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3909发布日期:2022-12-31 10:3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益生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


背景技术:

2.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从而产生有利于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
3.益生菌活菌制剂中的益生菌在储存和口服过程中极易失去活性,尤其是口服后在胃肠道受胃酸和消化酶的水解而失活。目前常规的益生菌制剂为粉剂、胶囊剂、片剂等,难以实现对益生菌活性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益生菌在储存和口服过程中极易失去活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包括胶囊剂主体,所述胶囊剂主体由胶囊外壳、益生菌微丸以及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组成,且上空心胶囊壳和下空心胶囊壳相互嵌设,所述上空心胶囊壳和下空心胶囊壳内设置有益生菌微丸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所述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填充在上空心胶囊壳以及下空心胶囊壳内,所述益生菌微丸由谷物β-葡聚糖和益生菌组成的微丸丸芯以及包裹在谷物β-葡聚糖和益生菌微丸丸芯外表面的肠溶性包衣层膜组成。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谷物β-葡聚糖是指燕麦β-葡聚糖或大麦β-葡聚糖或两者的任意比例混合物。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益生菌是指乳酸菌或双歧杆菌或酵母菌或三者的任意比混合物。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谷物β-葡聚糖与益生菌的重量比为1:5-5:1。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微丸丸芯的直径为0.5mm-2.5mm。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肠溶性包衣层膜的材料具体为丙烯酸树脂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肠溶性包衣层膜的包衣增重为2%-20%。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具体为指抗性糊精或低聚果糖或菊粉或三者的任意比混合物。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益生菌微丸与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的重量比为1:5-5:1。
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空心胶囊壳和下空心胶囊壳为用于口服的食品或药用级明胶空心胶囊或植物空心胶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该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在储存过程中,益生菌肠溶微丸中的谷物β-葡聚糖可保持益生菌的活性;微丸外层的肠溶性包衣层膜、胶囊壳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以及胶囊壳本身构成了多层保护屏障,隔绝氧气和水分对益生菌的破坏,综合保持了益生菌在储存过程中的活性。
17.该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在口服本品之后,胶囊在胃中溶解后释放出益生菌微丸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益生菌微丸保证益生菌不接触到胃酸和消化酶而水解,益生菌微丸到达小肠后发生崩解,释放出益生菌和谷物β-葡聚糖,而谷物β-葡聚糖遇水后形成粘稠的胶状物质将益生菌包裹在内,隔绝益生菌与消化酶接触,防止益生菌被水解,保证了益生菌的体内活性。另外,谷物β-葡聚糖与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均为益生菌的食物,能使休眠中的益生菌复活,促进其增殖,增强益生菌的体内活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益生菌微丸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胶囊制剂主体;2、上空心胶囊壳;3、下空心胶囊壳;4、益生菌微丸;5、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6、微丸丸芯;7、肠溶性包衣层膜。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包括胶囊剂主体,胶囊剂主体由胶囊外壳、益生菌微丸4以及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5组成,且上空心胶囊壳2和下空心胶囊壳3相互嵌设,上空心胶囊壳2和下空心胶囊壳3内设置有益生菌微丸4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5,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5填充在上空心胶囊壳2以及下空心胶囊壳3内,益生菌微丸4由谷物β-葡聚糖和益生菌组成的微丸丸芯6以及包裹在谷物β-葡聚糖和益生菌微丸4丸芯外表面的肠溶性包衣层膜7组成。
22.谷物β-葡聚糖是指燕麦β-葡聚糖或大麦β-葡聚糖或两者的任意比例混合物。
23.的益生菌是指乳酸菌或双歧杆菌或酵母菌或三者的任意比混合物。
24.谷物β-葡聚糖与益生菌的重量比为1:5-5:1。
25.微丸丸芯6的直径为0.5mm-2.5mm。
26.肠溶性包衣层膜7的材料具体为丙烯酸树脂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
27.肠溶性包衣层膜7的包衣增重为2%-20%。
28.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5具体为指抗性糊精或低聚果糖或菊粉或三者的任意比混合物。
29.益生菌微丸4与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5的重量比为1:5-5:1。
30.上空心胶囊壳2和下空心胶囊壳3为用于口服的食品或药用级明胶空心胶囊或植物空心胶囊。
31.其中,微丸丸芯6由1份乳酸菌、1份双歧杆菌、2份燕麦β-葡聚糖与1份大麦β-葡聚糖混合组成,制备时先加入适当纯化水润湿制成软材,并用挤出滚圆机制成直径1-2毫米的微丸并用流化床干燥即得。
32.其中,丸芯外层为肠溶性包衣层膜7,包衣材料为丙烯酸树脂尤特奇l30d-55型,通
过流化床包衣至增重12%,即得肠溶微丸。
33.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5组分由2份抗性糊精与1份菊粉混合而成。
34.1份上述肠溶微丸与2份可溶性膳食纤维混合均匀,即得胶囊内容物。
35.将上述胶囊内容物均匀填充至0号明胶空心胶囊中,即得本实用新型的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
36.在使用时,在储存过程中,益生菌肠溶微丸中的谷物β-葡聚糖可保持益生菌的活性;微丸外层的肠溶性包衣层膜7、胶囊壳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5以及胶囊壳本身构成了多层保护屏障,隔绝氧气和水分对益生菌的破坏,综合保持了益生菌在储存过程中的活性,该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在口服本品之后,胶囊在胃中溶解后释放出益生菌微丸4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5,益生菌微丸4保证益生菌不接触到胃酸和消化酶而水解,益生菌微丸4到达小肠后发生崩解,释放出益生菌和谷物β-葡聚糖,而谷物β-葡聚糖遇水后形成粘稠的胶状物质将益生菌包裹在内,隔绝益生菌与消化酶接触,防止益生菌被水解,保证了益生菌的体内活性。另外,谷物β-葡聚糖与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5均为益生菌的食物,能使休眠中的益生菌复活,促进其增殖,增强益生菌的体内活性。


