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牙间隙保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56904发布日期:2023-01-17 15:5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口腔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乳牙间隙保持器。


背景技术:

2.乳牙早失是儿童口腔科常见病例。龋齿在儿童口腔诊疗中最为常见,简单的龋坏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保存患牙,直至乳牙替换。但严重的乳牙龋坏会导致乳牙根尖周炎,牙根吸收,牙冠崩解,牙齿松动等症状,最终牙齿因无法保留而提前治疗性拔除。乳牙早失后如不予处理,则可导致相邻牙向缺隙侧倾斜和移位,甚至完全占据间隙。对颌牙因为没有正常牙齿阻挡会逐渐伸长,这样会最终导致牙列紊乱,使后续恒牙萌出受阻。因此乳牙早失后制作间隙保持器已经成为儿童口腔科 诊疗常规。
3.然而现有的乳牙间隙保持器的制作流程繁琐,疗程长,影响了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的开展。其治疗过程首先待拔牙创愈合后,制取口内印模,试带环,灌取石膏模型,然后交由技工弯制保持器臂端,并焊接,打磨抛光,最后再由医生在患者口内试戴,粘结。患者至少需要两次复诊时间。并且由于此种焊接式间隙保持器,有侧焊接点,而此位置又是咬合受力部位,长时间的咬合压力容易引起脱焊,保持器损坏。cn203736340u提供了一种不用焊接的间隙保持器,包括固定在远中的固位基牙上的带环,带环侧面有套管,套管内滑动有支撑臂,支撑臂另一面有支撑面。支撑面与另一侧近中的基牙连接。安装时,通过技工钳钳夹套管,使得套管和支撑臂固定。该间隙保持器虽然不用焊接臂端,但通过技工钳钳夹套管和支撑臂,不易操作,对医师要求较高。容易固位不稳,或者使套管变形严重,影响后期受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操作方便,固位稳定的乳牙间隙保持器。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
6.一种乳牙间隙保持器,包括带环、设置在带环两侧的颊面管,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与颊面管连接固定,所述连接件的中间部分用于与近中的基牙支撑连接,所述的连接件采用正畸丝制成。
7.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带环,可以根据牙齿形状预制各种规格。临床上,试戴各种规格的带环,就可以寻找到适合患者的带环。带环上的颊面管也是预制在一起的。
8.所述的连接件采用正畸丝,规模可选择直径0.8-0.9mm。正畸丝是牙科医疗中常用的材料。不需要预制,可以在选择好带环后,医生现场根据需要的长度,使用技工钳对正畸丝进行弯曲即可制成。
9.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颊面管为盒状,其一侧连接在带环上,相对一侧有注胶孔,远中一端封闭,近中一端开口。连接件的头部弯曲对折后,通过开口插入到颊面管中。颊面管的宽度刚好插入对折的正畸丝。然后通过注胶孔向颊面管注入光敏树脂来固定连接件。
10.作为另外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颊面管为双层管状,每层管的直径刚好插入正畸丝。其中一层管为半包围的开口管,另一层管为完整管。连接件的头部先经过开口管,弯曲后反穿完整管,然后弯曲正畸丝的头部成锐角使之不能后移。这样,连接件不管向左,还是向右,都不能再活动。所述颊面管的一层管之所以为开口管,是为了方便安装连接件,可以把正畸丝弯曲对折后,下面部分穿过完整管,上面部分嵌入到开口管中即可。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与近中基牙支撑连接的中间部分,可以弯曲成与基牙相配合的凹面形状。
12.使用时,先选择适合大小的带环,然后使用技工钳将正畸丝弯曲成连接件,使其中间部分紧贴于另一侧基牙。两端部分与带环两侧的颊面管连接固定。整体取下后涂抹粘固材料,重新戴入使其粘结固位。
13.上述连接件的制备和固定连接,可现场采用专用钳,持针器,技工钳等均可,不需要焊接等复杂设备。
14.带环预先和颊面管固定在一起,并预制成各种规格。所述带环和颊面管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
[0016] 1.现有的乳牙间隙保持器其制作过程繁琐,周期长。要么不稳固。而本实用新型可由医生独立操作。复杂的带环和颊面管结构预先用不锈钢制备而成,临床现场只需选取合适的规格,然后现场使用正畸丝进行弯曲和连接,制备连接件,操作方便快捷,连接稳定。整个过程一次性完成,降低制作成本,减少患者复诊次数。
[0017] 2.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的带用时间通常为 2-3 年,如乳牙缺失过早,甚至可达 4-5年。因此间隙保持器的制作质量就尤为重要。而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新型乳牙间隙保持器可批量设计制造,无需技工操作,没有焊点,连接方式简洁稳定,稳固耐久性大大加强。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9]
图 2 为图 1 的俯视示意图;
[0020]
其中带环-1、颊面管-2、连接件-3、注胶孔-4。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一种乳牙间隙保持器,包括带环1、设置在带环1两侧的颊面管2,和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的两端与颊面管2连接固定,所述连接件3的中间部分用于与近中的基牙支撑连接,所述的连接件3采用正畸丝制成。
[0022]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带环,可以根据牙齿形状预制各种规格。固定在间隙旁边远中的基牙上。临床上,试戴各种规格的带环,就可以寻找到适合患者的带环。带环上的颊面管也是预制在一起的。
[0023]
所述的连接件采用正畸丝,规模可选择直径0.8-0.9mm。正畸丝是牙科医疗中采用的材料。不需要预制,可以在选择好带环后,医生现场根据需要的长度,使用技工钳对正畸丝进行弯曲即可制成。
[0024]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颊面管2为盒状,其一侧连接在带环1上,相对一侧有注胶
孔4,远中一端封闭,近中一端开口。连接件3的头部弯曲对折后,通过开口插入到颊面管中。颊面管的宽度刚好插入对折的正畸丝。然后通过注胶孔向颊面管注入光敏树脂来固定连接件。
[0025]
作为另外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颊面管为双层管状,每层管的直径刚好插入正畸丝。其中一层管为半包围的开口管,另一层管为完整管。连接件的头部先经过开口管,弯曲后反穿完整管,然后弯曲正畸丝的头部成锐角使之不能后退。
[0026]
使用时,先选择适合大小的带环,然后使用技工钳将正畸丝弯曲成连接件,使其中间部分紧贴于另一侧基牙。两端部分与带环两侧的颊面管连接固定。整体取下后涂抹粘固材料,重新带入使其粘结固位。
[0027]
上述连接件的制备可采用专用钳,持针器,技工钳等均可。所述连接件与近中基牙支撑连接的中间部分,可以弯曲成与基牙相配合的凹面形状。
[0028]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单个或连续(不超过两个) 乳后牙缺失后的间隙保持。


