,所述致孔剂包括氯化钠、蔗糖、或明胶球、味精、改性纤维素、尿素、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2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述神经修复导管在制备神经缺损修复体中的应用。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8、本发明提供的神经修复导管,所述神经修复导管包括内层和任选的包覆外层,其中所述神经修复导管内层的内表面具有与神经修复导管的轴向一致的静电纺丝纤维取向结构。所述静电纺丝纤维取向结构可以用来引导神经生长,有利于定向引导近端新生的神经束支配至远端相应靶区,从而提高神经修复准确性。因此,本申请神经修复导管具有较佳的神经缺损修复效果。

29、本发明提供的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首先将可降解生物材料溶于非醇极性溶剂中,随后加入致孔剂搅拌至致孔剂分布均匀,制得溶液a;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法将溶液a制备为内层;同时也可任选的利用静电纺丝法或流延法将溶液a制备为包覆外层,随后将内层和包覆外层压合,得到神经修复导管。上述制备方法具有加工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的优势。

30、本发明提供的神经修复导管可以广泛应用于神经缺损修复体的制备过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修复导管包括内层和任选的包覆外层,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修复导管主要由可降解生物材料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修复导管的内层由静电纺丝法制备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外层为一层或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修复导管的内层可替换为若干并行排列的多束小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修复导管包覆外层的外表面具有沟槽化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修复导管的两端设置有定位结构或固定结构,其中: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醇极性溶剂包括四氢呋喃、二氯乙烷、二甲醚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神经修复导管在制备神经缺损修复体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医用生物材料技术领域。上述神经修复导管包括内层和任选的包覆外层,其中所述神经修复导管内层的内表面具有与神经修复导管的轴向一致的静电纺丝纤维取向结构。所述静电纺丝纤维取向结构可以用来引导神经生长,有利于定向引导近端新生的神经束支配至远端相应靶区,从而提高神经修复准确性。因此,本申请神经修复导管具有较佳的神经缺损修复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周珍石,宗玉阳,沈贵芳,马兵利,李志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瑞济诺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