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防呛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2925发布日期:2023-08-25 01:37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防呛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生儿用具,具体为一种新生儿防呛奶装置。


背景技术:

1、新生儿,就是指的是胎儿娩出母体并自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未满28天这一段时间的婴儿;呛奶是由于婴儿吃奶过程或吐奶后,奶汁误入气道所致。呛奶常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呛奶多于母乳喂养者。表现为喂养后婴儿出现频繁剧烈的刺激性咳嗽,随之吐出大量奶汁,严重呛奶时会将奶汁呛入气管,阻塞呼吸道,造成缺氧导致窒息,若不及时抢救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2、目前在使用奶瓶对新生儿进行喂奶时,现有的奶瓶大多不具备防呛奶功能,新生儿在吃奶时,奶瓶内部的空气过多容易造成呛奶情况出现,或者奶液的流量过大,也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呛奶的情况,无法在新生儿吃奶过程中对新生儿进行保护,降低呛奶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防呛奶装置,其能够根据医护人员每次的冲奶量,对奶瓶内部的容量进行调节,冲奶完成后将奶瓶内的多余空气排出,而且能够对奶液的流出量进行控制,对新生儿进行保护,有效降低新生儿呛奶的可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生儿防呛奶装置,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顶部开设有冲奶腔,所述瓶体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与冲奶腔相连通,所述瓶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顶部栓接有螺纹杆,所述冲奶腔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且升降板的底部固定有活动管,所述活动管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并与固定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延伸至活动管的内部并与活动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瓶体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管,且瓶体的顶部延伸至固定管的内部并与固定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管内壁的下方栓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固定管的上方贯穿设置有安装筒,且安装筒的顶部设置有奶嘴本体,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遮挡板,且遮挡板与安装筒的底部固定连接。

3、优选的,所述固定槽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活动管两侧的下方均栓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并与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4、优选的,所述遮挡板呈半圆形设置,且遮挡板的直径与固定板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且它们分别设置在固定板顶部前方的两侧,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它们均匀分布在固定板顶部表面的后方。

5、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嵌设有磁吸块,且遮挡板与磁吸块之间配合使用。

6、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的表面粘接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呈环形设置在升降板的表面,且密封条的材质为医用级硅橡胶。

7、优选的,所述固定管内壁的上方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安装筒表面的下方固定有导向环,且导向环位于导向槽的内部并与导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盘、螺纹杆、升降板和活动管的设置,能够根据医护人员每次的冲奶量,对奶瓶内部的容量进行调节,冲奶完成后将奶瓶内的多余空气排出,而且通过固定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安装筒和遮挡板的设置,能够对奶液的流出量进行控制,对新生儿进行保护,有效降低新生儿呛奶的可能,解决了目前新生儿在使用奶瓶喝奶时容易出现呛奶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新生儿防呛奶装置,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顶部开设有冲奶腔(2),所述瓶体(1)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3),且固定槽(3)与冲奶腔(2)相连通,所述瓶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旋转盘(4),所述旋转盘(4)的顶部栓接有螺纹杆(5),所述冲奶腔(2)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6),且升降板(6)的底部固定有活动管(7),所述活动管(7)延伸至固定槽(3)的内部并与固定槽(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5)的顶端延伸至活动管(7)的内部并与活动管(7)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瓶体(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管(8),且瓶体(1)的顶部延伸至固定管(8)的内部并与固定管(8)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管(8)内壁的下方栓接有固定板(9),且固定板(9)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所述固定管(8)的上方贯穿设置有安装筒(12),且安装筒(12)的顶部设置有奶嘴本体(13),所述固定板(9)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遮挡板(14),且遮挡板(14)与安装筒(12)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防呛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3)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5),所述活动管(7)两侧的下方均栓接有限位块(16),且限位块(16)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槽(15)的内部并与限位槽(15)的内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防呛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14)呈半圆形设置,且遮挡板(14)的直径与固定板(9)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通孔(10)的数量为两个,且它们分别设置在固定板(9)顶部前方的两侧,所述第二通孔(11)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它们均匀分布在固定板(9)顶部表面的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防呛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9)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嵌设有磁吸块(20),且遮挡板(14)与磁吸块(20)之间配合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防呛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6)的表面粘接有密封条(17),所述密封条(17)呈环形设置在升降板(6)的表面,且密封条(17)的材质为医用级硅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防呛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8)内壁的上方开设有导向槽(18),所述安装筒(12)表面的下方固定有导向环(19),且导向环(19)位于导向槽(18)的内部并与导向槽(18)的内壁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新生儿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生儿防呛奶装置,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顶部开设有冲奶腔,所述瓶体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与冲奶腔相连通,所述瓶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顶部栓接有螺纹杆,所述冲奶腔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本技术通过旋转盘、螺纹杆、升降板和活动管的设置,能够根据医护人员每次的冲奶量,对奶瓶内部的容量进行调节,冲奶完成后将奶瓶内的多余空气排出,而且通过固定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安装筒和遮挡板的设置,能够对奶液的流出量进行控制,对新生儿进行保护,有效降低新生儿呛奶的可能,解决了目前新生儿在使用奶瓶喝奶时容易出现呛奶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姚代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姚代娟
技术研发日:2022052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