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球管管套内散热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6595发布日期:2023-01-04 08:5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CT球管管套内散热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ct球管管套内散热器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ct球管管套内散热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ct球管采用冷却的时候往往将整个球管放在储满油的管套中,然后对管套内的油进行循环冷却,这种冷却方式比较安全,但是对于球管靶盘热辐射到管壳,在靶盘温度较高的时候才具有较高效率的热辐射传导。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增加球管的散热功率和寿命的ct球管管套内散热器装置。
4.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ct球管管套内散热器装置,它包括呈环形的上盖板与下底板,在上盖板与下底板的外圆上连接有外套管,在外套管上开设有冷却液输入口与冷却液输出口,在上盖板与下底板的内圆上连接有内套管,在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设有其上下端分别与上盖板以及下底板连接的流道隔板,流道隔板将由上盖板、下底板、外套管与内套管围成的腔体分隔成冷却流道,冷却流道与冷却液输入口以及冷却液输出口相接。
5.作为优选,还包括冷却液连接管,冷却液连接管的外端部连接外套管的内圆且其冷却液连接管出液口与冷却液输出口连通,冷却液连接管的内端部连接内套管的外圆,在冷却液连接管的左侧管壁以及右侧管壁上均固定有呈圆弧形且为间隔设置的流道隔板,固定在冷却液连接管的左侧管壁上的流道隔板环绕内套管接近一周后与冷却液连接管的右侧管壁间隔一段距离形成过渡流道,固定在冷却液连接管的右侧管壁上的流道隔板环绕内套管接近一周后与冷却液连接管的左侧管壁间隔一段距离形成过渡流道,在最内圈流道隔板内侧的冷却液连接管上开设有冷却液连接管进液口,冷却液连接管进液口与最内圈流道隔板在冷却液连接管上的连接位置为相同一侧,冷却液输入口与最外圈流道隔板在冷却液连接管上的连接位置为相同一侧。
6.作为优选,在外套管的内圆、内套管的外圆、流道隔板的外圆或者内圆中的至少一处设有凸起部或者凹陷部。
7.作为优选,所述凸起部为块状凸起部或者条状凸起部。
8.作为优选,所述上盖板与下底板为同心等径圆环,外套管与内套管为同心圆管,且流道隔板为同心圆弧。
9.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对球管靶盘附近进行冷却,把靶盘辐射的热量和内部冷却液进行快速的对流换热,增加了球管的散热功率,能够提高球管的寿命。
附图说明
10.图1是实施例1的主视图。
11.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12.图3是实施例1的立体图。
13.图4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
14.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15.图6是实施例2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实施例1
18.一种ct球管管套内散热器装置,如图1-3所示,它包括呈环形的上盖板1与下底板2,在上盖板1与下底板2的外圆上连接有外套管3,在外套管3上开设有冷却液输入口31与冷却液输出口32,在上盖板1与下底板2的内圆上连接有内套管4,在外套管3与内套管4之间设有其上下端分别与上盖板1以及下底板2连接的流道隔板5,流道隔板5将由上盖板1、下底板2、外套管3与内套管4围成的腔体分隔成防冻液、绝缘油或者水等冷媒流通的冷却流道33,冷却流道33与冷却液输入口31以及冷却液输出口32相接。
19.其中,上盖板1、下底板2、外套管3、内套管4与流道隔板5的材料可以是各种较高热传导率的金属。
20.工作时,整个装置通过焊接或者螺纹等方式和管壳相连接。内套管4内部安装x射线管的轴承,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输入口31进入,经过内部的冷却流道33,最终通过冷却液输出口32流出,冷却液通过对上盖板1、下底板2、外套管3、内套管4与流道隔板5进行热交换,能够很好对球管靶盘附近进行冷却。
21.实施例2
22.一种ct球管管套内散热器装置,如图4-6所示,它包括呈环形的上盖板1与下底板2,在上盖板1与下底板2的外圆上连接有外套管3,在外套管3上开设有冷却液输入口31与冷却液输出口32,在上盖板1与下底板2的内圆上连接有内套管4,在外套管3与内套管4之间设有其上下端分别与上盖板1以及下底板2连接的流道隔板5,流道隔板5将由上盖板1、下底板2、外套管3与内套管4围成的腔体分隔成防冻液、绝缘油或者水等冷媒流通的冷却流道33,冷却流道33与冷却液输入口31以及冷却液输出口32相接。
23.还包括冷却液连接管6,冷却液连接管6的外端部连接外套管3的内圆且其冷却液连接管出液口与冷却液输出口32连通,冷却液连接管6的内端部连接内套管4的外圆,在冷却液连接管6的左侧管壁以及右侧管壁上均固定有呈圆弧形且为间隔设置的流道隔板5,固定在冷却液连接管6的左侧管壁上的流道隔板5环绕内套管4接近一周后与冷却液连接管6的右侧管壁间隔一段距离形成过渡流道,固定在冷却液连接管6的右侧管壁上的流道隔板5环绕内套管4接近一周后与冷却液连接管6的左侧管壁间隔一段距离形成过渡流道,在最内圈流道隔板5内侧的冷却液连接管6上开设有冷却液连接管进液口,冷却液连接管进液口与最内圈流道隔板5在冷却液连接管6上的连接位置为相同一侧,冷却液输入口31与最外圈流道隔板5在冷却液连接管6上的连接位置为相同一侧。