技术特征:
1.一种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囊剂主体,所述胶囊剂主体由胶囊外壳、益生菌微丸(4)以及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5)组成,且上空心胶囊壳(2)和下空心胶囊壳(3)相互嵌设,所述上空心胶囊壳(2)和下空心胶囊壳(3)内设置有益生菌微丸(4)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5),所述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5)填充在上空心胶囊壳(2)以及下空心胶囊壳(3)内,所述益生菌微丸(4)由微丸丸芯(6)以及包裹在微丸丸芯(6)外表面的肠溶性包衣层膜(7)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丸丸芯(6)的直径为0.5mm-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肠溶性包衣层膜(7)的材料具体为丙烯酸树脂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肠溶性包衣层膜(7)的包衣增重为2%-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空心胶囊壳(2)和下空心胶囊壳(3)为用于口服的食品或药用级明胶空心胶囊或植物空心胶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持益生菌活性的制剂,属于益生菌技术领域,包括胶囊剂主体,所述胶囊剂主体由胶囊外壳、益生菌微丸以及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组成,且上空心胶囊壳和下空心胶囊壳相互嵌设,所述上空心胶囊壳和下空心胶囊壳内设置有益生菌微丸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所述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填充在上空心胶囊壳以及下空心胶囊壳内;在储存过程中,益生菌肠溶微丸中的谷物β-葡聚糖可保持益生菌的活性;微丸外层的肠溶性包衣层膜、胶囊壳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填充层以及胶囊壳本身构成了多层保护屏障,隔绝氧气和水分对益生菌的破坏,综合保持了益生菌在储存过程中的活性。综合保持了益生菌在储存过程中的活性。综合保持了益生菌在储存过程中的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 杨伦 陈松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津之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0
技术公布日:2022/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