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33486095发布日期:2023-03-17 18:2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引流术是外科的一种治疗手段,其是一种通过置引流管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积聚的脓液、血液或其它液体导流于体外或脏腔内的技术,其中常见的有胸腔、腹腔引流等;目的是引出胸腔、腹腔或者手术部位的积液、血水等,减轻患者症状同时,便于医护人员观察病情并及时处理,减少外科吸收热的发生;
3.目前使用的引流管固定装置一般是有创的,通过不可吸收的缝合线将引流管固定在皮肤洞口处,这种方法存在较多缺陷,如:
4.(1)由于是有创的缝皮固定,因此在拔出引流管时需要进行拆线,引流管口由于渗液渗血导致缝合线端不明显,容易在拆线时造成二次伤害,给患者心理带来负担;
5.(2)有创缝合仅仅只有固定作用,其皮肤洞口直接与外界相通容易造成皮肤洞口感染,并且洞口渗液容易渗出,导致伤口敷料不洁需频繁更换;
6.(3)有创的缝合固定稳定性不足,容易在患者变换体位时候牵扯到引流管,引起伤口疼痛;
7.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本装置通过提供一种无创伤、稳定的引流管固定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缝皮固定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皮肤洞口渗液引起的敷料不洁和皮肤洞口的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真正的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适用于临床引流管的固定的特点。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0.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双层的套叠机构和外固定部分;
11.所述套叠机构包括一体成形的内固定部分和引流管夹持部分,且所述内固定部分与引流管夹持部分的底端连通,其中内固定部分设置在引流管夹持部分外侧,引流管夹持部分与引流管配合使用;
12.所述外固定部分活动设置在内固定部分的外侧。
13.优选的,所述的内固定部分上预设有折痕轨迹,所述折痕轨迹与外固定部分配合使用,形成夹持皮肤的固定结构。
14.优选的,所述的折痕轨迹设置在内固定部分下端,撑开时呈伞状结构。
15.优选的,所述的外固定部分为圆盘结构,且在外固定部分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孔与内固定部分配合使用。
16.优选的,所述的内固定部分上设置有卡扣部分,所述卡扣部分与设置在引流管夹
持部分上的外凸起结构配合使用。
17.优选的,所述的引流管夹持部分内设置有内凸起结构,所述内凸起结构与引流管配合使用。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
1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双层的套叠机构和外固定部分,所述套叠机构包括一体成形的内固定部分和引流管夹持部分,使用时,通过撑开呈伞状结构的折痕轨迹与外固定部分形成夹持皮肤的固定结构,达到将本固定装置固定于皮肤洞口位置的效果;同时,还通过卡扣结构形成相互作用力达到固定内固定部分的伞状结构和固定引流管的作用,无创且无需其他结构辅助,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适用于临床引流管的固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固定装置固定时的剖面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扣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25.其中:1.内固定部分,101.折痕轨迹,102.卡扣部分,2.外固定部分,3.引流管夹持部分,301.外凸起结构,302.内凸起结构,4.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27.实施例1:参照附图1-5所示的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双层的套叠机构和外固定部分2;
28.所述套叠机构包括一体成形的内固定部分1和引流管夹持部分3,且所述内固定部分1与引流管夹持部分3的底端连通,其中所述内固定部分1设置在引流管夹持部分3外侧,所述引流管夹持部分3与引流管4配合使用,对引流管进行固定;
29.所述外固定部分2活动设置在内固定部分1的外侧,用于对皮肤洞口进行封堵。
30.优选的,所述的内固定部分1上预设有折痕轨迹101,所述折痕轨迹101与外固定部分2配合使用,形成夹持皮肤的固定结构,可以防止渗液通过皮肤洞口渗出,引起敷料不洁,另外,还可以避免皮肤洞口与外界相通,引起感染。
31.优选的,所述的折痕轨迹101设置在内固定部分1的下端外侧,撑开时形呈伞状结构,且与外固定部分2配合使用,避免了患者体位变动时产生不稳定引起的伤口拉扯而疼痛的问题。
32.优选的,所述的外固定部分2为由硬质硅胶制成的圆盘结构,且在外固定部分2中心位置设置有供内固定部分1穿过的中心孔。
33.优选的,所述的内固定部分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卡扣部分102,所述卡扣部分102与
设置在引流管夹持部分3外侧的外凸起结构301配合使用,形成卡扣结构,进而达到固定折痕轨迹101的伞状结构和固定引流管的作用。
34.优选的,为与引流管4配合使用,在所述的引流管夹持部分3内侧还设置有内凸起结构302,所述内凸起结构302与引流管4配合使用,且当当卡扣部分102卡在外凸起结构301内时,内凸起结构302的内径变小,实现对引流管4的固定。
35.优选的,所述的内凸起结构302的宽度1mm,位置在外凸起结构301靠近皮肤洞口方向约2mm处。
36.优选的,为便于调节,所述的套叠机构由软质硅胶制成。
37.本实用新型所述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的使用过程和使用原理包括:
38.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的内固定部分1通过皮肤洞口从外向内穿入,至外固定部分2紧贴皮肤洞口,之后将引流管4穿过引流管夹持部分3的中空位置,调节好引流管4的位置后,将卡扣部分102向皮肤洞口方向推,同时引流管夹持部分3向远离皮肤洞口方向拉,在使皮肤洞口内部可以适当辅助调整,直至卡扣部分102可以卡在弧形卡块103内形成卡扣结构,形成作用力作用于内凸起结构302上的作用力来夹持引流管4,固定引流管4的位置,外固定部分2紧贴并覆盖皮肤洞口,完成引流管4固定。
3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双层的套叠机构和外固定部分;所述套叠机构包括一体成形的内固定部分和引流管夹持部分,且所述内固定部分与引流管夹持部分的底端连通,其中内固定部分设置在引流管夹持部分外侧,引流管夹持部分与引流管配合使用;所述外固定部分活动设置在内固定部分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固定部分上预设有折痕轨迹,所述折痕轨迹与外固定部分配合使用,形成夹持皮肤的固定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痕轨迹设置在内固定部分下端,撑开时呈伞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固定部分为圆盘结构,且在外固定部分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孔与内固定部分配合使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固定部分上设置有卡扣部分,所述卡扣部分与设置在引流管夹持部分上的外凸起结构配合使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夹持部分内设置有内凸起结构,所述内凸起结构与引流管配合使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创引流管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双层的套叠机构和外固定部分;所述套叠机构包括一体成形的内固定部分和引流管夹持部分,且所述内固定部分与引流管夹持部分的底端连通,其中内固定部分设置在引流管夹持部分外侧,所述引流管夹持部分与引流管配合使用;所述外固定部分活动设置在内固定部分的外侧;本装置通过提供一种无创伤、稳定的引流管固定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缝皮固定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皮肤洞口渗液引起的敷料不洁和皮肤洞口的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真正的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适用于临床引流管的固定的特点。适用于临床引流管的固定的特点。适用于临床引流管的固定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遥 李志扬 郑岱钿 杨秋萍 田惠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6.27
技术公布日:2023/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