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护理用具有监测水位功能的恒温呼吸机加湿器

文档序号:34008694发布日期:2023-04-29 21:35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学护理用具有监测水位功能的恒温呼吸机加湿器

本技术属于加湿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学护理用具有监测水位功能的恒温呼吸机加湿器。


背景技术:

1、呼吸机用湿化器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对吸入气体加温、加湿。良好的加温、加湿可预防和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继发感染,以及对心肺系统的刺激,保持肺泡湿润。同时还能减少热量和呼吸道水分的消耗,使气道不易产生痰痂,并可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促进排痰。

2、现有恒温加湿器不具有液位警报功能,医护人员忙碌时可能造成湿化器干烧,造成患者不适和机器损伤,也有通过内置液位计或者外置的红外液位计检测湿化罐中的水位,但湿化罐中通入氧气后液面不平静,该水位检测方式准确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医学护理用具有监测水位功能的恒温呼吸机加湿器。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一种医学护理用具有监测水位功能的恒温呼吸机加湿器,包括加湿器主体和湿化罐,所述湿化罐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底板,所述加湿器主体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的顶端设置有与底板对应的底座,底座的表面设置有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湿器主体的表面设置有蜂鸣器,加湿器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与加热棒、温度传感器和蜂鸣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湿化罐的顶端设置有进气管、出气管和注液口,所述加湿器主体上表面设置有转接座,所述转接座的接头与进气管、出气管之间通过皮管连通。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伸入湿化罐内部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第一插槽与加热棒插接设置,第二插槽与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插接设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控制器型号为stm32。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底板为不锈钢材质。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9、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湿器主体和湿化罐之间设置称重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湿化罐的重量来检测湿化罐内部的液位情况,通入氧气后湿化瓶内液体翻滚,通过重量检测液位数据准确,不受影响;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接座可以有效降低导管自重对湿化罐重量的影响,湿化罐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均需要通过导管连接患者的吸氧面罩和输氧装置,导管本身存在重量和表面张力,设置转接座可以防止导管被触碰时导致湿化罐的重量出现波动,皮管较为柔软,通过转接座固定后自重和表面张力较为稳定,对湿化罐的重量读数影响较小;

11、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高,设计合理,便于实现。



技术特征:

1.一种医学护理用具有监测水位功能的恒温呼吸机加湿器,包括加湿器主体(1)和湿化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化罐(2)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底板(3),所述加湿器主体(1)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称重传感器(4),称重传感器(4)的顶端设置有与底板(3)对应的底座(5),底座(5)的表面设置有加热棒(7)和温度传感器(8),所述加湿器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蜂鸣器(6),加湿器主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与加热棒(7)、温度传感器(8)和蜂鸣器(6)电性连接的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护理用具有监测水位功能的恒温呼吸机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化罐(2)的顶端设置有进气管(22)、出气管(23)和注液口(21),所述加湿器主体(1)上表面设置有转接座(9),所述转接座(9)的接头与进气管(22)、出气管(23)之间通过皮管(1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护理用具有监测水位功能的恒温呼吸机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的表面开设有伸入湿化罐(2)内部的第一插槽(31)和第二插槽(32),第一插槽(31)与加热棒(7)插接设置,第二插槽(32)与温度传感器(8)的探头插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护理用具有监测水位功能的恒温呼吸机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型号为stm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学护理用具有监测水位功能的恒温呼吸机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为不锈钢材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学护理用具有监测水位功能的恒温呼吸机加湿器,包括加湿器主体和湿化罐,湿化罐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底板,加湿器主体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的顶端设置有与底板对应的底座。本技术通过在加湿器主体和湿化罐之间设置称重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湿化罐的重量来检测湿化罐内部的液位情况,通入氧气后湿化瓶内液体翻滚,通过重量检测液位数据准确,不受影响,通过设置转接座可以有效降低导管自重对湿化罐重量的影响,设置转接座可以防止导管被触碰时导致湿化罐的重量出现波动,皮管较为柔软,通过转接座固定后自重和表面张力较为稳定,对湿化罐的重量读数影响较小。

技术研发人员:刘园园,谷一梅,梁丽娜,金璐铭,张伟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