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碎核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7897发布日期:2022-10-29 02:5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白内障碎核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白内障碎核镊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碎核的显微镊。


背景技术:

2.白内障是全球和我国主要致盲疾病之一,而手术治疗是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白内障主流手术分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超声乳化术对手术设备依赖较大,易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后囊膜破裂、虹膜脱出等手术并发症。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不需要昂贵的机器,手术时间大约在20-30分钟内完成。手术具体步骤如下:表面麻醉或球周麻醉后,在12点做一弦长约5.5mm角巩膜切口,撕囊镊撕开晶状体前囊膜,用白内障碎核器碎核,晶体圈取核,注吸器将晶状体皮质吸出,然后用晶状体植入镊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切口缝合1针或形成自闭切口。主流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晶状体核娩出时,是先扩大角巩膜切口,再用晶体圈取出晶状体核,当遇到晶状体核较硬或核较大时,容易发生虹膜脱出,角膜内皮撕脱等手术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白内障碎核镊,可以在不扩大手术切口的前提下,将晶状体核分成两份或多份,从小切口中取出,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如角膜内皮失代偿、后囊膜破裂、虹膜脱出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白内障碎核镊,包括镊柄、镊颈和镊头,两个镊柄的底端固定连接构成v字型,每个镊柄的顶端均一体连接有镊颈,镊颈的端部一体连接有镊头,两个所述镊头的相对面上设有匹配嵌合的镊齿,两个所述镊颈的相对面上均设有三棱刃尖,两个镊颈相互靠近时其上设置的两个三棱刃尖的尖锐顶边对接。
5.所述的其中一个镊头上的第一镊齿为三棱柱状凸起,另外一个镊头上设有两个第二镊齿均为棱柱状凸起且该两个棱柱状凸起之间形成的凹槽与第一镊齿完全匹配。
6.所述镊齿与其所在镊头的平面夹角为90
°

7.所述镊齿的长度为0.6-0.8mm。
8.所述三棱刃尖的长度为10-11mm。
9.所述镊齿与三棱刃尖的间距为0.6-0.8mm。
10.所述镊柄与镊颈夹角为120
°‑
140
°

11.所述镊柄上设有控制两个镊柄开合的弹性把手。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两个相对的镊颈上设置三棱刃尖,在镊颈相靠近时,可以在不扩大手术切口的前提下,将晶状体核轻松分成两份或多份,镊颈端部匹配嵌合的镊齿则可准确引导两个镊头对接并稳定夹持晶状体核,将晶状体
核从小切口中取出,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如角膜内皮失代偿、后囊膜破裂、虹膜脱出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相对的镊头与镊颈平展开的结构展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白内障碎核镊,包括镊柄1、镊颈2和镊头3,两个镊柄1的底端固定连接构成v字型,每个镊柄1的顶端均一体连接有镊颈2,镊颈2的端部一体连接有镊头3,两个所述镊头3的相对面上设有匹配嵌合的镊齿4,两个所述镊颈2的相对面上均设有三棱刃尖5,两个镊颈2相互靠近时其上设置的两个三棱刃尖5的尖锐顶边对接。
18.本实用新型在手术中使用时,将镊头3伸入切口中预定位置,手部操作两个镊柄1时两个镊头3互相靠近,两个镊齿4首先对晶状体核进行夹持,两个镊颈2上的三棱刃尖5尖端相对,对合后形成刀刃,用于碎核,随后镊头3维持对晶状体核的夹持状态直接将其取出,快速安全的完成白内障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9.所述的其中一个镊头3上的第一镊齿41为三棱柱状凸起,另外一个镊头3上设有两个第二镊齿42均为棱柱状凸起且该两个棱柱状凸起之间形成的凹槽与第一镊齿41完全匹配,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稳固夹持晶状体核的功能,还能引导两个三棱刃尖5的尖端稳定对接,使晶状体核的切断粉碎更加快速。
20.所述镊齿4与其所在镊头3的平面夹角为90
°

21.所述镊齿4的长度为0.6-0.8mm。
22.所述三棱刃尖5的长度为10-11mm。
23.所述镊齿4与三棱刃尖5的间距为0.6-0.8mm。
24.所述镊柄1与镊颈2夹角为120
°‑
140
°

25.所述镊柄1上设有控制两个镊柄1开合的弹性把手。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白内障碎核镊,包括镊柄(1)、镊颈(2)和镊头(3),两个镊柄(1)的底端固定连接构成v字型,每个镊柄(1)的顶端均一体连接有镊颈(2),镊颈(2)的端部一体连接有镊头(3),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镊头(3)的相对面上设有匹配嵌合的镊齿(4),两个所述镊颈(2)的相对面上均设有三棱刃尖(5),两个镊颈(2)相互靠近时其上设置的两个三棱刃尖(5)的尖锐顶边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碎核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中一个镊头(3)上的第一镊齿(41)为三棱柱状凸起,另外一个镊头(3)上设有两个第二镊齿(42)均为棱柱状凸起且该两个棱柱状凸起之间形成的凹槽与第一镊齿(41)完全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碎核镊,其特征在于:所述镊齿(4)与其所在镊头(3)的平面夹角为9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碎核镊,其特征在于:所述镊齿(4)的长度为0.6-0.8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碎核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棱刃尖(5)的长度为10-11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碎核镊,其特征在于: 所述镊齿(4)与三棱刃尖(5)的间距为0.6-0.8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碎核镊,其特征在于:所述镊柄(1)与镊颈(2)夹角为120
°‑
140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碎核镊,其特征在于:所述镊柄(1)上设有控制两个镊柄(1)开合的弹性把手。

技术总结
实用新型白内障碎核镊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白内障碎核镊,可以在不扩大手术切口的前提下,将晶状体核分成两份或多份,从小切口中取出,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如角膜内皮失代偿、后囊膜破裂、虹膜脱出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白内障碎核镊,包括镊柄、镊颈和镊头,两个镊柄的底端固定连接构成V字型,每个镊柄的顶端均一体连接有镊颈,镊颈的端部一体连接有镊头,两个所述镊头的相对面上设有匹配嵌合的镊齿,两个所述镊颈的相对面上均设有三棱刃尖,两个镊颈相互靠近时其上设置的两个三棱刃尖的尖锐顶边对接。对接。对接。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 顾冬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3.24
技术公布日:2022/10/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