24.所述上盖板1与下底板2为同心等径圆环,外套管3与内套管4为同心圆管,且流道隔板5为同心圆弧。
25.其中,上盖板1、下底板2、外套管3、内套管4、流道隔板5与冷却液连接管6的材料可以是各种较高热传导率的金属。
26.工作时,整个装置通过焊接或者螺纹等方式和管壳相连接。内套管4内部安装x射线管的轴承,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输入口31进入,经过内部的冷却流道33,最终通过冷却液连接管6、冷却液输出口32流出,冷却液通过对上盖板1、下底板2、外套管3、内套管4与流道隔板5进行热交换,能够很好对球管靶盘附近进行冷却。
27.在内套管4的外圆与流道隔板5的外圆均设有凸起部7,凸起部7为块状凸起部或者条状凸起部,可以增加对流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
28.在外套管3的内圆、内套管4的外圆、流道隔板5的外圆或者内圆中的至少一处设置凹陷部,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增加对流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ct球管管套内散热器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呈环形的上盖板(1)与下底板(2),在上盖板(1)与下底板(2)的外圆上连接有外套管(3),在外套管(3)上开设有冷却液输入口(31)与冷却液输出口(32),在上盖板(1)与下底板(2)的内圆上连接有内套管(4),在外套管(3)与内套管(4)之间设有其上下端分别与上盖板(1)以及下底板(2)连接的流道隔板(5),流道隔板(5)将由上盖板(1)、下底板(2)、外套管(3)与内套管(4)围成的腔体分隔成冷却流道(33),冷却流道(33)与冷却液输入口(31)以及冷却液输出口(32)相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球管管套内散热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冷却液连接管(6),冷却液连接管(6)的外端部连接外套管(3)的内圆且其冷却液连接管出液口与冷却液输出口(32)连通,冷却液连接管(6)的内端部连接内套管(4)的外圆,在冷却液连接管(6)的左侧管壁以及右侧管壁上均固定有呈圆弧形且为间隔设置的流道隔板(5),固定在冷却液连接管(6)的左侧管壁上的流道隔板(5)环绕内套管(4)接近一周后与冷却液连接管(6)的右侧管壁间隔一段距离形成过渡流道,固定在冷却液连接管(6)的右侧管壁上的流道隔板(5)环绕内套管(4)接近一周后与冷却液连接管(6)的左侧管壁间隔一段距离形成过渡流道,在最内圈流道隔板(5)内侧的冷却液连接管(6)上开设有冷却液连接管进液口,冷却液连接管进液口与最内圈流道隔板(5)在冷却液连接管(6)上的连接位置为相同一侧,冷却液输入口(31)与最外圈流道隔板(5)在冷却液连接管(6)上的连接位置为相同一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t球管管套内散热器装置,其特征是:在外套管(3)的内圆、内套管(4)的外圆、流道隔板(5)的外圆或者内圆中的至少一处设有凸起部(7)或者凹陷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t球管管套内散热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凸起部(7)为块状凸起部或者条状凸起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t球管管套内散热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盖板(1)与下底板(2)为同心等径圆环,外套管(3)与内套管(4)为同心圆管,且流道隔板(5)为同心圆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T球管管套内散热器装置,它包括呈环形的上盖板与下底板,在上盖板与下底板的外圆上连接有外套管,在外套管上开设有冷却液输入口与冷却液输出口,在上盖板与下底板的内圆上连接有内套管,在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设有其上下端分别与上盖板以及下底板连接的流道隔板,流道隔板将由上盖板、下底板、外套管与内套管围成的腔体分隔成冷却流道,冷却流道与冷却液输入口以及冷却液输出口相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好对球管靶盘附近进行冷却,把靶盘辐射的热量和内部冷却液进行快速的对流换热,增加了球管的散热功率,能够提高球管的寿命。球管的寿命。球管的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周其鹏 邱隆华 方奇 王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麦默真空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2
技术公布日:202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