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创口敷料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8954发布日期:2022-12-13 23:4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菌创口敷料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敷料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菌创口敷料贴。


背景技术:

2.在医疗护理领域,伤口敷贴产品层出不穷,对伤口具有很好地保护作用,免于受到外界的污染,对伤口造成第二次伤害,给人们也带来了诸多方便。
3.传统的敷料贴必须要从粘贴层的侧部撕开直到敷料层,才能清楚地观察到患部情况,增加病人的不适感,甚至会造成伤口裂开;同时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需多次更换敷料贴,进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菌创口敷料贴,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菌创口敷料贴,包括消毒包,所述消毒包的内部开设有消毒腔,所述消毒腔内部镶嵌有敷料块,所述消毒腔的内部位于敷料块的顶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药包,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孔洞,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位于药包和孔洞的外部粘接有锡纸皮,所述消毒包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带,所述消毒包位于连接带相邻的一面设置有若干个绑带。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消毒包、外壳和绑带均由基布层、无菌棉层和抗菌层组成,基布层的外部设置有无菌棉层,无菌棉层的外部设置有抗菌层。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敷料块位于消毒腔的内部一侧开设有导流孔,所述敷料块位于消毒腔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圆垫。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圆垫为海绵层,所述敷料块由面料部,所述面料部包括由内至外的无纺布层、吸液敷芯层和吸液导流层。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带的外表面设置有粘胶,所述粘胶的外表面设置有防粘隔离纸,所述绑带的外表面远离消毒包一端设置有挂钩,所述绑带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挂环。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该无菌创口敷料贴,通过设置有外壳、药包和锡皮纸,当需要进行更换敷料贴时,无须撕下旧的敷料贴,只需要进行更换外壳,将旧的外壳丢掉,将新的外壳外面锡皮纸撕下,露出药包和孔洞,使得药包的药液通过孔洞流出,并进入敷料块的表面,再通过敷料块上的导流孔流入圆垫上,而圆垫直接与受创伤的皮肤接触,进而为患者伤口消毒和上药提供便利,且可以避免重复更换创可贴本体,进而实现资源的节约,同时减少连接带与皮肤
的撕拉次数,进而减少了对伤口造成的疼痛感,有效地为伤口愈合加快了速度。
15.2、工作人员将防粘隔离纸与粘胶脱离,并将敷料块上的圆垫对准伤口位置,接着将连接带上的粘胶与皮肤粘贴,并将带有药包的外壳两侧锡皮纸撕开并放置在消毒腔的内部,同时将绑带从外壳的外表面缠绕一圈,接着将束绑带环绕患者肢体,并使绑带一端的挂钩与绑带直接部位的挂环挂接,提高了敷料贴本体与患者的粘贴稳定性,有效地加强了圆垫与伤口的紧密接触,进而为伤口的愈合加快了速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面料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流孔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消毒包;11、消毒腔;2、敷料块;21、圆垫;22、导流孔;3、外壳;31、药包;32、锡纸皮;33、孔洞;4、连接带;41、粘胶;5、绑带;51、挂钩;52、挂环;6、面料部;61、无纺布层;62、吸液敷芯层;63、吸液导流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菌创口敷料贴,包括消毒包1,消毒包1的内部开设有消毒腔11,消毒腔11内部镶嵌有敷料块2,敷料块2位于消毒腔11的内部一侧开设有导流孔22,敷料块2位于消毒腔11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圆垫21,圆垫21为海绵层,敷料块2由面料部6,面料部6包括由内至外的无纺布层61、吸液敷芯层62和吸液导流层63,药包31的药液通过孔洞33流出,并进入敷料块2的表面,再通过敷料块2上的导流孔22流入圆垫21上,而圆垫21直接与受创伤的皮肤接触,进而为患者伤口消毒和上药提供便利,消毒腔11的内部位于敷料块2的顶部设置有外壳3,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药包31,外壳3的底部开设有孔洞33,外壳3的外表面位于药包31和孔洞33的外部粘接有锡纸皮32,通过设置有外壳3、药包31和锡皮纸,当需要进行更换敷料贴时,无须撕下旧的敷料贴,只需要进行更换外壳3,将旧的外壳3丢掉,将新的外壳3外面锡皮纸撕下,露出药包31和孔洞33,使得药包31的药液通过孔洞33流出,消毒包1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带4,连接带4的外表面设置有粘胶41,粘胶4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粘隔离纸,消毒包1位于连接带4相邻的一面设置有若干个绑带5,绑带5的外表面远离消毒包1一端设置有挂钩51,绑带5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挂环52,绑带5环绕患者肢体,并使绑带5一端的挂钩51与绑带5直接部位的挂环52挂接,提高了敷料贴本体与患者的粘贴稳定性,消毒包1、外壳3和绑带5均由基布层、无菌棉层和抗菌层组成,基布层的外部设置有无菌棉层,无菌棉层的外部设置有抗菌层。