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3438发布日期:2022-10-14 23:3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领域,特别涉及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2.负压吸引装置是用于吸引手术中产生的血液、体液、冲洗液以及电刀切割组织产生的烟雾,以确保手术视野干净、清晰,手术解剖层次暴露完整,便于手术操作。目前市面上使用的一次性负压吸引装置,因无有效过滤装置及防倒吸装置,术中病人组织、标本、结石等很容易被吸入负压吸引装置内,混入血液、体液、冲洗液后如需查找,很难区分出来,增加了手术时间;且一些严重创伤、腹腔大出血患者,因污染严重,出血较多,术中冲洗液用量较大,负压吸引装置容量有限,容易达到吸引上限,术中如更换不及时,血液、体液等很容易进入中心负压吸引管道,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负压吸引装置,设计了防倒吸过滤型负压吸引装置,此装置可有效避免术中组织、结石、标本等混入血液、体液,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吸引瓶、集液袋和上盖,所述上盖在竖直面上设有贯穿的负压吸管和引流管,负压吸管位于上盖下方的端部设有防倒吸装置,吸引瓶的瓶口和上盖之间设有套圈,三者安装好后,整个吸引瓶为密封状态,集液袋设置在套圈的底部,上盖的底部设有包裹负压吸管和引流管的过滤网层;该防倒吸装置包括浮漂和漂浮腔,浮漂内置在漂浮腔内,漂浮腔设置在负压吸管的端部,漂浮腔的侧壁等间距设有多个透气孔,浮漂的水平剖面大于负压吸管的孔径。
5.优选的,所述浮漂为圆柱体结构,漂浮腔为圆柱型腔体,两者之间有间隙,漂浮腔的顶部设置与漂浮腔相通的硬管,负压吸管的端部为软管,硬管和软管过盈配合。
6.优选的,所述吸引瓶瓶口的内侧和上盖盖口的外侧设有橡胶层,橡胶层和套圈都是倒梯形圆柱体结构,所述上盖处设有瓶口锁紧装置。
7.优选的,所述瓶口锁紧装置包括套在吸引瓶外侧的卡箍、压杆和固定机构,卡箍竖直向上设有支撑条,压杆铰接在支撑条顶部,固定机构相对于支撑条对称设置在卡箍的另一侧;压杆为矩形金属架,该固定机构包括定位条、压板和弧形金属架,定位条和压板两者顶部铰接,弧形金属架和压板主体铰接,弧形金属架的端部与矩形金属条的端部卡接。
8.优选的,所述定位条和压板的边部设有定位片,压板的定位片位于定位条的定位片的外侧,两者间隙配合,压板的定位片内侧设有凸点,定位条的定位片在对应位置设有定位孔。
9.优选的,所述定位条相对于竖直面向外侧倾斜15
°
,压板的端部设有施力片,施力片与压板的夹角为150
°

1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负压吸引装置,设计了防倒
吸过滤型负压吸引装置,此装置可有效避免术中组织、结石、标本等混入血液、体液,且当负压吸引装置内液体过满时,装置内浮杯上浮,利用浮杯上浮将压缩吸气管道关闭,从而避免装置内液体倒吸进入中心吸引。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瓶口锁紧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图2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16.其中,1-吸引瓶、2-集液袋、3-上盖、4-负压吸管、5-引流管、 6-套圈、7-过滤网层、8-浮漂、9-浮漂腔、10-硬管、11-软管、12-橡胶层、13-卡箍、14-压杆、15-支撑条、16-定位条、17-压板、18-弧形金属架、19-定位片、20-凸点、21-定位孔、22-施力片。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18.图1-图5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吸引瓶1、集液袋2和上盖3,所述上盖3在竖直面上设有贯穿的负压吸管4和引流管5,负压吸管4位于上盖3下方的端部设有防倒吸装置,吸引瓶1的瓶口和上盖3之间设有套圈6,三者安装好后,整个吸引瓶1为密封状态,集液袋2设置在套圈6的底部,上盖3的底部设有包裹负压吸管4和引流管5的过滤网层7;过滤网整体与集液袋呈双层设置,可有效过滤术中组织、标本、结石等,且不影响术中血液、体液、冲洗液的吸引,如需查找,直接将内层过滤网提出即可,方便可行。
19.该防倒吸装置包括浮漂8和漂浮腔,浮漂8内置在漂浮腔内,漂浮腔设置在负压吸管4的端部,漂浮腔的侧壁等间距设有多个透气孔,浮漂8的水平剖面大于负压吸管4的孔径;浮漂8为圆柱体结构,漂浮腔为圆柱型腔体,两者之间有间隙;当回收液达到上限时,负压吸管对浮漂进行吸附,就自动关闭吸引设备,漂浮腔的顶部设置与漂浮腔相通的硬管10,负压吸管4的端部为软管11,硬管10和软管11过盈配合,方便安装。
