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7774发布日期:2023-08-25 03:5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应用植入式心脏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1、应用植入式心脏辅助装置实现长期循环支持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晚期心衰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持续流血泵”比较适合于长期体内植入。“持续流血泵”主要包括轴流泵和离心泵两种,均采用高速旋转的叶轮驱动血液流动。传统的叶轮支撑系统是机械轴承,可以在径向和轴向同时限制旋转叶轮的运动,且刚度大,结构紧凑。机械轴承的缺点是互相滑动的接触面在工作时会产生摩擦、磨损和局部温度升高,在轴承周围形成血液滞留区和血栓附着点。第三代植入式心脏辅助装置高速旋转的叶轮由悬浮轴承支撑,如目前在美国常用的 “heartmate 3”和“heartware hvad”离心泵。但植入体内长期应用的血泵需要克服一些重要的缺点,比如:血栓栓塞、出血、感染、血泵磨损和血液成分破坏等。用磁力控制旋转叶轮的五自由度全悬浮体积较大,较小身材的病人体内植入比较困难,不适合亚洲人种及儿童应用。

2、经过发明人的长期研究,发明了一种混磁血泵,混磁血泵工作过程中,血液会在混磁血泵的血液流通通道内流动,而血液流动过程中则会造成转子组件偏离移动轨迹,因此需要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进而保证转子组件旋转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包括机壳和转子组件,机壳上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上方,第二腔体的边缘朝向第一腔体凹陷并形成第一环形槽,转子组件自动对中悬浮在第一腔体内,转子组件内设置有多组转子磁钢,多组转子磁钢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相邻转子磁钢的磁极相反,第一环形槽内安装有磁轴承组件,磁轴承组件用于扶正转子组件。

3、进一步的,第二腔体的中部向第一腔体方向凹陷并形成凸柱,凸柱穿过第一腔体,转子组件上安装有圆环状的第二永磁体,凸柱的内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永磁体、隔磁件和检测第二永磁体的磁力变化的传感器,传感器位于永磁体的下方,且隔磁件位于第一永磁体和传感器之间,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轴心线重合,第二永磁体所在的圆周直径小于转子磁钢所在的圆周直径。

4、进一步的,转子组件内安装有第二隔磁套,第二隔磁套位于转子磁钢与第二永磁体之间。

5、进一步的,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壳体、盖板和支撑环,转子壳体呈圆筒状,转子壳体的中心孔则为中心通孔,转子壳体上端端面上设置有叶轮,转子壳体的下端端面上朝叶轮方向开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内安装有支撑环,且支撑环通过安装在转子壳体上的盖板压紧,盖板将转子壳体的下端密封,支撑环的内侧壁与第二环形槽的内环壁之间形成环形腔,第二永磁体固定安装在环形腔内,支撑环上开设有与转子磁钢对应的若干固定槽,固定槽内安装有转子磁钢,第二隔磁套安装在支撑环上。

6、进一步的,第二隔磁套安装在环形腔内,且第二隔磁套套装在第二永磁体上。

7、进一步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均为多个,且层叠设置。

8、进一步的,磁轴承组件包括环形的第一定子铁芯,第一定子铁芯的内圈上设置有径向内凸的第一磁极,第一磁极的内侧壁为圆弧侧壁,且第一磁极的内侧壁所在的圆周与转子磁钢所在的圆周同轴设置,第一磁极上安装有第一线圈,第一线圈与第一磁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定子铁芯与第一环形槽的外环侧壁贴合,第一磁极的内侧壁与第一环形槽的内环侧壁贴合。

9、进一步的,第一磁极的个数是转子磁钢的个数的正整数倍。

10、进一步的,转子磁钢为四个,且相对的两个转子磁钢为一组。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通过调节对应第一线圈对对应的转子磁钢的磁力变化,从而可以改变转子组件的周向受力,从而使得转子组件被扶正,而且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的磁力能够阻碍转子组件偏离预设轨迹以及能够促进转子组件对中,进而降低了转子组件在偏离预设轨迹后在扶正过程中对能率的消耗,进而降低了能耗。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和转子组件,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上方,所述第二腔体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一腔体凹陷并形成第一环形槽,所述转子组件自动对中悬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转子组件内设置有多组转子磁钢,多组转子磁钢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相邻所述转子磁钢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一环形槽内安装有磁轴承组件,所述磁轴承组件用于扶正所述转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中部向所述第一腔体方向凹陷并形成凸柱,所述凸柱穿过所述第一腔体,所述转子组件上安装有圆环状的第二永磁体,所述凸柱的内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永磁体、隔磁件和检测所述第二永磁体的磁力变化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永磁体的下方,且所述隔磁件位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的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二永磁体所在的圆周直径小于所述转子磁钢所在的圆周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内安装有第二隔磁套,所述第二隔磁套位于所述转子磁钢与所述第二永磁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壳体、盖板和支撑环,所述转子壳体呈圆筒状,所述转子壳体的中心孔则为中心通孔,所述转子壳体上端端面上设置有叶轮,所述转子壳体的下端端面上朝所述叶轮方向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安装有所述支撑环,且所述支撑环通过安装在所述转子壳体上的所述盖板压紧,所述盖板将所述转子壳体的下端密封,所述支撑环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内环壁之间形成环形腔,所述第二永磁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腔内,所述支撑环上开设有与转子磁钢对应的若干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安装有所述转子磁钢,所述第二隔磁套安装在所述支撑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磁套安装在所述环形腔内,且所述第二隔磁套套装在所述第二永磁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二永磁体均为多个,且层叠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轴承组件包括环形的第一定子铁芯,所述第一定子铁芯的内圈上设置有径向内凸的第一磁极,所述第一磁极的内侧壁为圆弧侧壁,且所述第一磁极的内侧壁所在的圆周与所述转子磁钢所在的圆周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磁极上安装有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磁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定子铁芯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外环侧壁贴合,所述第一磁极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内环侧壁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极的个数是所述转子磁钢的个数的正整数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磁钢为四个,且相对的两个转子磁钢为一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子组件扶正调节装置,机壳上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上方,第二腔体的边缘朝向第一腔体凹陷并形成第一环形槽,转子组件自动对中悬浮在第一腔体内,转子组件内设置有多组转子磁钢,多组转子磁钢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相邻转子磁钢的磁极相反,第一环形槽内安装有磁轴承组件,磁轴承组件用于扶正转子组件。通过调节对应第一线圈对对应的转子磁钢的磁力变化,从而可以改变转子组件的周向受力,从而使得转子组件被扶正,而且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的磁力能够阻碍转子组件偏离预设轨迹以及能够促进转子组件对中,进而降低了转子组件在偏离预设轨迹后在扶正过程中对能率的消耗,进而降低了能耗。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凯磁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