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微压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24122发布日期:2022-06-15 14:2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单人微压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休闲保健氧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人微压舱。


背景技术:

2.为达到休闲保健的氧疗效果(如美容、养生、保健等)又无需使用重型、复杂的高压氧装备。根据医学的最新成果,在微压(如0.03mpa)下吸富氧的气体可收到良好的氧疗效果,这在日本已有数型产品问世。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体在适当压力的作用下,可充分放松而使氧气可充分吸收,从而大幅度提高人体内的氧分压(血氧含量)。现有的微压舱无法利用人体在适当压力的作用下,达到充分放松的目的,也不能使氧气可充分吸收,因此人体内的氧分压(血氧含量)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人微压舱。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单人微压舱,由舱体和控制台组成,舱体为立方体的密封结构,其顶部设有空调外机,舱体前面设有玻璃门,用于开启或关闭,舱体一侧设有观察窗,舱体内设有照明灯、座椅、空调内机、第二触摸屏、第二对讲机、温湿度传感器和氧浓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触摸屏连接照明灯;控制台顶部设有第一触摸屏,控制台内设置有集控板、空气压缩机、压力传感器、第一对讲机、供气阀、排氧阀、应急电源、隔离变压器、稳压电源和过载保护装置,集控板分别连接排氧阀、第一触摸屏、压力传感器、工作电源和过载保护装置,集控板通过供氧阀和管道连接制氧机,制氧机连接过载保护装置,隔离变压器通过应急电源连接集控板,第一对讲机连接稳压电源,隔离变压器通过应急电源分别连接集控板、工作电源和稳压电源,集控板通过供气阀和管道连接空气压缩机;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电缆连接至控制台的集控板,所述第一对讲机与第二对讲机无线连接,控制台的空气压缩机通过空气管路连接船体一侧压缩空气进口,控制台的供氧阀和排氧阀分别通过氧气管路连接氧浓度传感器,舱体内的温湿度传感器通过电缆连接控制台的集控板。
5.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舱体采用钢板薄壳焊接而成。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舱体前面底部设有轨道,玻璃门位于该轨道上,所述玻璃门能在轨道上来回移动,且轨道上一侧设有锁紧装置。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舱体一侧压缩空气进口通过空气管路连接空气缓冲罐,所述空气缓冲罐连接空气压缩机。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舱体一侧氧气进口通过氧气管路连接氧气缓冲罐,所述氧气缓冲罐连接制氧机。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触摸屏上设有开灯按钮和关灯按钮,开灯按钮通过中间继电器连接照明灯,控制其打开。
10.本实用新型中,进气阀和排气阀均采用电磁开关阀。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人员在微压舱内呼吸一定时间的微压富氧后,在适当浓度的氧气刺激下,血管舒张,使氧气在身体内扩散,起到了高压氧舱相当的效果。从而达到养生、休闲、美容、保健等的效果;
13.此外,由于微压及富氧,舱内环境比高压氧舱更为安全,若干休闲及娱乐设备可放于其中,故更有利于休闲及养生。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台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舱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1为舱体,2为空调外机,3为玻璃门,4为观察窗,5为电缆,6为氧气管路,7为空气管路,8为控制台,9为隔离变压器,10为应急电源,11为工作电源,12为过载保护装置,13为稳压电源,14为第一对讲机,15为制氧机,16为集控板,17为供氧阀,18为空气压缩机,19为供气阀,20为排氧阀,21为第一触摸屏,22为压力传感器,23为座椅,24为第二触摸屏,25为照明灯,26为氧浓度传感器,27为温湿度传感器,28为空调内机,29为第二对讲机,30为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19.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装置主体结构为:由钢构架和薄板组成的矩形箱室结合大规格钢化玻璃密封门、空调等组成的舱体1,以及控制台8,所述舱体1可加较低压力的密闭环境。
20.所述舱体1由集中控制台或舱内人员自行进行操作(可单舱体,或可两个以上舱体由控制台集中控制。控制台8由第一触摸屏21、集控板16、空气压缩机18、压力传感器22、第一对讲机14、供气阀19、排氧阀20、应急电源10、隔离变压器9、稳压电源13和过载保护装置12组成。
21.所述舱体1的压缩空气和氧气气源:压缩空气由空气压缩机18提供,并通过空气缓冲罐;氧气由制氧机15提供,并通过氧气缓冲罐。
22.舱体1由钢板薄壳焊接而成,外形长度2320 mm左右,宽度1300mm左右,高度1900m m左右的矩形体,为解决人体在舱体中的幽闭感,采用整块玻璃门组成的观察窗4,该观察窗4在轨道上移动,并带有锁紧装置。
23.为解决舱体1内加压、减压配合等烦琐手续。控制台8采用集控板16的自动加减压及配气的方案,在控制台的第一触摸屏上可设置加、减压及配气的方案,为安全起见还设有安全阀30。
2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25.(1)人员进入:
26.(1.1)在人员进入前,操作人员先检查各种气源、电源等是否满足要求,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开始。人员进入舱体后关上玻璃门,空气加压至设定压力(根据不同方案可设定压力为0.01mpa、0.02 mpa、0.03 mpa三种);
27.(1.2)补充氧气至设定百分比,控制氧气浓度≤30%:
28.人员在单人微压舱内可使用配备的电脑上网,也可看书,听音乐等。还可通过玻璃门看单人微压舱外,通过第一对讲机与舱外人员使用的第二对讲机对话。单人微压舱舱外人员可观察到舱体内的人员情况。人员在舱体内可充分呼吸氧气达到休闲、保健、美容等的功效;
29.(2)人员出来;
30.可由舱体外人员根据设定速率排气至常压。或可由舱体内人员在室内自行操作plc减至常压:当压力传感器显示为0,开启玻璃门,人员出来,结束。


