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6396发布日期:2023-03-10 20:5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造成的双下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是sci后肢体失神经支配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使患者的双下肢肌力下降,感觉减退或丧失,肌张力过高或过低,导致患者双下肢过度外展和内收,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并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
3.缺乏正常的双下肢运动感觉功能是sci病人烦恼的问题,不但会引起患者的肢体变形,而且会造成患者的皮肤容易受损,生活能力下降且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因不同肌肉的肌张力过低过高的问题会影响患者双下肢的肢体摆放,过度内收或外展,造成肢体变形及皮肤摩擦受损;内收肌肌张力过高会影响患者的会阴部的打开,导致患者引起会阴部湿疹、失禁性皮炎,睾丸炎也时有发生;双下肢肌张力过高会影响患者轮椅上生活自理能力,如轮椅上的二便处理及轮椅上穿脱衣裤等等,甚至肢体强直,会造成跌倒、撞击轮椅等不安全隐患。双下肢的不良性肢体摆放管理成为sci患者的一个主要的生活限制性问题及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将患者的双下肢固定于良肢位摆放、提高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对n型块状体,每个n形块状体主要由外侧板块与倒l型板块组成,其中倒l型板块的竖直部分为内侧板块,所述外侧板块的上端与倒l型板块的横向部分端部相铰接,该对n型块状体并列排布且它们的内侧板块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
6.本实用新型是在患者坐在轮椅上的状态下使用,具体是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患者的双下肢大腿部位上,此时大腿穿过n型块状体上的孔洞,由于本实用新型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限位,因此可以将患者的双下肢固定于良肢位摆放,从而不会引起患者双下肢轮椅坐位过度内收或外展,保护患者的安全,且两n型块状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使得本实用新型容易拆放,不影响患者转移及轮椅上的减压,提高了患者轮椅上的肢体管理能力并且增加患者轮椅上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社会负担及家庭负担。
7.本实用新型该对n型块状体的孔洞壁面的外侧面是竖直面,且内侧面和顶面整体形成弧形面,以适应于患者大腿部的形状。
8.本实用新型所述n型块状体采用阻燃硬质无毒无害泡沫材料制成。
9.本实用新型所述n型块状体为矩形体,在所述n型块状体外侧面的后边沿上设有可将所述定位装置固定在轮椅上的连接件。
10.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件是连接绳或者卡箍,通过连接绳绑在轮椅靠背框架竖杆上而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轮椅上;卡箍包括扣合在竖杆上的卡扣部分和用于闭锁卡扣部分的固定件,使用时,先将卡扣部分扣合在竖杆上,再通过固定件闭锁而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轮椅上。另外,连接件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形式部件,只要能够实现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轮椅上均可。
11.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设于该对n型块状体其中之一内侧板块上的插接柱和设于另一n型块状体内侧板块上的插接孔,通过插接柱插在插接孔中以连接两n型块状体或者插接柱撤出插接孔以拆分两n型块状体。
12.本实用新型所述n型块状体的宽度是25~40cm。
13.本实用新型所述倒l型板块竖直部分的宽度是5~10cm。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患者的双下肢固定于良肢位摆放,从而不会引起患者双下肢轮椅坐位过度内收或外展,保护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轮椅上的肢体管理能力并且增加患者轮椅上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社会负担及家庭负担。
16.(2)本实用新型两n型块状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使得本实用新型容易拆放,不影响患者转移及轮椅上的减压。
17.(3)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患者的轮椅及患者的体型调节长宽及大小,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普遍适用性。
18.(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拆分状态);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装配使用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它包括一对n型块状体1,n型块状体1采用阻燃硬质无毒无害泡沫材料制成,这种泡沫材料可具体使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在本实施例中,n型块状体1为矩形体,n型块状体1具有供患者双下肢伸过的孔洞2,该对n型块状体1的孔洞2壁面的外侧面是竖直面,且内侧面和顶面整体形成弧形面,以适应于患者大腿部的形状。每个n形块状体1主要由外侧板块3与倒l型板块组成,其中倒l型板块的竖直部分为内侧板块4,外侧板块3的上端与倒l型板块的横向部分5端部相铰接,铰接部位7所使用的铰接结构可以是合页、铰接轴或者铰链的形式。该对n型块状体1并列排布且它们的内侧板块4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
24.为了将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固定在轮椅上,在n型块状体1外侧面的后边沿上设有
连接件6,该连接件6可以是连接绳或者卡箍等,当连接件6是连接绳时,可通过在n型块状体1上开孔且连接绳穿过孔的方式连接在n型块状体1上,且连接绳绑在轮椅靠背框架竖杆上而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轮椅上。而当连接件6是卡箍时,卡箍包括扣合在竖杆上的卡扣部分和用于闭锁卡扣部分的固定件,使用时,先将卡扣部分扣合在竖杆上,再通过固定件闭锁卡扣部分而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轮椅上,基于卡箍连接在n型块状体1上的位置与竖杆有一段距离,可在卡箍和n型块状体1之间设置绳索以连接二者。
25.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设于该对n型块状体1其中之一内侧板块4上的插接柱(图中没有画出)和设于另一n型块状体1内侧板块4上的插接孔(图中没有画出),通过插接柱插在插接孔中以连接两n型块状体1或者插接柱撤出插接孔以拆分两n型块状体1。
26.n型块状体1的宽度是25~40cm,倒l型板块竖直部分的宽度是5~10cm,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患者的轮椅及患者的体型调节长宽及大小,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普遍适用性。
2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连接结构、n型块状体所用的材料、n型块状体用于连接在轮椅竖杆上的连接件等均还具有其它实施方式,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对n型块状体,所述n型块状体具有供患者双下肢伸过的孔洞,每个n形块状体主要由外侧板块与倒l型板块组成,其中倒l型板块的竖直部分为内侧板块,所述外侧板块的上端与倒l型板块的横向部分端部相铰接,该对n型块状体并列排布且它们的内侧板块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n型块状体的孔洞壁面的外侧面是竖直面,且内侧面和顶面整体形成弧形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块状体采用阻燃硬质无毒无害泡沫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块状体为矩形体,在所述n型块状体外侧面的后边沿上设有可将所述定位装置固定在轮椅上的连接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是连接绳或者卡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设于该对n型块状体其中之一内侧板块上的插接柱和设于另一n型块状体内侧板块上的插接孔,通过插接柱插在插接孔中以连接两n型块状体或者插接柱撤出插接孔以拆分两n型块状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块状体的宽度是25~40c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l型板块竖直部分的宽度是5~10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瘫痪患者轮椅上良肢位摆放的定位装置,包括一对n型块状体,每个n形块状体主要由外侧板块与倒L型板块组成,倒L型板块的竖直部分为内侧板块,外侧板块的上端与倒L型板块的横向部分端部相铰接,该对n型块状体并列排布且它们的内侧板块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本实用新型对患者双下肢进行限位,可以将患者的双下肢固定于良肢位摆放,不会引起患者双下肢轮椅坐位过度内收或外展,保护患者的安全,且两n型块状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相连,使得本实用新型容易拆放,不影响患者转移及轮椅上的减压,提高了患者轮椅上的肢体管理能力并且增加患者轮椅上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社会负担及家庭负担。担及家庭负担。担及家庭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 阳煜 刘艳雨 张达慧 黄马平 吴淑卿 谢静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6.22
技术公布日:2023/3/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