20.吸引瓶1瓶口的内侧和上盖3盖口的外侧设有橡胶层12,橡胶层 12和套圈6都是倒梯形圆柱体结构,所述上盖3处设有瓶口锁紧装置,该套圈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使用过后,可以将套圈和集液袋丢弃,然后对整个装备进行清洗,换上新的套圈加集液袋,降低使用成本。吸引瓶和上盖处的橡胶层配合瓶口锁紧装置,保持整个负压吸引装置内部的密封性。
21.瓶口锁紧装置包括套在吸引瓶1外侧的卡箍13、压杆14和固定机构,整个瓶口锁紧装置都是有金属材料制成。卡箍13竖直向上设有支撑条15,压杆14铰接在支撑条顶部,固定机构相对于支撑条对称设置在卡箍13的另一侧;压杆为矩形金属架,该固定机构包括定位条16、压板17和弧形金属架18,定位条16和压板17两者顶部铰接,弧形金属架18和压板17主体铰接,弧形金属架的端部与矩形金属条的端部卡接;通过压板相对定位条的闭合,使得压杆对上盖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压杆和上盖都是相贴合的弧形,使得施力更加贴合。
22.定位条16和压板17的边部设有定位片19,压板17的定位片19 位于定位条16的定位片19的外侧,两者间隙配合,压板17的定位片 19内侧设有凸点20,定位条16的定位片19
在对应位置设有定位孔21;定位条16相对于竖直面向外侧倾斜15
°
,压板17的端部设有施力片 22,施力片22与压板17的夹角为150
°
,定位片处的结构方便压板和定位条实现固定,同时施力片的结构方便对压板进行操作。
2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吸引瓶、集液袋和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在竖直面上设有贯穿的负压吸管和引流管,负压吸管位于上盖下方的端部设有防倒吸装置,吸引瓶的瓶口和上盖之间设有套圈,三者安装好后,整个吸引瓶为密封状态,集液袋设置在套圈的底部,上盖的底部设有包裹负压吸管和引流管的过滤网层;该防倒吸装置包括浮漂和漂浮腔,浮漂内置在漂浮腔内,漂浮腔设置在负压吸管的端部,漂浮腔的侧壁等间距设有多个透气孔,浮漂的水平剖面大于负压吸管的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为圆柱体结构,漂浮腔为圆柱型腔体,两者之间有间隙,漂浮腔的顶部设置与漂浮腔相通的硬管,负压吸管的端部为软管,硬管和软管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瓶瓶口的内侧和上盖盖口的外侧设有橡胶层,橡胶层和套圈都是倒梯形圆柱体结构,所述上盖处设有瓶口锁紧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口锁紧装置包括套在吸引瓶外侧的卡箍、压杆和固定机构,卡箍竖直向上设有支撑条,压杆铰接在支撑条顶部,固定机构相对于支撑条对称设置在卡箍的另一侧;压杆为矩形金属架,该固定机构包括定位条、压板和弧形金属架,定位条和压板两者顶部铰接,弧形金属架和压板主体铰接,弧形金属架的端部与矩形金属条的端部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条和压板的边部设有定位片,压板的定位片位于定位条的定位片的外侧,两者间隙配合,压板的定位片内侧设有凸点,定位条的定位片在对应位置设有定位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条相对于竖直面向外侧倾斜15
°
,压板的端部设有施力片,施力片与压板的夹角为150
°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吸引瓶、集液袋和上盖,所述上盖在竖直面上设有贯穿的负压吸管和引流管,负压吸管位于上盖下方的端部设有防倒吸装置,吸引瓶的瓶口和上盖之间设有套圈,三者安装好后,整个吸引瓶为密封状态,集液袋设置在套圈的底部,上盖的底部设有包裹负压吸管和引流管的过滤网层;该防倒吸装置包括浮漂和漂浮腔,浮漂内置在漂浮腔内,漂浮腔设置在负压吸管的端部,漂浮腔的侧壁等间距设有多个透气孔,浮漂的水平剖面大于负压吸管的孔径,设计了防倒吸过滤型负压吸引装置,此装置可有效避免术中组织、结石、标本等混入血液、体液,且当负压吸引装置内液体过满时,装置内浮杯上浮,利用浮杯上浮将压缩吸气管道关闭。管道关闭。管道关闭。


技术研发人员:海婷婷 陈锦丽 周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4.28
技术公布日:2022/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