技术特征:
1.一种乳牙间隙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环(1)、设置在带环(1)两侧的颊面管(2),和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的两端与颊面管(2)连接固定,所述连接件(3)的中间部分用于与近中的基牙支撑连接,所述的连接件(3)采用正畸丝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牙间隙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畸丝选择直径0.8-0.9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牙间隙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环(1)和颊面管(2)预制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牙间隙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颊面管(2)为盒状,其一侧连接在带环(1)上,相对一侧有注胶孔(4),远中一端封闭,近中一端开口,连接件的头部弯曲对折后,通过开口插入到颊面管中,颊面管的宽度刚好插入对折的正畸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牙间隙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颊面管为双层管状,每层管的直径刚好插入正畸丝,其中一层管为半包围的开口管,另一层管为完整管,连接件的头部先经过开口管,弯曲后反穿完整管,然后弯曲正畸丝的头部成锐角使之不能向后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牙间隙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环(1)和颊面管(2)采用不锈钢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牙间隙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近中基牙支撑连接的中间部分,弯曲成与基牙相配合的凹面形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口腔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乳牙间隙保持器。包括带环、设置在带环两侧的颊面管,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与颊面管连接固定,所述连接件的中间部分用于与近中的基牙支撑连接,所述的连接件采用正畸丝制成。所述的颊面管为盒状,其一侧连接在带环上,相对一侧有注胶孔,远中一端封闭,近中一端开口。连接件的头部弯曲对折后,通过开口插入到颊面管中。或者所述的颊面管为双层管状,每层管的直径刚好插入正畸丝。其中一层管为半包围的开口管,另一层管为完整管。连接件的头部先经过开口管,弯曲后反穿完整管,然后弯曲正畸丝的头部成锐角使之无法向后移动。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快捷,连接稳定。连接稳定。连接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于海鹏
技术研发日:2022.01.30
技术公布日:2023/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