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7212发布日期:2022-10-29 00:4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诊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


背景技术:

2.对于一些肠道疾病患者而言,在患病期间需每日三餐至四餐补充营养剂,肠内营养制剂根据氮源分为3大类:氨基酸型、短肽型、整蛋白型。氨基酸型和短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无需消化即可直接或接近直接吸收,适合胃肠功能不全的患者。目前市面上氨基酸型的肠内营养制剂有爱伦多和维沃(肠内营养粉),短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有百普力(肠内营养混悬液)以及百普素(肠内营养粉剂)等。
3.通常,营养剂都是放置在食品罐内的,由于罐子通常较大,并不容易携带,例如患者上下班或出游都需要饮用营养剂,而每天出行带着食品罐是患者所不希望的,因此,亟需一种便携的营养剂补充杯。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关于户外补充营养剂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营养剂补充杯,能便于出行的患者随身携带。
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包括:
6.下杯体,设有用于混合水和营养剂的容腔;
7.中杯体,可拆卸连接到所述下杯体的上方;
8.上杯体,转动连接到所述中杯体的上方;
9.其中,所述中杯体的底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漏孔,所述上杯体的内壁设有定位槽,所述上杯体内设有储粉杯,所述储粉杯设有多个独立储盒,所述储盒上下两端为开放端,所述储粉杯外壁设有与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定位筋,当所述上杯体被操作转动时,使每个储盒的底部能与所述隔板的漏孔对接。
10.优选的,所述储粉杯设有三个储盒,所述储盒的下端开口为圆形,三个所述储盒的上端开口拼接形成圆形。
11.优选的,所述储盒的下端开口直径与所述漏孔的直径相同。
12.优选的,所述储盒的下端开口位于同一圆周上。
13.优选的,所述储粉杯的外壁设有拨片,所述中杯体的内壁设有与所述拨片高度位置对应的挡片,当所述储粉杯转动时,所述拨片与所述挡片碰撞。
14.优选的,所述拨片具有弹性。
15.优选的,所述定位筋为圆柱形,所述上杯体的内壁设有圆弧形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定位筋的长度。
16.优选的,所述上杯体的外壁设有三个定位点,所述中杯体的外壁设有标记线,所述标记线与所述漏孔的位置对应。
17.优选的,所述下杯体为保温杯体。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9.本实用新型将杯子设计成具有上杯体、中杯体和下杯体,下杯体用于容纳热水,中杯体可拆卸的连接到下杯体上,上杯体可与中杯体转动,上杯体内设有储粉杯,可定量的储存营养剂,供患者在用餐时,将定量的营养剂释放到下杯体中,和定量的水混合后可以被患者饮用,不需要随身携带大罐的营养剂,且三个储粉杯足够患者一天的使用量。
附图说明
20.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的立体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的截面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打开顶盖后的立体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去掉顶盖后的截面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上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储粉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28.结合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主要包括下杯体1、中杯体2、上杯体3和储粉杯5。下杯体1、中杯体2、上杯体3共同组成形成一个杯子的形状,最上方设置杯盖4,能盖在上杯体3的顶部。
29.下杯体1设有用于混合水和营养剂的容腔,优选的,下杯体是真空杯,内胆可以是玻璃或304不锈钢;中杯体2可拆卸连接到下杯体1的上方,例如,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到下杯体1上方,并可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提高保温效果。
30.进一步的,上杯体3转动连接到中杯体2的上方,例如,如图2所示的,上杯体3和中杯体2之间设有燕尾槽连接结构,可保持上杯体3和中杯体2连接,并能相对转动,中杯体2的底部设有隔板22,隔板22上设有漏孔23,上杯体3的内壁设有定位槽32,上杯体3内设有储粉杯5,储粉杯5设有多个独立储盒51,储盒51上下两端为开放端,每个储盒51被分隔板53所分隔。