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设置有外壳3、药包31和锡皮纸,当需要进行更换敷料贴时,无须撕下旧的敷料贴,只需要进行更换外壳3,将旧的外壳3丢掉,将新的外壳3外面锡皮纸撕下,露出药包31和孔洞33,使得药包31的药液通过孔洞33流出,并进入敷料块2的表面,再通过敷料块2上的导流孔22流入圆垫21上,而圆垫21直接与受创伤的皮肤接触,进而为患者伤口消毒和上药提供便利,且可以避免重复更换创可贴本体,进而实现资源的
节约,同时减少连接带4与皮肤的撕拉次数,进而减少了对伤口造成的疼痛感,有效地为伤口愈合加快了速度。
24.工作人员将防粘隔离纸与粘胶41脱离,并将敷料块2上的圆垫21对准伤口位置,接着将连接带4上的粘胶41与皮肤粘贴,并将带有药包31的外壳3两侧锡皮纸撕开并放置在消毒腔11的内部,同时将绑带5从外壳3的外表面缠绕一圈,接着将绑带5环绕患者肢体,并使绑带5一端的挂钩51与绑带5直接部位的挂环52挂接,提高了敷料贴本体与患者的粘贴稳定性,有效地加强了圆垫21与伤口的紧密接触,进而为伤口的愈合加快了速度。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无菌创口敷料贴,包括消毒包(1),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包(1)的内部开设有消毒腔(11),所述消毒腔(11)内部镶嵌有敷料块(2),所述消毒腔(11)的内部位于敷料块(2)的顶部设置有外壳(3),所述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药包(31),所述外壳(3)的底部开设有孔洞(33),所述外壳(3)的外表面位于药包(31)和孔洞(33)的外部粘接有锡纸皮(32),所述消毒包(1)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带(4),所述消毒包(1)位于连接带(4)相邻的一面设置有若干个绑带(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创口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包(1)、外壳(3)和绑带(5)均由基布层、无菌棉层和抗菌层组成,基布层的外部设置有无菌棉层,无菌棉层的外部设置有抗菌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菌创口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块(2)位于消毒腔(11)的内部一侧开设有导流孔(22),所述敷料块(2)位于消毒腔(11)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圆垫(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菌创口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垫(21)为海绵层,所述敷料块(2)由面料部(6),所述面料部(6)包括由内至外的无纺布层(61)、吸液敷芯层(62)和吸液导流层(6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菌创口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4)的外表面设置有粘胶(41),所述粘胶(4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粘隔离纸,所述绑带(5)的外表面远离消毒包(1)一端设置有挂钩(51),所述绑带(5)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挂环(5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菌创口敷料贴,属于敷料贴技术领域,包括消毒包,所述消毒包的内部开设有消毒腔,所述消毒腔内部镶嵌有敷料块,所述消毒腔的内部位于敷料块的顶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药包,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孔洞,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位于药包和孔洞的外部粘接有锡纸皮,所述消毒包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带。该无菌创口敷料贴,为患者伤口消毒和上药提供便利,且可以避免重复更换创可贴本体,进而实现资源的节约,同时减少连接带与皮肤的撕拉次数,进而减少了对伤口造成的疼痛感,有效地为伤口愈合加快了速度。有效地为伤口愈合加快了速度。有效地为伤口愈合加快了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左卫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瑞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4
技术公布日:2022/12/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