技术特征:
1.单人微压舱,由舱体和控制台组成,其特征在于:舱体为立方体的密封结构,其顶部设有空调外机,舱体前面设有玻璃门,用于开启或关闭,舱体一侧设有观察窗,舱体内设有照明灯、座椅、空调内机、第二触摸屏、第二对讲机、温湿度传感器和氧浓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触摸屏连接照明灯;控制台顶部设有第一触摸屏,控制台内设置有集控板、空气压缩机、压力传感器、第一对讲机、供气阀、排氧阀、应急电源、隔离变压器、稳压电源和过载保护装置,集控板分别连接排氧阀、第一触摸屏、压力传感器、工作电源和过载保护装置,集控板通过供氧阀和管道连接制氧机,制氧机连接过载保护装置,隔离变压器通过应急电源连接集控板,第一对讲机连接稳压电源,隔离变压器通过应急电源分别连接集控板、工作电源和稳压电源,集控板通过供气阀和管道连接空气压缩机;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电缆连接至控制台的集控板,所述第一对讲机与第二对讲机无线连接,控制台的空气压缩机通过空气管路连接船体一侧压缩空气进口,控制台的供氧阀和排氧阀分别通过氧气管路连接氧浓度传感器,舱体内的温湿度传感器通过电缆连接控制台的集控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人微压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舱体采用钢板薄壳焊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人微压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前面底部设有轨道,玻璃门位于该轨道上,所述玻璃门能在轨道上来回移动,且轨道上一侧设有锁紧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人微压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一侧压缩空气进口通过空气管路连接空气缓冲罐,所述空气缓冲罐连接空气压缩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人微压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一侧氧气进口通过氧气管路连接氧气缓冲罐,所述氧气缓冲罐连接制氧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人微压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摸屏上设有开灯按钮和关灯按钮,开灯按钮通过中间继电器连接照明灯,控制其打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人微压舱,其特征在于:进气阀和排气阀均采用电磁开关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人微压舱,由舱体和控制台组成,舱体顶部设有空调外机,舱体前面设有玻璃门,舱体一侧设有观察窗,舱体内设有照明灯、座椅、空调内机、第二触摸屏、第二对讲机、温湿度传感器和氧浓度传感器,控制台顶部设有第一触摸屏,控制台内设置有集控板、空气压缩机、压力传感器、第一对讲机、供气阀、排氧阀、应急电源、隔离变压器、稳压电源和过载保护装置,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电缆连接至控制台的集控板,所述第一对讲机与第二对讲机无线连接,控制台的空气压缩机通过空气管路连接船体一侧压缩空气进口,控制台的供氧阀和排氧阀分别通过氧气管路连接氧浓度传感器,舱体内的温湿度传感器通过电缆连接控制台的集控板。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用新型结构新颖。用新型结构新颖。


技术研发人员:朱锦明 陈卫杰 王云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七零一所杨园高压氧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5
技术公布日:2022/6/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