31.储粉杯5外壁设有与定位槽32配合的定位筋54,当上杯体3被操作转动时,使每个储盒51的底部能与隔板22的漏孔23对接。如此,在每个储盒51预先倒入一定量的营养粉,当需要引用营养粉时,转动上杯体3,当储盒51底部的下端开口52和漏孔23对接时,即可使储盒51中的营养粉掉落到下杯体1中。
32.优选的,储粉杯5设有三个储盒51,储盒51的下端开口52为圆形,三个储盒51的上端开口拼接形成圆形,设计成如此的形状,容易向储盒51中添加等量的营养剂。
33.优选的,储盒51的下端开口52直径与漏孔23的直径相同。储盒51的下端开口52位于同一圆周上。如此,当转动上杯体3时,可以使每个储盒51的下端开口52都有机会与漏孔
23对接,且当对接时,储盒51中的营养粉能从下端开口52、漏孔23掉落到下杯体1中。
34.结合图3-5所示,进一步的,由于储粉杯5内的营养粉可能存在挂壁,在储粉杯5的外壁设有拨片55,中杯体2的内壁设有与拨片55高度位置对应的挡片21,当储粉杯5转动时,拨片55与挡片21碰撞。另外,拨片21具有弹性,能产生振动,将储粉杯5内营养粉振落。
35.可选的,定位筋54为圆柱形,上杯体3的内壁设有圆弧形的定位槽32,定位槽32的长度大于定位筋54的长度,如此,储粉杯5防止到上杯体3的腔体31后,就能随着上杯体3的转动而转动了。
36.优选的,上杯体3的外壁设有三个定位点,中杯体2的外壁设有标记线(图中未示出),标记线与漏孔23的位置对应。如此,便于患者将对应的储盒51转动到对应的位置。其中,三个标记线周围分别记载有“早”“中”“晚”。
37.结合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将杯子设计成具有上杯体、中杯体和下杯体,下杯体用于容纳热水,中杯体可拆卸的连接到下杯体上,上杯体可与中杯体转动,上杯体内设有储粉杯,可定量的储存营养剂,供患者在用餐时,将定量的营养剂释放到下杯体中,和定量的水混合后可以被患者饮用,不需要随身携带大罐的营养剂,且三个储粉杯足够患者一天的使用量。
38.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杯体,设有用于混合水和营养剂的容腔;中杯体,可拆卸连接到所述下杯体的上方;上杯体,转动连接到所述中杯体的上方;其中,所述中杯体的底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漏孔,所述上杯体的内壁设有定位槽,所述上杯体内设有储粉杯,所述储粉杯设有多个独立储盒,所述储盒上下两端为开放端,所述储粉杯外壁设有与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定位筋,当所述上杯体被操作转动时,使每个储盒的底部能与所述隔板的漏孔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粉杯设有三个储盒,所述储盒的下端开口为圆形,三个所述储盒的上端开口拼接形成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盒的下端开口直径与所述漏孔的直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盒的下端开口位于同一圆周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粉杯的外壁设有拨片,所述中杯体的内壁设有与所述拨片高度位置对应的挡片,当所述储粉杯转动时,所述拨片与所述挡片碰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具有弹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筋为圆柱形,所述上杯体的内壁设有圆弧形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定位筋的长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杯体的外壁设有三个定位点,所述中杯体的外壁设有标记线,所述标记线与所述漏孔的位置对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杯体为保温杯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诊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便携式营养剂补充杯,包括:下杯体,设有用于混合水和营养剂的容腔;中杯体,可拆卸连接到所述下杯体的上方;上杯体,转动连接到所述中杯体的上方;其中,所述中杯体的底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漏孔,所述上杯体的内壁设有定位槽。本实用新型将杯子设计成具有上杯体、中杯体和下杯体,下杯体用于容纳热水,中杯体可拆卸的连接到下杯体上,上杯体可与中杯体转动,上杯体内设有储粉杯,可定量的储存营养剂,供患者在用餐时,将定量的营养剂释放到下杯体中,和定量的水混合后可以被患者饮用,不需要随身携带大罐的营养剂,且三个储粉杯足够患者一天的使用量。储粉杯足够患者一天的使用量。储粉杯足够患者一天的使用量。


技术研发人员:吴思思 徐陆周 张萍 李慧 游淑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1.27
技术公布日:2022/10/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