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42507发布日期:2023-06-29 17:1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微波消融针,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微波消融治疗已成为治疗肝癌,肾癌,甲状腺等软组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微波消融是利用天线辐射微波,微波使组织中的离子、极性水分子旋转振动、相互摩擦而产生热效应,使治疗区域快速达到很高的温度,组织凝固,脱水而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现有消融针存在一些不足,如其内部的冷却液无法可控到达消融针的针头部分,使针头部分得到稳定的冷却,且消融针和底座的对接安装需要使用多个螺栓进行连接固定,导致固定安装和拆卸过程繁琐,由此提出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其目的在于解决了现有消融针存在一些不足,如其内部的冷却液无法可控到达消融针的针头部分,使针头部分得到稳定的冷却,且消融针和底座的对接安装需要使用多个螺栓进行连接固定,导致固定安装和拆卸过程繁琐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插接腔,所述插接腔的内壁插接有消融针,所述消融针的内部依次开设有冷却环形腔和内容腔,所述消融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针头,所述针头的内侧开设有头部冷却腔,所述头部冷却腔的一端与冷却环形腔的一端连通,所述头部冷却腔的另一端设置有回流管道,所述插接腔的一端开设有供液管道,所述供液管道的一端与冷却环形腔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回流管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的一端套接有设置于底座内侧的排气液管道,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机构。

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套接于底座一端外侧的固定套,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二,所述消融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锁定座,所述螺纹锁定座的外侧与固定套一端的内侧螺纹连接。

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限位环二限制固定套的活动范围,通过限位环二、固定套与螺纹锁定座配合使底座和消融针固定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消融针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橡胶圈,所述密封橡胶圈的外侧与插接腔的内壁活动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密封块和密封橡胶圈使插接腔的内腔与消融针的外侧的接触面密封。

7、进一步地,所述内容腔一端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针头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消融针的内侧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连接杆和固定杆使支撑架固定在内容腔的内腔。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控制线路,所述底座内侧的一端设置有插电座,所述控制线路的一端与插电座的一侧插接,所述插电座的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控制线路分别对应。

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插电座使控制线路与连接线可以分别对应。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套接有闸门控制环套,所述支撑架一端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驱动齿,所述闸门控制环套的内侧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闸门控制环套的内侧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驱动齿轮的内侧与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齿的外侧与驱动齿轮的外侧啮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闸门控制环套、挤压板和回复弹簧控制闸门的位置和行程。

13、进一步地,所述消融针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管道,所述冷却环形腔通过连接管道与回流管道连通,所述回流管道的内侧插接有一个闸门,所述闸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闸门的外侧套接有回复弹簧,所述挤压板的外侧与闸门控制环套的一端活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管道连通冷却环形腔和回流管道。

15、进一步地,所述内容腔一端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环一,所述限位环一的一侧与插接腔的内壁活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限位环一限制底座和消融针的相对位置。

1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握把。

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握把方便底座的使用和持握。

19、进一步地,所述消融针的内侧设置有屏蔽层,所述冷却环形腔内壁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橡胶隔膜。

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屏蔽层用于减少核磁对消融针内部的器械的影响,环形橡胶隔膜阻碍冷却液顺利进入头部冷却腔内腔。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冷却环形腔和供液管道、连接插头和排气液管道的配合对接,使得消融针内的冷却液得以正常流通,以保证消融针内的温度在合适范围内,通过环形橡胶隔膜、连接管道、闸门控制环套和闸门的使用,控制冷却液流通路径,进而在使冷却液可以冷却针头;

2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套、螺纹锁定座和限位环二的配合使用,使得消融针与底座的固定更加稳定、快捷、方便,消融针内侧的线路、管道的对接更加容易。

2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端开设有插接腔(2),所述插接腔(2)的内壁插接有消融针(5),所述消融针(5)的内部依次开设有冷却环形腔(7)和内容腔(8),所述消融针(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针头(13),所述针头(13)的内侧开设有头部冷却腔(14),所述头部冷却腔(14)的一端与冷却环形腔(7)的一端连通,所述头部冷却腔(14)的另一端设置有回流管道(10),所述插接腔(2)的一端开设有供液管道(15),所述供液管道(15)的一端与冷却环形腔(7)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回流管道(1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插头(19),所述连接插头(19)的一端套接有设置于底座(1)内侧的排气液管道(17),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套接于底座(1)一端外侧的固定套(3),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二(32),所述消融针(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锁定座(4),所述螺纹锁定座(4)的外侧与固定套(3)一端的内侧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针(5)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块(22),所述密封块(22)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橡胶圈(23),所述密封橡胶圈(23)的外侧与插接腔(2)的内壁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腔(8)一端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架(9),所述支撑架(9)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针头(13)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9)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消融针(5)的内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9)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控制线路(21),所述底座(1)内侧的一端设置有插电座(18),所述控制线路(21)的一端与插电座(18)的一侧插接,所述插电座(18)的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线(16),所述连接线(16)与控制线路(21)分别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9)的外侧套接有闸门控制环套(24),所述支撑架(9)一端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驱动齿(27),所述闸门控制环套(24)的内侧设置有驱动齿轮(25),所述闸门控制环套(24)的内侧设置有步进电机(26)所述驱动齿轮(25)的内侧与步进电机(26)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齿(27)的外侧与驱动齿轮(25)的外侧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针(5)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管道(11),所述冷却环形腔(7)通过连接管道(11)与回流管道(10)连通,所述回流管道(10)的内侧插接有一个闸门(12),所述闸门(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28),所述闸门(12)的外侧套接有回复弹簧(29),所述挤压板(28)的外侧与闸门控制环套(24)的一端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腔(8)一端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环一(20),所述限位环一(20)的一侧与插接腔(2)的内壁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握把(3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针(5)的内侧设置有屏蔽层(6),所述冷却环形腔(7)内壁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橡胶隔膜(30)。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核磁场下介入治疗的微波消融针,属于微波消融针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插接腔,所述插接腔的内壁插接有消融针,所述消融针的内部依次开设有冷却环形腔和内容腔,所述消融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针头,所述针头的内侧开设有头部冷却腔。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消融针往往无法可控的对消融针的针头部分进行冷却,且对接安装比较繁琐的问题,本技术中,通过冷却环形腔和供液管道、连接插头和排气液管道的配合对接,使得消融针内的冷却液得以正常流通,以保证消融针内的温度在合适范围内,通过环形橡胶隔膜、连接管道、闸门控制环套和闸门的使用,控制冷却液流通路径,进而在使冷却液可以冷却针头。

技术研发人员:缪晓峰,孔德军,赵德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德文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